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7.08.01

廣論消文平台: (白話消文) 

是諸堪為尊重引導所有之法,應當觀察為具不具。若完具者應修歡慰,若不具者須於將來能完因緣勵力修作。故應了知能依諸法,若不了知如是德相,則不覺察,由此退失廣大義利。

弟子能否成為善知識所引導的法器,應該觀察自己具不具足這些條件。假如具足了,應該修習歡喜,如果還不具足,應該努力修集未來能完備的因緣。所以應該知道能成為具器弟子所應具有的條件,如果不了解這些該具備的德相,就無法察覺自己哪裡有問題,也因此退失了所有聞法的廣大利益。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如是若自具足器相,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應於具相,受取法益。是復有二傳記不同,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樸瓦。桑樸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講說,即從聽聞。自康來時,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亦從聽聞,徒眾白曰,「從彼聽聞,退自威儀。」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善知識敦巴者,尊重尠少,數未過五。博朶瓦與公巴仁勤喇嘛共相議論,彼二誰善。謂於未修心,易見師過,起不信時,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應如是行。現見此說,極為諦實,應如是學。

第三,做弟子的應該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軌則與道理。假如自身已具足弟子應有的德相,就應該善巧觀察善知識是否具有前面所說之種種條件。應該從具格的善知識之處,聽聞善法受取法益。有傳記記載兩位善知識種敦巴和桑樸瓦,在依止師長時有不同的做法。桑樸瓦所依的師長,有很多位,凡是有人講經說法,他就前往聽聞。他從康地前來藏地時,旅途中有位在家居士鄔波索迦在某地方說法,他也前往聽聞。他的眾弟子就說:「跟居士聽聞,有失自己的威儀身分。」桑樸瓦回答,「你們不可這樣說,我因此獲得聽聞和隨喜兩種功德。」至於善知識種敦巴,他所依止的師長很少,不超過五位。他的弟子博朵瓦和公巴仁勤喇嘛在一起議論,種敦巴和桑樸瓦,他們倆位誰的做法比較好?結論是:對初學者,如果尚未修心,容易看見師長的過失,而生不起淨信心時,按照善知識種敦巴的做法較為善美合適,應像他這樣。宗喀巴大師認為這種說法非常實在恰當,符合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如此學習。

 

 

四家合註

第五科、說明這些條件的因緣:應當省察自身.現在是否齊備這些足以被上師引導的條件。如果完備的話,應當修習歡喜;如果有所不足,則須勤奮修集未來能完備的因緣。所以應該了知弟子的這些條件,如果不知道這些條件,則不會探尋省察,從而喪失廣大的利益。

 

第三科、弟子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軌理,分為二科:第一科、說明必須依止一位合格的師長:如此具備學法條件的人,應該如上所述,善為觀察上師是否合格,並在合格的上師跟前領受法恩。關於這一點,善知識種敦巴尊者與桑樸瓦二人的行誼有所不同。桑樸瓦有許多上師,凡有開講法筵他都會前去聆聽。 當他從康地來到藏地的途中,有一位居士正在說法,他也前往恭聽,周圍弟子們勸阻道:「您這樣做會有失威儀。」他答道:「你們不該這麼說,我獲得了兩種利益。」善知識種敦巴的上師很少,只有兩位印度師長:覺窩傑阿底峽尊者、班智達哲蔡馬尖;以及三位西藏師長:色尊上師、嘉的詳那南全剛自在、汝倉的雍敦,共五位。

 

博朵瓦大師與公巴仁勤二位上師,討論這兩種作法哪個比較好時,一致認為在還未淨化自心,以致容易觀過、生起不信的階段中,以善知識種敦巴尊者的作法為佳,因此說應該這麼做。看得出這種說法非常正確諦實,所以應該如此效學。

 

 

 

師父手抄稿

http://p2.i234.me/1599d/20170804d.htm

 

止 http://p2.i234.me/1599d/20170807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