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1.16
 
師父手抄稿

 

http://p2.i234.me/1599d/20180108d.htm

 

 
消文平台   

已三、完結

後時如何行者。應將所集眾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如是應於晨起,午前,午後,初夜,四次修習。此復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沈自在而轉。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若待稍固,時漸延長,於一切中,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由此能令障礙減少,疲倦昏沈等亦當消滅。

至於正修完了以後要如何做。應該把修行所積集的所有福德善根,用很強盛猛利的意樂,依照《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以及《七十願》等儀軌,迴向到現世也就是眼前增上生和將來究竟決定勝的利益之上,這些利益才是我們真正所應該希求的。一般正修,應該在早晨起來、上午、下午和晚上剛入夜等四個時段修習。(在印度,將一天的時間,分為晝夜六時。白天三時,是晨起、午前、午後;夜間三時,是初夜、中夜、後夜,每一時是四個鐘頭。) 此外,如果是初學者,剛開始起修時,修的時間不宜太長,如果時間過長,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跟著「掉」、「沈」而轉。(「掉」是跟貪相應的這種心攀緣相,想東想西的心向上揚,「沈」是等到你想累了以後心就向下昏沈,乃至於到後來睡著了。)如果串習久了,一旦養成這種「掉」、「」的習慣,就很難改正過來。所以剛開始修的時候,時間應該短,次數應該多。

就如同經論上所說的:「當修習有了初步的相應,會覺得修得好歡喜,就有持續想修的心,這個時候就應該暫停下來,如此意猶未盡的心裡才會一直想要再去修。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熱度過了或心不相應才下座,那麼下次上座,心裡會生反感,一見到修習的座位,甚至會覺得不舒服。」如此需待修的功夫慢慢純熟穩固了心能安住所緣不為外境所轉時,再漸漸延長修的時間。還有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遠離急躁或散慢的過失。若能這樣如法的修習,就能夠使得障礙減少,而且疲倦、掉舉、昏沉等現象也會消除。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數數憶持。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一切之根本,應如所知,勵力守護所受律儀。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及律儀戒,積集資糧三法之上,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正修完下了座,到要修下一座之前,這中間應該要如何做。總的來說,雖然有禮拜、繞佛和誦讀經論等很多事情可做,但這裡最主要講的是指在正修的時候,雖然非常精進的修習,然而在未修中間,如果對正修時所緣的行相,沒有繼續依正念、正知力來攝持,而任由自心放逸、散亂,那麼之前修習所產生的功德是非常微少的。所以在正修以外的時間,應該閱讀和正修相關的經論,當然這個包括善知識的教授,自己作的筆記等等,並且要反覆地去思惟、觀察和行持。

同時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積集資糧和產生功德的善緣,也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淨除所有的修法違緣和罪障。事實上,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我們所受的戒,應該依照我們所知道的,努力守護律儀。所以也有這樣的說法,專注於我們所緣的行相淨修其心、守護戒律、以及積集資糧這三種方法,統稱為「三合」,來引導修行。 

四家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