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3.13
 
師父手抄稿

 

http://p2.i234.me/1599d/20180316d.htm

 

 
消文平台 

P53L1P54L1故所應修〜應全無修

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故以數數觀察而修,及不觀察住止而修,二俱須要。

所以,應該修的內容,必須先從善知識處聽聞,藉由他人的力量,在真正聽懂後產生粗略瞭解。其次,將聽聞到的內容依據聖教正理去印證與思惟抉擇,以自己的力量獲得定解。像這樣經由聽聞、思惟而生起定解,不但認識正確,而且堅定不移,沒有一點疑惑;然後反覆地串習這個已決定的法義,就叫做修。因此在整個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思惟而修的觀修,以及不觀察思惟、安住在所緣境上而修的止修,這兩種修行方式都是需要的。

以於聞思所決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是故若許一切修習皆止修者,如持一麥說一切穀,皆唯是此,等同無異。

由此可知,對於聽聞、思惟後所抉擇的法義,應同時具有「不觀止住」的止修,和以「觀慧思擇修」的觀修兩種串習方式。假定以為一切的修行都只是止修,而不要觀修的話,就好像拿一粒麥子,卻說一切的穀類都是麥子一樣,是同樣的錯誤。

復如聞所成慧,以聞為先,思所成慧,以思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應以修為先,以其修慧從修成故。若如是者,則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習思所成慧所決定義,故說修慧從思慧生。

其次,聞所生慧,要先有聽聞;同樣的,思所生慧,要先有思;修所成慧之前,也要先有修,因為修行之後,才能生起智慧。若是這樣,修所成慧之前所修的內容,就是依思所生慧所決定的法義而修習的,所以說修所成慧是從思所成慧所產生的。

以是若有幾許多聞,亦有爾多從此成慧,此慧幾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從思成慧,亦當不尠。如思慧多,則多修行,修行多故,則有眾多滅除過失,引德道理。故諸經論,皆說於修,聞思最要。

因此,聽聞得愈多,從聽聞得到的聞所成慧就愈多;聞所成慧如果多,其思惟也愈見豐富;思惟得多,思所生慧就不會少。如此,思所成慧愈多,修行也愈多;修行多,修所成慧也就多。根據這個修行的智慧,才能除掉我們無始以來的許多過失,增長我們成佛的種種功德資糧。因此,所有的經論都說真正的修行,以聽聞和思惟,為最重要。

若謂聞思所決擇者,非為修故,唯是廣闢諸外知解,若正修時,另修一種無關餘事。如示跑處另向餘跑,則前所說悉無係屬,亦是善破諸聖言中,諸總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則其亂說「趣無錯道,不須多聞」亦成善說。

如果說,聞和思所抉擇的內容,並不是所要修的內容,而是為了廣博多聞增加見解;在正式修行時,還要另外修一些和先前聞思內容不相干的東西。這種說法等於在說,聽聞、思惟跟修行沒有關係;就好比有人叫我們往東方跑,但是我們卻跑向西方一樣,二者毫無相關。前面這種說法,完全破壞了聖教所建立聞思修三種智慧次第成就的道理。這種錯誤反而讓「在修行時,根本不需要多聞、多思」的亂說,變成為善說了。這是非常荒謬的一件事。

未達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習經典續部,與一從來未習教者,於正修時,二人所修,全無多寡。又彼行者,是執聞法及觀擇等以為過失,諸惡軌派令成堅固。

如果對這個道理沒有正確的瞭解,而認為聞思對修行沒有幫助,真正去修行的時候,是不需要聞思的,這豈不等於一個學了很多顯、密教法的人,和一個完全沒有學過的人一起修行,二人修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一樣,沒有高低之分。甚且,有這種錯誤見解的人還執持「在修行時,聽聞與觀察思惟法義都是過失」,如果這種謬論被言之成理的當成別人遵循的軌則,成為惡軌派,那實在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是故串習聞思二慧所決定義,雖非修成,然許是修,有何相違?若相違者,則諸異生未得初禪未到定時,應全無修。

因此所謂修行,就是串習聞、思二慧所決定的內涵,雖然還不等於修所成慧,卻是修行中重要的環節,二者並沒有任何的相違。如果硬要說相違,那麼凡夫在沒有得到初禪、未得定之前,應該完全沒有修行才對。

P54L1P55L1以欲地中〜而思擇故

以欲地中,除說已得入大地時,由彼因緣,可生修所成慧之外,餘於欲地無修所成,《對法論》中數宣說故。

因為在欲界當中,除了已經登地的菩薩,以他自身的因緣,可以生起修所成慧外,其他在欲界當中的凡夫根本不能成就修所成慧,這個道理在《對法論》當中曾多次提及。

 
四家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