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43,44講 課摘                           
2018.09.04 簡短課摘 by 文隆師兄
 

 

20180904 如俊法師大課全廣II第43,44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582-130043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08-130044

 

 

法師提策

第一冊手抄稿第28頁L2-L9

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實際上,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得到。那麼,現在 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看,他們很多當年印度的大德,都是這種風格。所以我們目前,我在這地方要特別說明這件事情 的道理,也就是這樣。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學宗喀巴大師這樣---他是一個密的,我們也是要密。不!這個意思是說,你對整個的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確定好了以後,那時候你進一步選你現在相應,應該走的路。比 如對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應該走的淨土,那時候,你才是走淨土,一門深入。

      蓋鐵皮屋、挖馬路,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全面完整的認識

      「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得到,現在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意思是一般人都會有上述的經驗,意即浪費許多時間

      什麼樣的風格?「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然後抉擇出一條最好的路

      師父用簡明的道理,讓我們深入思惟,希求得到全面完整的認識,然後抉擇最好的路,才能避免蓋鐵皮屋、挖馬路的過程,避免染上錯誤的習性

手抄稿第二冊第35頁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菩提道次第廣論》,昨天說到那個宗喀巴大師,他一天 能夠講二十一座,最多的時候講二十九部大論,一個法會當中。他曾經有一次在一個法會上面,他這麼說啦! 他說:「現在末法啦!我們不管......大家都條件差呀!」他想起世尊正法時候的盛況,他就說在他們那個時代,就是指西藏曾經有過一個很輝煌的法會,在同一個法會裡邊,有一位大善知識,能夠講十一座。十一座,就是每天這樣講經的法會講十一座,每座講一部論,每一部論它有一個主要的一個 內容,然後要旁徵博引全部的經論,這是非常不簡單,非常不簡單的! 我們平常講 一部那都不大容易,他要講十一部。

      師父在介紹宗大師功德時所引的公案,大師可以在一個法會中同時講述二十九部大論,主要是大師曾說有一位大師「四難論師釋迦獅子」可以在一天之間同時講述十一部大論,而且非常讚歎。主因是在學習佛法,一開始就要有全面完整的認識。而「論」是袓師們對佛陀經典的解釋。而當袓師 可以完整解釋全部佛法的內涵,即為正法駐世的象徵。

      當宗大師主動提起此事,而弟子即有人祈請,大師應允,在三個月中,先講完15部論,其間有兩部先講完,又再加上兩部,共17部。請參閱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08-130041

 

      我先說一下這個十七部論典是什麼,大家可以先聽一下。這裡邊有《釋量論》、《現觀莊嚴論》,然後《阿毗達磨集論》,幾本了?三本了。數喔!第四本《倶舍論》、第五本《律經根本文》,接著就是《慈氏五論》 的後四部,就是《經莊嚴論》、《寶性論》、《辨中邊論》、《辨法性論》。然後是什麼?《中觀理聚五論》。《中觀理聚五論》是什麼呢?《中論》、《迴諍論》、《精研論》、《七十空性論》,還有《六十正理論》。幾本了?十四本了對吧?。然後第十五部就是《入中論》,第十六部是《四百論》,第十七部《入行論》。

[04'32"]

      上述17論,把所有佛法全面、完整的內容都予以包涵

      廣論,已經攝要地把所有佛法的重點內容濃縮其中

      五大論《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倶舍論》《律經根本文》《入中論》,是廣論的廣解,一樣包涵所有佛法的內容

      五大論再開廣即為17部論

      從「般若經」開展大乘佛法的「深見、廣行派」傳承都包含在廣論之中,也在五大論之中。

      17論包含五大論,此外有慈氏五論,以廣行派內容為主,但也包含一點中觀見的內容。中觀理聚六論以深見派的中觀見為主,為龍樹菩薩所著。此外入行論為寂天菩薩所著,是偉大行派的傳承。四百論為聖天菩薩所著, 延續龍樹菩薩的論點。上述17部亦包含了深見、廣行派的內涵

      從師父的引導,我們要希求得到全面完整的認識,然後抉擇最好的路而不會徒勞。能夠值遇正法下的傳承師長、內容,是難得與殊勝的。

      宗大師引經據典,並且聽授者都是有得有證的修行人,大師能夠圓融且完全只憑記憶進行引導,足見正法時期的殊勝

      我們就如此的引導,心裡應有的意樂在於:希求未來亦能學習17部論;更重要的,乃在希求得到全面完整的認識,然後抉擇最好的路,避免蓋鐵皮屋、挖馬路的過程。作為一個學者,今天學習雖只是師長所傳佛法的一部份,但內心要此為種子,進而希求得到全面完整的認識,並求得佛果。

      先前居士佛學院開始中文五大論的課程,在開課前,上師跟法師開示辯論的規則時,法師們理解到四種回答,都與空性的真實認知習習相關。

辯論只能有四種回答:「是、不是、不遍、因不成

Ø      魏嘉銘的襯衫是藍色的,因為是顏色的關係。回答則應為:不遍

Ø      魏嘉銘的襯衫是藍色的,因為是形狀的關係。回答則應為:因不成

       賢愚因緣經阿難總持品:阿難傳述佛陀所傳之法。其因緣在於多生多戒前,阿難為大富長者,供養當生為小沙彌的佛陀,而為佛陀所攝受》應如阿難一樣 希求能夠總持佛法,當下種下正因。

       接受「修學佛法要有全面完整的認識」的概念,更要放到心裡,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全廣II 第43講

       對上師開示中不了解的專有名詞,雖然不懂,但要抱持「歡喜心」,因為其全部都是佛法中最重要的要點與核心。這17部論的名字及概要一入耳根,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從聽到開始,到未來的學習,都可以累積無邊的功德

       般若經中提到,佛陀對阿難尊者提到:般若經太重要了,只要記得任何一字一句,功德無量;反之,忘記的過患亦然

       帝釋天王告訴佛陀,只有累積無邊的善行,才能有機會聽到般若經

        所謂天書,因為慈氏五論,是無著菩薩到兜率天得到彌勒菩薩的傳承,而著慈氏五論

        無著菩薩修彌勒相應法,經十二年修法,得見彌勒菩薩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3/233580.html

        《中論》已經有漢譯了,前面幾本都有漢譯。它是龍樹菩薩所造的,是理聚六論之一,主要是破除諸法諦實成立,以諸多的正理成立一切諸法沒有諦實,清晰地詮釋了中觀見。聽了要生大歡喜心哦,中觀見![01′09′′]

Ø     中觀見=一切諸法沒有諦實=破除諸法諦實成立

Ø     諦實:覺得任何一個法有「實在的存在」

Ø     「實在的存在」和「不存在」是兩件事

Ø     中觀見的重要性:通達中觀見,至少可以解脫死生輪迴之苦

Ø     以彈吉他為喻,會聽到吉他聲,看似實在,但找不到

Ø     感覺上覺得很實在(存在)的東西,不是「實在的存在」

 

全廣II 第44講

        金鬟論為宗大師年輕時所著,乃是解釋現觀莊嚴論

        中觀寶鬟論為龍樹菩薩所著

        「有人說」:有人有這種說法,袓師要我們觀察其觀點之對錯。在大論裡提到「有人說」,不是泛泛之輩所提似是而非的論點。要明辨並了解其錯誤,得到清淨的見解。

        五大論:以辯論為形式,抉擇出精確的見解,不是似是而非

        千萬不要看輕「有人說」,其為大德故意要讓我們得以辨析

        龍志巴尊者(音譯,待確認)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向克主傑尊者(宗大師心子)挑戰,表達宗大師教言有錯謬之處。克主傑尊者用嚴密的論證、駁斥,龍志巴尊者不敵逃走,克主傑尊者追至石崖處,克主傑尊者說:「我只禮敬天上的彌勒菩薩,不會禮敬地上的你」,因為其所說為邪見。

        用教理抉擇,不能糊里糊塗的修

        理路嚴謹的抉擇和離苦得樂的關係?先要探討不幸福的因,為何會不幸福?因為我們都只被「感受」擺佈。

       哈佛大學的研究,給小朋友糖果,跟他們說如果忍住不吃,接下來會有更多糖。有些人吃了,有人忍住了,而得到更多糖。 》忍住了的小朋友,成就比較高。

       無限生命中,行為被感受推動。其為不幸福的因。不做思惟觀察,不用思惟後果》十二緣起的愛取

       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要對治跟著感受走,睢一的方法是有力正確的思惟。平常須學習、鍛鍊

       好的思惟,從好的聽聞而來

       宗大師教法重視辯論,即在於用教理、論證,以對治無限生命中不幸福的「感受的因」。

       一切法無諦實,誰證得無諦實?證得無諦實的人,理解無諦實。如聲音沒有實在的存在,不是不存在

       一切法、無諦實,無自性》不代表不存在

       所謂幸福,以佛法而言,幸福是對「無限生命」有好處的。如果只有眼前,不是真的幸福

       感受也是相同,眼前感受好像不錯。但從無限生命而言,並沒有好處

       師父說:

  1.      現在快樂、以後快樂 》要;
  2.      現在痛苦、以後快樂》要;
  3.      現在快樂、 以後痛苦 》不要;
  4.      現在痛苦、以後痛苦 》不要

       忍住不吃糖:以習性為依憑,跟過去的習性相關,如不喜歡糖,但喜歡披薩,如以披薩為境,就可能忍不住。修行成功的狀況是不管拿的是什麼都可以為未來而忍,才是真正不為感受,而能夠真正思惟的呈現。如果想得很清楚, 不論是糖、披薩,都不會被迷惑。其為思惟的力量。如果不是,一定會跟著感受走。

       以法師童真出家為例,該法師在某些誘惑下,未踰越分寸,所以能夠童真出家。其為認真思惟抉擇之果,不會跟著感受走。

      用很大力量投入生命的抉擇,而從中得到好處

      正理滴論:士夫成辦諸事,正智必定先行:修行人要做任何事之前,一定正確的智慧先行產生,然後才會有所行持

      格西說他是沒看本的、沒看解釋的,這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神話了!而且宗大師在講說的時候,注意哦!他對於一些大論的難點,在以西藏論師寫的廣釋 ——因為前面都是印度袓師的論著,他以西藏的論師的廣釋作為根據的基礎上,又以其他釋論中破非立是的說法來作抉擇。並且在講說其他諸論的時候, 大都根據各自論典的釋本——每一部論都有它的解釋——來詳細地講說所有的論典。[04'18"]  》如此功德為「經驗引導」,不用引經據典。一般袓師可以如此示現,一部論有其可能,至於一天同時宣講15, 17論,不是驚為天人可形容

       因為宗大師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

       歷時三個月,十七部論全部講完了!從黎明到黃昏,歷時三個月的講經法會,何等地輝煌和難可值遇!就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神話!而且在這三個月中間,宗大師白天講法,到傍晚結束後,每天的大威德金剛自入法,還有生圓二次第的修持,還有他已經承許的誓言等,要修的從未有間斷,沒有因為一天講十七部論、十五部論,把自己的功課就間斷了。他是何等地精進啊!這 不是驚為天人的問題了。[05′15′′]

       大威德金剛自入法一般要兩個小時

       一切大眾也就都稱讚,說:「哎呀!宗大師絕對是為殊勝本尊所攝受的,或者他是已經獲得了總持陀羅尼的大菩薩!因為別人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做成這樣的事情!」想一想:他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抉擇,所以應該可以理解為講得非常地深邃又淵博,聽的人到底是什麼感覺我們只能想像了。 那種無礙的辯才,從宗大師的心續間自由地流淌三個月,參加法會的那些人,從黎明到黃昏哦,就這樣一直聽,還包括了好多本天書。[06′13′′]

       陀羅尼也是總持之意。意即將所有教法記入心中

       我們內心也要發願:善知識的示現,是我們也要學得到、做得到的。其為大師功德的意涵。

       上師的師長拉卜楞寺上師大阿克,在其年輕時,塔爾寺在動亂時已荒瘕,沒有聽、講、辯論者,年輕的大阿克到塔爾寺,用個人的力量,把五大論學制重新 建立。

       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主人公嗎?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人嗎?想一想,很開心吧!謝謝! [06′38′′] 》30年前,師父把廣論廣傳於漢地、建立五大論、建立漢地最大的僧團。值遇師父、上師,不是凡庸的因緣,其實是難可值遇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