[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1.09 簡短課摘  by 淑美師姐

課程錄音:

 

 

課程聽帶範圍:

http://p2.i234.me/1599d/20171225d.htm

http://p2.i234.me/1599d/20180102d.htm

 

簡短課摘:

 

讚頌: 醒覺

“修”時需要有一個“所緣境”,遇到境界時,心的行相會出現就是稱為“所緣行相”同樣在讚頌詞中“天琴,就好比是自己,必須經過善知識的“法”與教典來學習正知,“仙劍”是透由正知”心的行相,“”透由正知去覺察內心正確方向叫作正念,用正知正念來斬斷無明與煩惱

醒覺  真如 詞曲

天琴,塵封在古老的記憶,不再詠唱;

仙劍,埋藏在久遠的傳說,不復發光。

漫長等待,獨為知音叩問;

孤獨守候,只歸英雄珍藏。

是你,重開琴匣撥弦演妙音,

傳送神韻,道盡古來聖賢心;

是你,再抽寶劍起舞現風姿,

閃爍光芒,畫盡雲山海月情。

醒來吧!古老的記憶;

歸來吧!久遠的傳說。

月夜下,長相伴,多少血淚凝成!

醒來吧!古老的記憶;

歸來吧!久遠的傳說。

撫長琴,舞雙劍,揮灑燦燦心光,

天上人間共唱!天上人間共唱!

 

複習:

P45L6~P45LL3正行分二, 一、總共修法…令無增減。

O  修是什麼呀?「數數」,就是不斷的,不斷的將護」,保護我們所緣的行相,就是那一念善心,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就是流轉生死那識心,要他定他定不下來,所以說心不為自所自在一天到晚跟著煩惱在轉,由於這個煩惱,造了惡業,所以要修改。修改「堪」是能夠,想我所希望的「住善所緣」,因為你緣在善的上頭的話,就感得善果報。

 

O  正 行:

 

 

O  能引因:「無明→行」產生的識,就叫做「因位識」。他是一個種子,要有一個因「愛、取、有」來滋潤它。當過去的「無明→行」產生的種子,經過「愛→取→有」滋潤後就會變成「果位識」,然後產生了「名色、六處、觸、受」。受的後面馬上產生「愛、取、有」要斷掉生死輪迴的關鍵在斷「愛、取」,可是「愛、取」的本質是「無明、行」,所以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因此要靠外力。因為感受是無明所控制的,我需要依靠師長的法,沒有依靠師長的教導,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生死問題。整個色、受、想、行、識是一個自然循環,裡面沒有一個可以自主的我,它是一個自然反應,受、想、識他沒有善惡,所有的善惡都在我們的心念跟行為上面,所以修就是要修這一念“”。無明是所有的根本,a 心,產生五蘊身體(名、色、六入、觸(跟別人接觸後))產生感

 

O  甚麼叫做 「任遇所緣,即便修者」?

「任遇所緣」,就是我們眼前碰到的,你就去修去了,在這種狀態之下,是不行,因為你所希望的,「如是次第」,一定要有層次而來的因為你隨遇所緣,這個「善所緣境」,你把握不住,你弄錯了,所以他一定生不起來,「定不隨轉」你一開頭養成這個是惡習慣,儘管你的發心是好的,但是一點結果都沒有,一生就這樣的空過,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所以說「所緣境」他的內容是什麼?「數量」,這是質跟量,包含整個的內容,如果說這個質不對的話,那個根本不談,所以「數量」兩個字實際上呢也可以說,質,就內容體性本身絕對沒有錯,然後呢量要圓滿。這個兩個夠不夠?不夠,還要「次第」,事先先有圓滿的認識,「先須決定」什麼「憶念正知」四個字,整個的修行就在這四個字當中,一個一個,這個是正念跟正知,所以你正式修行的時候非常清楚。

 

O  業的果相

異熟果:人,,三惡趣

增上果:外在環境 (士用果)

等流果:

-領受等流:過去習氣的果報 (感受)

-造作等流:過去習氣持續至今(行為)

 

果報說我的身體叫做異熟,我的異熟碰到環境叫增上異熟因為有「眼、耳、鼻、舌、身」,所以碰到環境時,就產生感受知見”“感受背後有一個見解,包裹著「我」,「我」會依著這個見解照著做下去,這就是「造作等流」。

 

 

 O  (無明、行、因位識) 到所引果(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 為無明(識心控制)為第一重因果,從領受等流造作等流 (愛、取)斷“感受引導行為”,“行為增長感受”這兩種是輾轉增上的。

O  無明要變成善知識告訴我們的正法(正知見)與人為善,不在愛、取,然後從領受轉為愛取時,將「愛、取」轉成想要的善法(正知見、善法欲),“有”變成精進行“生”,就叫作增上生。“老死”為究竟決定勝(佛果)

念佛這個法門又說萬修萬人去,容易萬修萬人去,念了就得,我們也有這種因,為什麼我宿生不去留到今生?

班長:生生世世都在修,但是因為沒有抓到佛法精隨,所以怎麼修都修不起來,都在原地打轉。如果能夠做到「與人為善、必為人天」因為都在時刻造善業,所以感得人天。

所有的修學佛法都思惟依止勝利、不依過患,假如你覺得您的生活,快樂比較多痛苦比較少,那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去思惟,如果你能體會生命中的種種無奈時,你就會想到應該要親近善知識學習佛法。了解依止勝利、不依過患後你才會修親近善知識軌理 

 

 

 

本週廣論消文

http://p2.i234.me/1599/20180109/159903.htm

 

 

影片連結:

 

讚頌: 醒覺

 

https://youtu.be/t-vbgyCUTpc

 

 

 

影片: 人生的願望清單

 

https://youtu.be/mpLKg4BZa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