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3.27 簡短課摘  by 丞莛師姐

課程錄音:

 

 

課程聽帶範圍:

http://p2.i234.me/1599d/20180327d.htm

 

 

 

廣論消文

http://p2.i234.me/1599/20180327/159903.htm

 

 

簡短課摘:

 

很隨喜大家持續堅持學習!課程一開始,讚頌『黝藍悲水』,氣勢磅礡的交響樂與渾厚的男高音醒覺了我們緊繫著世俗的心!立理班長提醒我們,想要有正確的知見,有空性智慧,必須透過學習,依靠經論,讓我們自己可以擁有辨別的能力,比對自己平時起心動念與經論的差別,進而察覺原來我們在無明的包覆中,原來我們平時許多行為是不對的,如此下去,恐怕生生世世都無法從惡趣中脫離。駱班長進而提策我們,要仔細思惟讚頌的前四句「黝藍悲水,長長長養,蘊出空性,花芬芳」非常重要!我們的生命裡,都是自己,所緣所想的都是自己,佛陀希望我們轉變方向,多關心別人,這是黝藍悲水的意思,若能長長長養,不停的長養自己關心別人的心時,會蘊出空性,花芬芳。換句話說,當我們不斷利益別人的時候,會進一步發現要利益他人、了解他人的心是如此的困難,且自己的力量薄弱、自己的智慧不足,這大悲心會產生大智慧、產生強大的力量。當我們不斷長養自己的大悲、大智、大力之後,去除纖毫雜染,蘊出空性,那所看的才是真相,才是真正的美好,花芬芳

 

不論是苦樂的感受,都是苦因。快樂的感受,會讓我們產生「我還要、我還要」的欲求,不停的追求,會產生未來的痛苦,這是苦因;當我的感受是痛苦時,我們會難過、會沮喪,甚至只要能斷除痛苦,什麼事都做,結果又種下苦因。被感受包裹,就是被「我的」感受包裹,這時候…快樂是苦因,痛苦也是苦因。假如我們用智慧去觀察感受,快樂是樂因,痛苦也是樂因。當我快樂的時候,會明白是自己以前種下的善因所感,會更積極的去造下樂因;當我痛苦時,以智慧觀察,明白是自己以前種下的惡因讓我痛苦,而不是對方讓我痛苦,一定是我過去做了傷害了對方的事,因為過去我的見解錯誤因此產生今日的痛苦。我們的感受是痛苦的關鍵!但要轉痛苦為快樂,還是需要透過「我的」感受下手!因為我們的生命離不開「我的感受」,當我們以智慧觀察,我們會了解,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做對應做的事情,下定決心,繼續做正確的事,這是未來快樂的因;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做錯、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下定決心,不再做錯誤的事,這是未來快樂的因。快樂、痛苦都是我們的感受,它可能是樂因也可能是苦因,關鍵是有沒有智慧去觀照我的感受。佛法不離世間覺,讓我沈淪、輪迴的是我的感受,讓我解脫煩惱、得到佛果的也要靠我的感受。而不該太早跳到「無我」、「空」,這樣的心態對我們的學習幫助不大;反而要利用「我的感受」去觀察,就因為「我」在,「我」才能不停的改進。「無我」是無法改變現況的,有我其實蠻可愛的,不會打高空。

 

廣論P54LL2中提到「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破除此執,於止觀時,茲當廣說。又此邪執障礙敬重諸大教典,以彼諸教所有義理,現見多須以觀察慧而思擇故。諸思擇者,亦見修時無所須故。又此即是聖教隱沒極大因緣,以見諸大經論非是教授,心不重故。」。另外一種邪見,說一切分別都是有相執著,會障礙成佛,所以必須捨棄觀察修。這種說法是最下劣的邪執妄語,這是前弘時期中國的支那堪布和尚提出的論點。後來這個錯誤見解被蓮花戒論師所破除。關於這一部分,本論在後面講到止、觀時,會有詳細說明。而執持一切觀察會障礙成佛的謬論,對敬重教典是一個絕大的損害。因為聖教中所有的義理,都必須靠觀察慧來思擇決定。然而許多重視聞思的修行者,也認為實修時並不須要思惟觀察。如果大家都認為這些經論並不是最重要的教授,就不會把它當成修行指導,也不會去恭敬、尊重經典,而這正是今日聖教會隱沒的最大原因。真正的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需要思惟觀察的思擇修;一種是安住於一境而修的不思擇修。思擇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思擇修。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恆常,才有可能轉變心意。如果沒有思擇修,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要能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就好比對著貪境,如果內心不斷思惟、強化它可愛的一面,就會引發強烈的貪欲;對於怨敵,若持續思惟他令人厭惡之處,就會對之生起強烈的瞋恨。修行也是如此,當修習親近善知識等各個法門的道理時,不論境相明不明顯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必須心力強猛、又恆常的觀修,才可能讓所思惟的義理在心裡逐漸形成堅固的定解,而這樣的修,就叫做思擇修或觀察修。如同念佛,是為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好好的跟阿彌陀佛學習經論,成為跟阿彌陀佛一樣,故要達到止修之前,依著次第,戒、定、慧,修上去是必要的。思擇修是修行的主體!聞思最要。

 

支那堪布為何會對我們影響深遠?主因跟我們急求果報的本性有關,我們的本性是「做一件事情,立刻要有結果」,而最快速的方法竟然是支那堪布的「坐禪」,一般人心都很亂,坐禪能很快有感覺,有的人感覺身體不見,或有感應,或好的感覺,令人歡喜、想要,甚至即使是不會坐禪的人,也會覺得蠻舒服的。那實在是冷水泡石頭。真如老師教誡我們『如果一位修行人想要修定,沒有善知識指示你什麼是定,就等於這一輩子白活了。而且大家可以想一想,離世專修要抱持著吃得那麼簡陋,破衣爛衫的,跟鳥獸為伍,那樣的一種生活狀態。他樂此不疲,想要修行,用了那麼大一顆誠心,可是卻沒有教授。如果到最後他發現「我所修的一切原來只是昏沉而已」,心會碎掉的!你想想那是什麼滋味啊?所以對於我們這些這麼有福報學《廣論》的居士們,在還沒有入定前就先學了,一點點學,我們一定由《四家合註》會講到〈奢摩他〉的部分,會講到什麼東西怎麼斷,前面都要講得很清楚、很清楚。如果沒有獲得這些教授,馬上找一個所緣,有的人觀個樹葉、有的人觀個燈火,或者隨便找個所緣就開始去入定的話,實在是很危險的。』。老師提醒我們,宗大師把昏沉、細昏沉明顯地標出來,讓大家老老實實地沿著先輩祖師所指示的教典,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照著修行,這種嚴謹地把教典看作像呼吸一般的態度,正是我們這些弟子們應該學習的。千萬不可急求果報!

 

駱班長最後幫我們做了一個總結:修行最大的敵人是「我的感受」!而生命的時間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知、行兩者需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行的本質是知,知的本質是行。宗大師無上的慈悲,對我們有無比的深恩,教理上懂得的更多,才能在作中有更多的理路可以洗滌我們的煩惱,「破邪執」的理路若能明瞭,認真的辨別,對我們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我們對於離苦得樂是大進一步。祝福大家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並在學習路上越來越快樂!

 

 

課程PPT:

 

 

 

 

真如老師音檔: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一講

https://lrannotations.org/lectures/5-02001

 

 

 

 

 

影片連結:

 

讚頌: 黝藍悲水

https://photos.app.goo.gl/epSQugmJCY8yge7F3

 

黝藍悲水 長長長養
蘊出空性 花芬芳 花芬芳
千葉難行的花瓣 妍開妙行的燦爛
心王寶鏡的慧光 去除了纖毫塵染
去除了纖毫塵染
偉麗沉宏的寶座 金光晃耀的聖尊
萬福莊嚴的威猛 引領群蒙至彼岸
引領群蒙至彼岸
白蓮花 白蓮花 引領群蒙至彼岸
引領群蒙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