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0.06.09 簡短課摘 by 淑慧師姐

 

課程錄影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ugLEhSA6EA0MM43_Df1Erq0AtknnmAIg/view?usp=sharing

 

 

 

全廣II5

師父開示

那麼,所謂《廣論》的「論」,最後一個,平常我們就說,詳細地來討論,詳細地來討論這件事情。所以從這個題目上面,我們可以曉得說,我們現在學這個東西,就是怎麼樣從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開始,一直走上去,走到圓滿成佛的這條路。而這條路的過程當中,不管就它內容的正確與否來說,就它應該完成的數量來說,以及走上去的次第來說,它都有一個完整詳細的說明,詳細的說明。我們從這個上面,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你照著一步一步實踐的話,就可以達到最高圓滿的境界,最高圓滿的境界,這就是本論的我們要學的。

 

老師開示

師父說:「從這個題目上面,我們可以知道說,我們現在學這個東西」,我們現在學!想一想,很多年前師父講到「我們現在學」!學什麼呢?「就是怎麼樣從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開始,一直走上去,走到圓滿成佛的這條路。」注意哦!師父殷殷渴盼的內心,在這一句話已經說得非常非常明顯了。說:「我們現在開始學這個!」學什麼呀?凡夫從哪裡學呢?就是下腳的第一步,第一步!第一步是什麼呢?就是從什麼也不知道開始,說:「有無上菩提這回事嗎?有生死輪迴嗎?有解脫道嗎?」甚至說:「人在生死之間還需要一個善知識嗎?還需要對善知識修信嗎?」以前的你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師父並沒有嫌棄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正因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師父說:「我們現在學。」就好像慈愛的爸爸、媽媽,拉著不會走路的小孩子的手在教他,反正連滾帶爬開始,然後站起來走,就是從下腳的第一步開始……

在討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論」字,是不是在討論我們的生命明天會怎樣?你希望你的生命明天是什麼樣子?我希望我的生命明天是什麼樣子?師父希望我們大家的生命明天是什麼樣子?如果沒有善知識來開啟我們的慧力,怎麼敢去期望完全沒有痛苦的生存?生存怎麼可能離開痛苦?離開痛苦豈會有幸福的感覺呢?所以藉借著善知識的指引,我們可以遙望一下——也許有一天,你我因為跟隨善知識步步前進,不停地精進的原因,會走到完全沒有痛苦的、大徹大悟的那個境界。所以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吧!好好地歡喜一下哦!

 

讚頌--<在這個時候>

立理副班長:邀請學員分享聽這首讚頌的感動。

淑女師姐:聽了這首讚頌,不禁淚流滿面。可以感受到真如老師的溫柔和堅定的關懷與鼓勵。

立理副班長:這首讚頌是撫慰人心的旋律,試著從文字上體會這首讚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上師的每個文字都有意義。台灣的疫情控制得很好,但世界各國並不是這樣,在疫情期間,雖然知道很嚴重,但沒辦法真實地體會。從這些文字裡,可以感受到上師把心緣在所有的眾生身上。所有的人都在苦難中,這是第一個讓我體會到,想要時時刻刻把心緣在眾生,對我們來說,是需要練習的。第二個,後面有幾句話「在這個時候,不要害怕」「在這個時候,天使在你身邊」我們的天使是誰?佛菩薩無所不在。這是今天我聽了這首讚頌才有的體會。愛在苦難中蔓延∼事實上、佛菩薩無所不在,只是我們能不能感受到。在這個疫情的轉變期間,疫情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學習?整首讚頌到最後面「春暖花開」,讓大家或許能回到今天的前行裡去體會到,可以的!只要我們照著善知識的言教,只要我們照著次第、一步一步跟著走,是可以的!所有的苦難終究會過去,一定會看到「春暖花開」。

 

*聽師父音檔--

廣論:p174 L L4

.音檔:74B0654-1542

.手抄:#10 p58 L L5-pP62 L L5

立理副班長

上次的進度裡面講到58頁倒數第5行的黑體字這裡,「總資糧道加行道……」這整段師父的手抄裡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一開始的資糧道,還是有漏的,我們造的這個業還是集了生死流轉的因。那這樣就不曉得會不會有人覺得,既然是有漏的,我們就要最純淨的,不要從資糧道開始修。師父這兩段就是告訴我們,資糧道、加行道,是凡夫修行的階段,不能去掉,是我們步步走上去的重要資糧。而這個資糧又分兩件事情,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我們在修習大乘佛法位次裡,資糧道集聚了福德和智慧資糧,加行道是當我們集聚了足夠的資糧後就可以開始行動。這兩個位次都還是在凡夫,一直到見道位,那就是聖者的位次。見道、修道、無學道∼無學道已經是證得圓滿,那就不用再學了。這三個是屬於聖人之道。這裡師父就講到福德資糧,因為我們做許多事情是需要條件的,沒有資糧就走不上去。例如幹訓班的同學們,雖然在智慧上累積了許多,但還是需要福德的資糧,帶一個班的班長,需要很多資糧,才能好好地帶一個班、帶著大家一起修行。所以在這裡師父強調的是,即便是有漏,我們要走上去還是需要這些過程。所以說,師父在60頁第一段舉了一些例子。再來,智慧資糧這件事,我們知不知道造業、流轉生死的起因是哪裡呢?其實就是我執這件事情。我執是我們生死輪迴的根本,這件事是不是能起一些決定性的認識,確實我受制於這件事情,所以我會一直在生死輪迴當中,然而我們對這件事常有錯誤的見解,61頁倒數第一段,雖然我們現在造作的東西都是引發生死的業,因為我們做的事情有時候不是這麼完整,我們還是凡夫,還在這個裡頭,但如果我們能清楚知道,我的煩惱都來自於我執這件事,且即便我知道,我現在造作的總總的業都還是有漏的、在生死輪迴裡面,但我知道我的目標在哪裡,我現在發了願,我以後是要成佛的,這和我以前完全沒有見解時所造作的業,它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想這兩段是講到,即便是資糧道、或是加行道,雖然我們都還是在造作輪迴生死的因,但還是跟過去完完全全沒有方向、不知為何而作的業是不一樣的。

 

駱班長補充說明(參考修學佛法位次PPT):

修學佛法的位次,永遠離不開道次第,必須把道次第記得很清楚。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應該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吧!,所以要常常想到,我修學的道次第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基本上,親近善士了以後,方向肯定和輪迴相反,可能在集諦所攝,也可能不在集諦所攝,但方向肯定和輪迴相反,所以這邊講的五個次第,第一件事情是要記得,它的方向和輪迴相同的還相反的?相反的,它是走向成佛的次第,佛陀的次第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有了善知識在前面引導,它一定是和輪迴的方向相反,可是在這兩個道次,在資糧道和加行道裡,我們叫集諦所攝,這三個道次,我們叫不是集諦所攝。方向都是出輪迴,可是在這兩個道次裡面,它方向對了,力量不足,仍然在輪迴裡頭打滾,所以叫集諦所攝,講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方向對了,但仍然沒有出輪迴。就像賺錢賺很多,把負債都還掉了,才開始累積自己的財富,成為債權人。所以這兩道,叫集諦所攝,這三道,叫非集諦所攝。那資糧道在做什麼呢?進入資糧道的時候,要發菩提心,很不幸地,你我絕大數人,還沒進入資糧道,我們絕大多數學佛還在不知道。資糧道要發堅固的菩提心,才能進入資糧道累積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發了這個心,才是走向成佛正確的方向,和佛相應了,才能說和佛的方向一致,所以進入資糧道,才能說和佛的方向一致,叫做發菩提心,因為佛的心就是大菩提心,發菩提心才能說和佛的方向一致。那麼,佛最了不起的叫做二足尊-智慧圓滿、福德圓滿。而加行是開始走入佛陀的一切遍智的學習。累積資糧是累積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開始行動則是追求佛陀的一切遍智,這就是加行道。所以你看到很多的大德在念佛法門、修禪法門,大部分得到大開圓解的都是加行道位階的賢者。也就是說加行道基本上它就開始努力修證空性,乃至於勝義菩提心。有的時候加行道的賢者講的話、做的事,我們就比較難以體會,資糧道的話和我們比較接近,我們覺得他是好人好事代表,只是一旦到了加行道,他在追求智慧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就不能理解他的抉擇的關鍵在什麼地方。我們叫做「諱莫高深」呀。就是你會覺得說他的很多思惟上跟我們不一樣,資糧道是藉由六度的行持累積智慧,智慧的累積是靠利他的行持得到的,當智慧的累積到一個階段,發現最大的障礙是我執。

例如說我們在做義工,福德資糧不夠時智慧很難開,這智慧的障礙就是我執。所以資糧道到加行道,就是福德資糧開始行動,但迅速累積的卻是智慧資糧,所以加行道慢慢會越來越發現障礙是我執,慢慢走進自性執的解脫,乃至得到空性的智慧。這就是見道,也就是在見解上,得到所謂的空正見,所謂的見道是在聞思的見解上得到空正見,這種空正見,讓我突然之間發現了,其實「我」是不存在的。一旦進入見道之後,煩惱的解脫就非常之快,可是,見道-從初地菩薩到八地菩薩,仍然有煩惱的餘習在,不只是所謂的煩惱障、所知障。所以修道一直到八地菩薩以後,開始進入九地菩薩、十地菩薩以後,等覺菩薩、佛菩薩,我們稱無學道。五道十地的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我們稱之為修道,最後的等覺菩薩和佛,我們稱無學道。一般來講,我們稱聖者是這三道,見解上能夠有空正見就是聖者,八地菩薩以上能夠圓融無礙。加行道叫集諦所攝,後面這三道聖者,叫非集諦所攝。當你發了菩提心開始利益別人時,才開始累積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是藉著不斷利他之後,才會慢慢地放下我執。要是利他做得很少的人,每一次做都很容易生氣,因為智慧不足。當你要做到一定程度時,越來越會發現你的度量、胸襟就打開了,這叫見多識廣。在利益別人時,見解就能夠打開。放下我執,才能夠現證空性。了解名相,對修行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名相執著,也會產生很多障礙。名相的所有的解釋,是為了修行,不是為了做學問。

 

廣論消文:p175 L6- p175 L L4   又增長業分為二類……漸近涅槃

.立理副班長

大家請翻到廣論第175頁,「又增長業,分為二類……」剛剛講到我們在修行中造的業還是輪迴的因,增長業又分為兩類,第一個是五根對境產生的樂受所造的業。第二個是為捨受義故所增長,捨受,就是不樂也不苦。第一個五根產生的樂受又分兩種,第一個是因為受用,第二個是對於外樂厭捨,也就是只追求禪定的增長業。下面,「初復有二……涅槃」剛剛我們講的樂受又分兩種,第一個是現世安樂,第二個則是禪定……。我們如果能厭棄一切諸有,真實理解我執是生死的根本,我們在造業裡還是能理解這些業,就能漸漸遠離生死,在資糧道裡好好努力,才有可能漸漸走向涅槃、成佛。

 

駱班長補充說明(參考增長業之理PPT):

為什麼會談到增長?注意看到這邊,我們說業,業要造成我們的作用,必須要有兩大特點,第一個叫做造作,第二個叫做增長,那什麼叫做造作呢?叫種子,增長呢,叫灌溉。你去想任何一個樹要發芽是不是要有種子要有灌溉?是不是這樣?同樣的一個業對於我們的生命要有影響,他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你要下種子,就是要造作,就是你要作一個種子的業,第二個,你要不斷的讓他增長,就叫灌溉,對不對?哪個重要?都重要。可是一般佛法裡面說種子無量無邊,關鍵你灌溉什麼種子。

所以佛法裡面特別重視這兩個字叫做灌溉,那麼灌溉一般來講他不好的我們叫作後有愛,叫做愛,在佛法裡面對於愛這個字常常叫做輪迴中的愛,後有就是輪迴,就是後面會產生輪迴的愛。我們同樣的要跟大家講兩個邏輯,什麼叫做有?有沒有的有,有就是我們剛剛講的輪迴,有叫做輪迴的苦性,那什麼叫涅槃呢?叫空,涅槃解脫叫空。所以佛法裡面你們常常看到的兩個字,有就叫輪迴,空就叫涅槃的境界,這樣懂嗎?所以人家說誰有?輪迴中皆有,叫三界諸有,有沒有聽到?輪迴我們一般來講叫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諸有是什麼?叫作欲有、色有、無色有,就是三界裡面的有。有,就是輪迴,空,就叫涅槃的境界。所以你要首先要對這些文字開始很有感覺,只要談到有,就是什麼?輪迴裡面的事。只要談到空,就是涅槃以後的事,解脫以後的事。

好,那這時候呢,就會談到一件事情,我有無量無邊的種子,那為什麼我們要學佛法呢?我們今天的前行就說:你要知道說我現在在哪裡?我在輪迴裡,對不對?我們在有裡面,那我們要由佛陀帶我們走到空的境界,走到解脫輪迴涅槃的境界、佛果的境界。對不對?那你要走這條路一開始就講了,你要發這個心,你要跟佛陀發同樣的心,你的心要跟佛陀一樣我們叫發什麼?菩提心。假如各位你來這邊學法,基本上你念茲在茲說我學法是為了為利有情,恭喜你,你走的方向就是涅槃、出輪迴的路。這樣懂不懂?雖然你我人在輪迴裡頭,仍是集諦所攝,可是方向是什麼?出輪迴的。這就又是一個念頭的重要,這樣懂不懂?那念頭為什麼重要呢?待會我們聽一段手抄稿你就知道,念頭為什麼重要?其實我們講過了,就叫做煩惱六因、還是善法六因,什麼叫做煩惱六因、善法六因呢?他就講,種子無量無邊,關鍵是你的什麼?灌溉。記得這句話,永遠要記得這句話,種子無量無邊,關鍵是你的灌溉。你澆注什麼種子,什麼種子發芽。所以你說我的輪迴裡頭,我下一生在哪裡呢?關鍵是你灌溉什麼種子,這樣聽懂嗎?灌溉靠什麼?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所以呢佛法裡面他就講了,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心碰到境界,什麼是心碰到境界?心就叫種子,境界就叫順生境界,而這兩個東西碰到的時候他到底是走入輪迴的方向還是涅槃的方向呢?看我平常串習的是不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你要是不斷的串習不斷的重複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你走的就是空的境界、出輪迴的境界;你不走這條路,你就是走入有的境界,輪迴的境界,有沒有問題?以後對空跟有這兩個東西了解了沒有?有,就是輪迴苦性。空,就是出輪迴的樂性,非常的簡潔,你在腦袋裡面看到經論就會比較清楚,所以在集諦裡面他什麼都不講,專講增長理,這樣能理解了嗎?集是不是招?就是說我累積了什麼,集是不是累積的意思?那累積什麼?就是指灌溉,集諦就是不斷地闡述說,你之所以在輪迴不斷的輪迴,就是你一直在灌溉輪迴的種子,這樣懂不懂?那現在就告訴我們說,真正關鍵是增長,剛剛講種子叫造作,灌溉叫增長,他就告訴我們集諦裡面分為說,增長有第一個,你是為了樂受,就是所有的增長跟感受有關,你看到沒?是不是都有受?我們未來,我們十二因緣要拿到如得法師的 PPT ,如得法師的 PPT 十二因緣我來講就好,用 PPT 來上課,十二因緣是純理路的,所以沒有辦法花很多時間你們可以選一些片子參雜在其中,基本上就是上課,十二因緣是用上課的,大家注意聽喔!但一談到增長,他分為兩個地方都有同樣一個字,哪一個字?受。所以這就代表我們生命的本質,他的關鍵竟然是這個受。我們學十二因緣就知道,所有的差異點就在這個受字,受。

那你碰到感受的時候,你的心中產生的關鍵是樂受,希求得到樂受,這樣聽懂嗎?懂不懂?基本上樂受一定是輪迴。妙不妙?當你在世間裡面你對於感受的追求是樂受,一定是沒有用的。捨受就不一定,這樣聽懂嗎?很妙喔!慢慢去聽、去了解。那基本上這邊講的都是輪迴的,所以無論樂受跟捨受都是輪迴,那怎麼樣出輪迴呢?以後再說,還是從這個受裡面來講,聽懂嗎?注意聽喔。所有你在感受上你追求樂受,一定是輪迴。這就是最妙了,我們的本質是希望離苦得樂對不對?可是不是樂受,所以離苦得樂不是離苦受得樂受,是離苦諦得樂諦,這樣聽懂了嗎?佛陀的離苦得樂,不是離苦受得到樂受,是離開苦諦的輪迴嘛,輪迴是不是苦諦,有沒有?那解脫涅槃是不是樂諦?對不對?就是真實不虛沒有任何苦受的,因為在輪迴裡面的樂受他的本質是苦諦,所以追求樂受一定進入輪迴,這樣聽懂嗎?你注意看喔,你不要小看這種分野,每一個字為什麼寫成 PPTPPT 以後你再去讀文字好簡單喔,假如沒有 PPT 你就繞在文字裡面腦袋迷迷糊糊的。原來增長不增長的關鍵是受,而只要有樂受的概念,一定是輪迴,可是捨受有部分也在輪迴,那到底怎麼樣能夠針對這個受而出輪迴呢?以後再說。他說樂受又分為兩個,第一個對於境界中的樂,叫做貪著。比如說我有一個心、有一個境嘛,樂有來自於兩個可能,第一個是從境界中,也就是從外境中得到快樂,我們叫做受用欲塵,欲塵就是色身香味觸法,從色身香味觸法裡面的受用而得到感受,這樣聽懂嗎?比如說旅遊、吃大餐、跟喜歡的人在一起,諸如此類,其實你的樂不是你的心,你的樂是來自境界的受用,這樣懂不懂?好,第二個你的境界不來自於境界,而來自於心靈上,也有一種叫做心靈上的穩定,或是心靈上的安定,這個叫定生樂受,這樣懂不懂?比如說你做禪定樂不樂?樂的!來自於自己心靈上的快樂,心靈上產生的那種樂受,那基本上也是一種樂受,懂不懂?懂不懂?妙吧?各位一定要看清楚他的分類怎麼分的,當我心碰到境的時候,增長的關鍵是受,假如我是以樂受為根據的話,他有分為兩個,這個樂受來自於境界的樂、第二個來自於心靈中的定,這樣聽懂嗎?來自於境界上的享樂、或者是第二個來自於心靈上的定,看清楚喔,來自於境界裡面又分為兩種,眼前的境界會造非福,乃至於叫惡業,非福業就是惡業的意思,懂不懂?非福就是惡業,可是惡這個字不夠完整,非福就完整了。想一想,你看喔,單一件事情從反面來講那就一定是苦了,不是福嘛,是吧?講惡這個字沒有辦法涵蓋所有的不幸福,可是非福就涵蓋了所有的不幸福,是不是這樣?想一想喔,所以佛法裡面選擇的字眼是很有意思的,他不叫惡業,他叫非福業,這樣聽懂嗎?所以呢你要是眼前的快樂他叫非福業,假如你開始想到無限生命,注意聽喔,假如你已經接納了一個佛陀的無限生命,代表說你已經開始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很妙吧?當你想到說無限生命中來世中的樂,比眼前中的樂更重要的時候,我們說你這種人已經開始升級了,有沒有?是不是?你不以眼前為重,以來世為重,你造的竟然是福業,福業就可能造成增上生喔,懂不懂?所以這邊就很妙囉,這一個業,雖然是集諦所攝,可能他的方向是什麼?出輪迴的。這樣可以嗎?假如有善知識引導,你已經有無限生命中的概念,是為了來世中的快樂取代眼前的快樂,你有可能就是走向出輪迴、涅槃的方向,這樣懂不懂?所以叫福業,有沒有?有福德這個字的,有沒有?非福就不得了了,非福就是沒有福德、就沒有智慧,是不是這樣?有沒有?定生啊,定生樂受就是一個你必定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而且你有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你能夠走到定生樂受,基本上你一定有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可是你的心是不是完全依照佛陀親近的教法?不一定。這樣聽懂嗎?假如你依照完全親近的教法,那你是出輪迴的,假如你不是,你仍然跟福業一樣可能還是會來來回回的,可是基本上假如你開始不以外界的,就是以境界上的樂為主,而是以心靈上的定為主的,那你就可以走到什麼?色界的初禪、二禪跟三禪,懂嗎?所以呢這邊所講的大部分還是欲界天,這邊所講道的一定都是什麼?色界、初禪、二禪跟三禪的不動業了,這樣懂不懂?這樣很好囉!這樣定生樂受已經很好囉,可是仍然在輪迴裡頭,那能不能出輪迴呢?看你自己的心,是不是能夠抓緊佛陀的方向,你抓緊不了的時候,還是輪迴所攝,到這裡有沒有問題?那假如你開始對受這個字出現捨,我不要這個受,這個很妙吧?我不要這個受的時候,他就是,第四,四禪,乃至於無色界的果位喔,無色界果位,一直到所謂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不動,無頂天。非想非非想,就是整個色界第四禪,一直到無色界,他就是處於對於所有的受,他已經出現一個捨,所謂的捨的意思,他不但不要外界的樂,他連心中的這種定樂也不要,這要捨受,懂不懂?他外界的欲塵的樂不要,心中定界的樂也不要,他就會進入四禪天,乃至於無色界天的這樣的好的境界,到這裡有沒有問題?你看這個增長很清楚有沒有?

他是分得很清楚的,所有感受為主、以樂受為主,是怎麼樣?把這種受、感受整個都想要,所有的樂苦,都不要這個感受,這樣的一個念頭,樂受又分為這個以境界為主的,第二個是以心中的定為主的。境界為主又分為現在為主跟未來為主。

 

學員Q&A

聖者捨掉了增長業,種子不會發芽。凡夫∼隨業流轉、聖者∼隨願流轉。二者完全不同。

生生增上仍是集諦所攝,但是有善知識引導,就是出輪迴的方向。所以,真正的關鍵是:親近善士。要拉緊善知識的手。否則方向一弄錯,又會進入增長業了。我們時時刻刻被感受綁住,連捨受都出不了,所以一定要親近善士。我們每個人想要達到涅槃,必須靠1.離苦得樂的本性、2.三寶加持,從樂受轉為樂諦。這2個力量。認真思惟,會覺得中士道的內涵很有意思。

 

音樂欣賞∼稻香

駱班長分享

其實有很多事情,大家在學經論時,要反覆檢討。追求快樂沒有錯,可是念頭不要去執著「我要得到他」。當他來的時候,要擁抱他,這是生命中很妙的一件事。「受」,到底錯在哪裡呢?「受」,讓你產生貪瞋癡。有沒有辦法有受、而不產生貪瞋癡呢?當然有。按照佛陀的教法,你慢慢就會體會,生命其實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二分法的比較∼我沒有、你有。人家有、我沒有。天天都在這樣生命的痛苦中掙扎。我有什麼?本來生命都很幸福、很美滿。當人成長了以後,這種我執不斷發展,所有的學習都在增長我執。而這件事讓我們生命不愉快、痛苦,學習佛法開始擁抱現在,擁抱擁有的一切。可是真的要了解,他的本質是無常。你說,我對空性有困難。沒關係。你去學習認知無常。認識無常、認識苦,就會走向空。很妙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到,現在有的,隨時會沒有,這樣的念頭會讓自己對眼前更加珍惜,對自己擁有的更能夠欣賞他、擁抱他,而不會對其存在產生太多負擔。希望大家互相勉勵、往這個方向想,慢慢學佛法才會相應。假如學佛法不走向空性智慧,是得不到東西的。一切佛法的得到,來自於止觀。換句話說,本質上對空性、無自性的無常、苦、空、無我,這些東西不想證得的人,其實是無法得到佛法的利益的。妙吧!慢慢體會,會發現上師爾後所有的東西,都會加入「空性、無自性」的內涵,你就會理解上師要饒益我們、真誠的那一念心。因為一切的得到,都來自於止觀之樂。

 

分享<稻香>歌詞∼……快樂這才叫做意義(參考PPT

這群小朋友,用一個杯子、簡單的歌詞和旋律,就可以這麼開心,愉悅享樂,所以,「樂」並沒有那麼複雜。

 

聽師父音檔--

.廣論:p175 L6

.音檔:75 A 0203-1036

.手抄:#10 p74 L L 7- p77 L L 1

 

.駱班長補充說明

我簡略地跟大家講,這段到底在講什麼?這段在講三主要道。他就講呢,談到說,前面呢,是談到知苦有沒有?我們現在談集諦,一直在談集諦所攝的時候呢,他就告訴你說,其實集諦所攝他就是把這個苦的種子,把他不斷的增長,那就造成了我在輪迴裡頭,所以真正的關鍵,你一定要知道苦諦,知道了苦諦以後,你覺得三界的輪迴是苦,你下一個決心,就像我們今天的前行一樣的,你知道輪迴是苦,那我有一個決心,說我想要求絕對的樂,我想要得到涅槃,想要得到出輪迴,想要出集諦的這樣的方向呢,你才會真實的依靠佛陀。記不記得有兩個心?第一個叫做離苦得樂的本心,有沒有?第二個、三寶的加持。你一定要知道你離苦得樂的本心是好的,是想要離開痛苦。那要離開痛苦呢,要徹底的離開這個痛苦,可是你發現這個三界輪迴,我一直在這裡面繞,我沒辦法。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要希求三寶,這時候假如你念佛的話,佛陀可以加持你,叫「信願行」∼信什麼?信三界是苦。願什麼?願涅槃是樂。行什麼?行菩提道。所以呢,信願行的本質上要信輪迴是苦,那你我為什麼沒有辦法走到願跟行呢?我們沒有對於自己的輪迴的苦性產生深信,覺得人道還可以啊。所以呢,十億的眾生,人道的眾生,他發的願就是十億願來世為人,我們生命真的很妙,大致上就是這樣,僅能屈就於現實,對於目前的這種、人的這種狀態,其實你我在死之前,都希望投胎為人,沒有辦法產生這種厭離心,厭離輪迴的心,所以沒有辦法念佛得往生,阿彌陀佛淨土進不去。所以為什麼萬人修,一兩個,頂多一兩個人去,主要的那個念頭上,對於人世間的這件事情的信,信輪迴是苦這件事情出了障礙。那麼即使我們大乘道不是學念佛法門的,我們本身也要從信這個字,輪迴是苦下手,然後生起皈依的心,然後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來修行正法,一步步走上去,從資糧道、加行道,乃至於見道、修道、無學道,這樣一道一道走上去,所以師父就講,當你知道自己是苦的時候,才能夠看到別人的苦,想要救他,而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了以後,才進入資糧道,所以,「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注意聽喔,其實這整段,你看了都很有道理,可是很多的同學都很難體會師父講的是三主要道。他就講呢,你因為看到自己的苦,而能夠體會眾生的苦,因這件事情而發了菩提心、走入資糧道,這樣才叫做出集諦的方向。假如你不能夠發菩提心,就沒有辦法進入五道,對不對?你就是走入輪迴的方向,整個五道都是出輪迴的方向,所以師父就講了,這個菩提心的根本,一定具有厭離心、還有空正見,三者俱足的。講在什麼地方呢?講在七十六頁的第八行,有看到嗎?他說,你真正俱足菩提心的話,這三樣東西你一定俱足的,是從這個點裡面,班長認為這段特別重要的,其實在講三主要道,一定是具備的。是從這個看到苦,自己的苦、眾生的苦而發起菩提心以後而走入五道,就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他一定是具備這三者具足的。他一定從厭離心走入菩提心了以後,一定要證得空正見,才能夠自利利他,是這樣子的一個過程。後面講到的這個福田力,依然也是這樣的方法,其實都是無二無別的,只是福田力是用正助雙修∼「正」叫做念佛,「助」叫做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種正助雙修來走上去,很妙吧?其實師父在講法的時候,他這段是前面的依福田力是要教授的那一段,那我希望大家認真的去思惟以後,慢慢的會看到一些東西。

 

影片欣賞∼愛媛縣的匿名捐款者

.杜王副班長:

看影片要把握住主軸,這是班長一再提醒的。看完影片要想到這一頁(參考增長業之理PPT),為什麼想到這一頁?不是純粹說為善不欲人知這樣的一個… 為善不欲人知是一種什麼?福業啊∼你今天不是要學福業嗎?他是在哪一個位置點,那這個紙鈔呢,為什麼好像被水泡過一樣?那捐的人,他心裡面的意樂是什麼?你知道嗎?我們不知道對不對?我們來猜猜看,他假設用不同意樂的話,他會跑到哪一個位置點?假設他捐的時候,他不為名望,因為他不具名嘛,所以他不會追求現世的法樂,所以他應該不會造非福業才對。但是呢,他假設他這樣的希求以後呢,他心裡面會不會想說,那我來世會不會好一點呢?那希求一個異熟果報,他可能就走這個增上的福業。

假設他連這一點都沒有,哇,那更不得了了,他希求的是什麼?對,定。所以他追求的那個感受,那個受跟樂其實是有層次感的,只是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在造每一個福業的時候,你的意樂其實是要把握住,在哪個位置點?你的希求就是剛剛班長講的,「信、願、行」。你相信什麼?你的願望是什麼?你要怎麼去做?這個東西根據我們有沒有正確的認識,而作不同的這樣,就像以前在尋寶圖一樣,就 yes / no  就跑到不同的位置去了,所以呢?還有一點我想要提醒一下,就是說這泡水的紙鈔,為什麼泡水我不曉得,但是他是不是已經積了很多很多,才要一次把他捐出去,他是不是有某一種心理上,我就是捐這筆錢,假設這樣的心理的話,在我們學習廣論裡面,其實這個也不是一個圓滿的意樂,因為他積集頓施,就是他積集很多以後再一次捐出去,這樣跟我們用小額持續地施,比如說我們現在不是有那個信用卡帳,每個月扣,這樣差別在哪裡?就剛剛班長講的那個灌溉不一樣,對不對?這灌溉要每次要很頻繁去灌溉你那個種子,善種子,這樣長得會比較好一點,而且那個財啊,無常啊,當泡到水跟糊一樣,你連捐的機會都沒了,所以造善業時,心裡面要現出這個圖表。

 

駱班長補充說明

太強了!有沒有比他更強的?來,講一下,講一下。有沒有其他的同學看到這個影片,覺得這樣還不圓滿的,或者是你有其他想法的,有沒有?沒有喔?其實這裡面,剛剛杜王就說他當初的起心動念是什麼很妙,各位很難理解的,就是我們都知道他是好的啦,可是他當初心中的轉折應該是蠻複雜的,對不對?能夠積聚那麼多,然後又不小心又泡了水,最後又決定捐,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轉折,當然很多人泡了水又拿到中央銀行說,你一定要幫我搞清楚,對不對?中央銀行針對捐出來的跟沒有捐出來的,態度也應該會不一樣,這個判別的標準可能差距會非常大,這個應該是這樣的,我們不要去揣測,可是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好,我們最後看上師的幾句話,我們來看,「有限生命中該追求的」,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們這群班長們很認真的又增加了一個東西?就是在每一堂課後面幫大家收攝,你認為是誰做的?立理、贊鴻、杜王?絕對不是駱正廉。來,你認為他們三個哪一個?贊鴻、杜王,沒有人猜立理啊?哪一位?贊鴻。我們熱烈的掌聲,所以呢這樣的巧思很了不起,大家要去想說他哇,每次上課、上課,就想說怎麼樣讓同學得到更多,在上完課的時候,有一個上師的總攝,<希望新生>的內涵來總攝,這也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我認為這個總攝,也應該花點時間,好,我們大家一起來恭誦……

 

<希望新生>162則∼「有限生命中該追求的」

人生就這麼短,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有用的訊息。什麼叫做有用?對眾生離苦得樂最有價值的、不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真理。

 

.好,今天你們在這堂課裡面,覺得在有限的生命裡頭該追求的是什麼?我點到你、你就講一下。你覺得聽完這則內容以後,這堂課你收攝出來,在有限的生命裡面,該追求的是什麼?

 

.學員回答:

1.就,離苦得樂。

2.幫助眾生,自他都能夠離苦得樂。

3.涅槃之樂。

4.出輪迴。

5.我要成佛。

6.隨時想到利益眾生。

7.我覺得是要親近善士。

 

親近善士,我們熱烈掌聲好不好?你看、終於有一個人講出不一樣的一句話來了。注意聽喔,當你說生命中該追求的,有人說我就得到涅槃之樂。有人說我得到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有人說親近善士。能夠堅固自己親近善士的這個意樂,讓我在無限生命中堅固自己親近善士的意樂,這許多的講法裡面,其實真正在造因的,是親近善士的意樂,發現了嗎?能不能堅固自己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四個叫做道次諦,而第一個叫做親近善士。從我們所學的所有裡面,尤其是從全廣裡面,發現我們在無限生命中,竟然能夠穩定地跟著一個清淨圓滿的善知識學習這一件事情,是我們生命裡面沒有定解,而因為這件事情沒有定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生生世世找到一個人帶領,能夠穩定這個方向走上佛道,而得到福德智慧資糧、得到涅槃之樂、得到佛果。所以什麼是因?是堅固親近上師的意樂,堅固道次第,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個才是因,把這些因都穩定了以後,才能夠得到一切所希望的果。

妙吧?希望大家在每一次的學習,每一次的學習,都要藉著上師的總攝,大致上是這樣,所以為什麼選擇上師的<希望新生>,親近善士,是不是?以上師的格局、上師的視野來開拓我們的視野,如何在我們有限生命中開拓我們的視野,追求一個不一樣的,雖然上師講是要我們追求,生命中,一個無限生命中最好的,涅槃、佛果。可是骨子裡頭我們應該堅固親近善士的意樂,妙吧?好,我們來殷重回向。.

 

 

 

全廣 II 第 5 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259-130005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4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605d.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00609/159903.php

 

片連結:

 

真如 Zhen-Ru -【在這個時候】In This Moment

 https://youtu.be/rNHWyIP523Y

《稻香》

https://youtu.be/Ajgl8qqo0T8

為善不欲人知!收到億元舊鈔包裹 日地方政府又驚又喜:拿來賑災重建 

https://youtu.be/VaE2kuNsH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