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師父手抄稿
止 http://p2.i234.me/1599d/20181201d.htm
消文平台
獨一地獄者。謂於寒熱地獄近邊,《本地分》說人間亦有。《事阿笈摩》亦說住於近大海岸,猶如《僧護因緣》中說。《俱舍釋》亦云,「如是十六有情地獄,是由一切有情共業增上而成。獨一地獄,或由眾多或二或一別業而成。此等形相差別非一。處所無定,若河若山,若曠野處,若所餘處,若於地下,悉皆有故。」 四、獨一地獄。獨一地獄又稱為獨孤地獄,靠近八寒八熱地獄旁邊。《本地分》中說,人間也有獨一地獄。《事阿笈摩經》中也說,獨一地獄的眾生住在靠近大海的岸邊,這和《僧護因緣經》中所說的一樣。《俱舍論》的釋論中也提到,「八熱、八寒這十六個地獄,是由一切有情共業力量的緣故而形成的。獨一地獄,則是由一位、兩位、或多位眾生的別業所造成。所以獨一地獄呈現的景相有很多種,此處眾生的行相也差別不一。他們所住的處所沒有固定,有的在河邊,有的在深山,有的在曠野,或者其他地方,甚至是地下,都有獨一地獄的存在。」 P92L1〜P93L1如是能感〜大海散出。」 如是能感於彼等中受生之因,如下當說,極近易為,於日日中亦集多種。先已集者現有無量,是故不應安穩而住,應思此等深生畏怖,與彼中間,唯除隔絕悠悠之息而無餘故。如是亦如《入行論》云,「已作地獄業,何故安穩住。」 會在獨一地獄中受生的原因,說明如下。其主要業因,是來自於身語意三門的種種惡行,而這些惡行因極易造作,幾乎在每天的衣食住行當中,只要稍不注意,就會種下可觀的地獄種子。事實上,我們在過去已累積了無量的地獄業因,因此我們不該還是這樣安穩的過日子,應該好好思惟地獄中種種的苦,以生起怖畏的心。否則,我們和地獄的距離,不過是一息之隔而已。 《親友書》亦云,「諸作惡者唯出息,未斷之時而間隔,聞諸地獄無量苦,.如金剛性無所畏。見畫地獄及聽聞,憶念讀誦造形相,尚能引發諸恐怖,況諸正受猛異熟。」 《親友書》中也說:「那些造惡者,和地獄只隔著一口氣沒斷的距離而已,只要呼吸一中斷,立刻就墮入地獄中受苦。聽到地獄所受的無量苦之後,怎麼還能如金剛一般,沒有絲毫的怖畏呢?不論任何人,只要看到地獄的畫像、聽到地獄受苦的情況、或想到、讀到有關地獄種種形相的描述,尚且會心生恐懼,何況那些正要感受猛烈異熟果報的眾生,應該更能引發怖畏的心吧!」 生死苦中,諸惡趣苦,極難忍受,其中復以地獄諸苦極難堪忍。於一日中,以三百矛,無間猛刺,所有痛苦,於地獄中,微苦少分,亦莫能比。諸地獄中,又以無間苦為至極。《親友書》云,「如於一切安樂中,永盡諸愛為樂主,如是一切眾苦中,無間獄苦極粗猛。此間日以三百矛,極猛貫刺所生苦,比於地獄輕微苦,非喻非能及少分。」 在生死輪迴的痛苦當中,以墮三惡趣的苦最難忍受,而三惡趣的痛苦當中,又以地獄的苦最為難忍。如果每天拿三百支矛不斷猛刺自己身體,這樣的痛苦和地獄之苦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而所有地獄當中,又以無間地獄的苦最為慘烈、恐怖。 《親友書》中說:「一切安樂之中,以永遠斷盡一切貪愛為最究竟;而一切眾苦當中,以無間地獄的苦受為最猛暴。人間若是一天當中,以三百支矛猛烈穿刺身體所生的苦,比起無間地獄最輕微的苦,還少幾分。」 能感如是眾苦之因,唯是自內三門惡行。如是知己,應盡士夫力用策勵,輕微惡行,莫令染著。即前書云,「此諸不善果種子,即身語意諸惡行,汝應盡力而策勵,縱其塵許莫令侵。」 感得地獄眾苦的業因,是由於自己的身語意三門造作了種種惡行。現在既已明瞭業因,就應以士夫之力自我策勉,即使最輕微的惡行,也不要造作。如《親友書》中所說:「會投生到地獄惡果的種子,就是放任身語意三門造惡所致,你應該要努力防護根門,警惕自己,即使像微塵般的惡業,也絕對不要去做才對。」 思惟旁生苦者。謂旁生中諸羸劣者,為諸強力之所殺害。又為人天資生之具,自無自在,為他驅馳,遭其傷殺撻打損惱。《本地分》說,與諸人天共同依止,無別處所。《俱舍釋》云,「旁生謂諸水陸空行。其處根本是謂大海,餘者皆從大海散出。」 思惟旁生所有眾苦。整個畜生道,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比較弱小的畜生會受到力強大者的殺害。而畜生又往往被人道、天道作為資生的工具,無法自主,只能供他人驅使,任其打、殺、傷害。 《本地分》中說:畜生道與人、天的眾生共同居住,沒有特別的處所。《俱舍論釋》中說:「旁生,是指各種水裡游的、陸地上走的、以及空中飛的畜生,它們以大海為主要居所,其餘由大海中遷出散居各地。」 P93L1〜P93LL1《親友書》亦云〜短則無定。 《親友書》亦云,「傍生趣中遭殺害,繫縛打等種種苦,諸離寂滅淨善者,互相吞噉極暴惡。有因真珠及毛骨,由肉皮故而死亡,無自在故由他驅,足手鞭鉤及棒打。」其中初頌顯示總苦,其第二頌顯示別苦。言打等中,等攝驅馳及穿鼻等,此是依於由人非人作殺害等。互吞噉者,是約傍生眾同分中,所為損害。 《親友書》中也說:「畜生道眾生經常有遭受殺害、綑綁、鞭打等痛苦,又遠離能夠證得涅槃的清淨善法,只有不斷暴惡傷害或互相吞食。有些因為自身的真珠、毛、骨、皮、肉等而被殺死,完全無法自主的供他人驅役,遭到以足、手、鞭撻、鉤牽及棒打等種種方式的傷害。」以上的偈頌中,前四句說明畜生道的總苦,後四句顯示畜生道的別苦。 總苦中所提到,畜生遭受撻打等各種痛苦,尚包括被驅趕、穿鼻等人與非人所為的虐殺。互相吞噉,是指畜生彼此攻擊傷害。 寂滅淨善者,謂能證得涅槃善法。遠離此者,顯極愚蒙,不堪道器。從足踢使,至以棒打,而為驅使,五事如次,謂馬、水牛、驢、象、牛等。此等是如《親友書釋》中所說。其餘尚有生於黑暗及以水中,老死於彼,負重疲勞,耕耘剪毛,強逼驅使。又以非一,殺害方便,苦惱而殺。又受飢渴,寒暑逼惱。又由獵士,多方惱害。應於此等,常懸畏懼,思惟眾多苦惱道理,厭患出離。 總苦中所說的「寂滅淨善」,是指能夠證得涅槃果位的善法。「遠離寂滅淨善」即顯示畜生道眾生極度愚癡,無法成為道器。別苦當中所說,畜生道遭受種種驅使,從被腳踢、到棒打等,依次說明馬、水牛、驢、象、牛等五種畜生受奴役的情形。以上畜生道諸苦的內容是依《親友書釋》中所說。還有一些畜生終生住在不見天日的暗處或深水,並老死其中;或者被迫駄負重物、耕作、剪毛、勞役等;並為遭受多種殘殺方式之殺害所苦;此外,又受饑渴、寒熱逼惱;還有獵人追捕等多方迫害;總之,畜生道眾生有各式各樣的苦受。我們應該藉著思惟旁生的苦,心中常懸恐懼;由思惟眾苦所逼的道理,生起強大的厭惡心及出離心。 其壽量者,《俱舍論》云,「旁生長經劫。」謂壽長者,能達劫量,短則無定。 畜生道的壽量,在《俱舍論》中說:「最長可達一劫的時間。」最短則不一定,有的朝生暮死。 壬三、餓鬼所有眾苦 思惟餓鬼苦者。謂諸習近上品慳者,生餓鬼中。彼復常與餓渴相應,皮及血肉悉皆枯槁,猶如火炭,散髮覆面,口極乾焦,舌常舐略。此中有三,於諸飲食有外障者,謂彼若趣泉海池沼,即於其處,為餘有情持劍槍矛,遮其泉等不令趣近,及見其水變為膿血,自不樂飲。於諸飲食有內障者,謂有其口細如針孔,口或如炬,或有頸癭,或腹廣大,縱得飲食無他障礙,然自不能若食若飲。於諸飲食自有障者,謂有餓鬼名猛燄鬘,所有一切若飲若食,悉皆燃燒。有名食穢,食糞飲溺,及有唯能飲食不浄,生熟臭穢,有損可厭。或有唯能割食自肉,不能受用浄妙飲食。 思惟餓鬼所有眾苦。經常串習上品慳吝的眾生,死後就會投生在餓鬼道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饑渴狀態,皮膚和血肉全都枯槁得像火炭一樣,披頭散髪,口唇焦裂,頻頻以舌頭舔嘴,也無法稍解飢渴之苦。 此處說明其飲食的障礙,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飲食的外障。由於業力的緣故,餓鬼道的眾生只要接近泉、海、池、沼等處,就有鬼卒拿著刀劍、槍、矛擋在岸邊,不准他們靠近水源;要不然就是當他們靠近時,水立刻變成了膿血,所以也沒辦法喝。 第二種是飲食的內障。由於業力的緣故,有的眾生喉細如針孔,滴水難進;有的口中會噴出烈火,飲食入口,立刻燒焦;有的頸部長瘤,阻礙吞嚥;有的肚子特別大,永遠填不飽,時時處於饑渴當中。這些眾生縱然能無障礙的獲得飲食,也因為自己根身的障礙,卻無法受用。 第三種是飲食的自障,也就是對飲食本身有所障礙。有一種餓鬼叫做「猛燄鬘」,所有飲食一入口,就燃燒起來,化為焦炭;又有一種餓鬼叫做「食穢」,只能吃到糞便、尿液,要不然就是吃一些生或熟的,非常臭穢、可厭的不淨物。還有的餓鬼,只能吃自己身上割下來的肉,而不能受用淨妙的飲食。 是等處所,如《俱舍釋》云,「諸餓鬼王名為琰魔,諸鬼本處琰魔王國,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而有,從此輾轉散居餘處。」 有關餓鬼的住處。如《俱舍論釋》中說:「這些餓鬼的鬼王名叫琰魔,與餓鬼眾生住在琰魔王國,位於南贍部洲下方距離五百由旬的地方,由那個地方再輾轉散居到各處。」 《親友書》亦云,「於餓鬼中須依近,欲乏所生相續苦,無治飢渴寒熱勞,怖畏所生極暴苦。或有口細如針孔,腹等山量為飢逼,下劣捐棄不淨物,尚不具足尋求力。有存皮骨裸形體,如枯枝葉多羅樹,有於夜分口熾然,受用口中燒燃食。 《親友書》中也說:「總的來說,餓鬼一靠近飲食,馬上會有求不得的痛苦,既沒有辦法解飢止渴、袪寒避熱,而且為飲食須到處奔波辛勞、又怕鬼卒持劍傷害,整日須受提心吊膽等各種痛苦。各別來說,有些餓鬼口細如針,有的是肚量巨大如山,以致於經常遭受饑苦逼惱,就連一點下劣、被丟棄的不淨食物也找不到。有些餓鬼只剩下皮包骨的身體,就像枝葉全枯萎的多羅樹那樣;有些餓鬼每到夜晚,嘴巴就會熾燃,食物一放進嘴裏都變成猛火。 有下種類諸不淨,膿糞血等亦無得,面互相衝有受用,頸癭成熟所生膿。諸餓鬼中於春季,月炎冬季日亦寒,令樹無果諸餓鬼,略視江河亦當乾。」其中初頌顯示總苦,所餘諸頌顯示別苦。勞為食故,遍處馳求。畏謂由見執劍杵索諸士夫故,而起畏怖。下劣捐棄,謂隨意棄。 有的餓鬼專吃些不淨物,卻連膿、糞、血等穢物也還是吃不到;結果為了爭食,有的餓鬼會相互鬥毆,甚至擠破對方脖子上的腫瘤,再爭相取食流出來的臭膿。 有些餓鬼,連春天的月光照在身上,都感覺炎熱難當;到冬季,雖然頂著太陽,卻寒冷得無法忍耐。有的餓鬼,遠見有園林果樹,一旦跑過去,總是枯枝萎葉、無花無果;明明看到江河甘泉,再多看一眼,江河水都會乾涸。」 以上偈頌中的初頌,說明餓鬼道的總苦,其餘的偈頌,則是顯示餓鬼道的別苦。總苦中的「勞」字,是指餓鬼道的眾生為了尋求飲食,必須到處奔馳的勞苦。「畏」,是指看到手持刀劍、棍棒、繩索等的鬼卒,而生起畏懼心。別苦中的「下劣捐棄」,是指隨意丟棄的一些下劣物。 夜分者,謂至夜間其口燒燃。口中燒燃者,謂隨所食皆燒其口。受用謂食。眼如惡毒之所燃燒,甘涼泉河,悉當枯竭。又於一類顯似猛燄,火炭充滿。又於一類顯為膿河,種種穢蟲彌滿流注,是《釋》中說。《弟子書》亦云,「猛渴遙見無垢河,欲飲馳趣彼即變,雜髮青污及爛膿,臭泥血糞充滿水。風揚浪灑山清涼,檀樹青蔭末拉耶,彼趣猛燄遍燒林,無量株杌亂雜倒。若奔畏浪高翻滾,泡沬充溢大水藏,彼於此見熱沙霧,紅風猛亂大曠野。此住其中望雲雨,雲降鐵箭具炭烟,流飛熾炎金剛石,金色電閃降於身。熱逼雪紛亦炎熱,寒迫雖火亦令寒,猛業成熟所愚蒙,於此種種皆顛倒。針口無量由旬腹,苦者雖飲大海水,未至寬廣咽喉內,口毒滴水悉乾銷。」 「夜分」,是說一到晚上,有些餓鬼的口中就開始燃燒起來。「口中燒燃」,是指所吃的食物,一到嘴巴就燃燒掉了,無法受用食物。「受用」,是指飲食的享用。餓鬼道眾生的眼睛,像燃燒的惡毒火燄,任何甘涼的清泉,只要看上一眼,都會立刻枯竭。還有一類餓鬼,就像猛烈的火焰,所到之處都化為火炭。又有一類餓鬼,遠望是清澈的江河,一旦靠近時,就化為膿血,裡面還充滿著各種污穢的蟲子。以上是《親友書釋》中所說的內容。 《弟子書》中也說:「極度口渴的餓鬼,遠遠看見清淨的河水,匆忙趕赴水邊,卻見河水變得臭穢不堪,遍滿各種雜草、毛髮、青苔、污泥、爛膿、糞血......等不淨物。當遠遠看到涼風吹拂,浪灑青山,檀樹青翠,樹蔭遮炎,好一處清涼妙地
(末拉耶);等餓鬼一靠近,卻見樹林頓起猛火,遍地燃燒,草木盡燬,只剩枯枝焦木,一片雜亂不堪啊! 面對奔騰翻滾的巨浪,捲起層層浪花,泡沫布滿的水面;餓鬼道眾生看到的,卻是強風捲起滾滾熱沙,像沙漠地的紅風沙塵暴,狂掃整片大曠野。這些受到熱沙狂風襲擊的餓鬼,仰望天空祈求雨降,可是降下來的卻變成一支支夾帶著炭烟的熾熱鐵箭,以及如流星般飛下的灼熱金剛石,就像金色閃電自天際直擊在餓鬼身上。 還有一種狀況是,當餓鬼道的眾生受熱苦所逼時,即使大雪紛飛,仍然感到酷熱;反之,為寒苦所逼時,即使火焰烤著,仍然感到酷寒。這就是往昔的惡猛業成熟,才會感得如此愚蒙,所見所受都是顛倒的果報。餓鬼之喉如針尖般細,腹部卻巨大無比,欲飲大海水,卻苦於滴水難進,因為水還沒有到喉嚨,早已被口中毒火燒乾,滴水不剩。」 其壽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論》說,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自年能至五百。《親友書》云,「常無間習受眾苦,由其惡行堅業索,繫縛一類有情壽,五千及萬終不死。」其《釋》說為一類餓鬼壽量五千,或有一類壽量萬歲。 關於餓鬼道的壽量,有不同的說法。《本地分》和《俱舍論》中說,人間的一個月為餓鬼道的一天,依這樣計算,餓鬼壽命可長達五百歲。 《親友書》中說:「餓鬼道的眾生,恆常不間斷的遭受各種苦果,由於被過去所造惡行的業力牢牢繫縛住,有一類餓鬼的壽命可長達五千歲,甚至萬年都不死。」《親友書釋》中說,有一類餓鬼的壽量是五千歲,有的可以活一萬歲。 《本地分》說,三惡趣中身量無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若思如是惡趣眾苦,應作是念,現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晝夜,或於嚴冬極寒冰窟,裸而無衣,住爾許時,或數日中不用飲食,或蚊虻等,唽咬其身,尚且難忍,何況寒熱諸那落迦,餓鬼旁生互相吞噉,是等眾苦,我何能忍。度現在心,乃至未能轉變心意,起大怖畏,應勤修習。若雖知解,或未修習,或少修習,悉皆無益。 《本地分》中說,在三惡道的眾生,其體形大小不一,是受了惡業的影響而有大有小。我們應該如何思惟惡趣的痛苦?可以試想:把手放進火坑的熱灰裡一天;或者在嚴冬時,到寒冷的冰窟裡,裸身待上些時間;或者是幾天不進飲食;又或者是讓蚊蟲來叮咬身體;像這樣產生的熱、寒、饑餓、蟲咬的小苦,我們尚且無法忍受,何況是寒地獄、熱地獄等大苦,乃至餓鬼、旁生道中,有情互相殺害、吞食等眾苦,我又怎麼能忍受呢? 衡量此刻的心,思惟三惡道的苦,只要我們對三惡道的苦思惟之後不能轉變心意,生起大怖畏心,都應該要持續勤加修習正法。如果明知這些道理,卻不去修習,或只是偶爾才修習一下,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如《事阿笈摩》說,慶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讀誦,彼讀數日,懈怠不讀,付與目犍連子,仍如前行。慶喜囑曰,「應令此二意發厭離。」目犍連子引至晝日所經處所,化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聞其斫截等聲,遂往觀視,觀見斫截所有眾苦,又見彼處有二大鑊,涌沸騰然。問云,「此中全無入者耶。」報云,「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廢時,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設若知者,現或置入。」次返目犍連子處,詳白所見。目犍連子告云,「二求寂,若此過患,若餘過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當發精進。」彼二遂發精進,若未食前,憶念地獄,則不飲食,若於食後而憶念者,即便嘔吐。 如《事阿笈摩》所說,阿難尊者
(慶喜是梵文阿難的音譯)
妹妹家有兩個外甥已經出家,阿難尊者負責教他們讀誦佛經。才讀幾天,兩外甥就開始偷懶,不好好學了。阿難尊者便將外甥托付給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結果他二人依舊我行我素。阿難尊者告訴目犍連說:「應當設法令二子發起厭離心。」 於是目犍連尊者將二子引到白天須經過的處所,並以神通力將那裡化現為一座大有情地獄。二子路過時,聽到裡面傳來砍劈、斬截的聲音,好奇地跑進去看。結果見到地獄眾生遭受種種砍截的景象以及所生的眾苦;旁邊還有兩個大油鍋,油已經燒得沸騰滾燙,二子便問:「為什麼鍋裡空空呢?」獄卒回答:「聽說阿難尊者有兩個外甥,已經出家卻不好好修行,只知道放逸懈怠、空度時日,死後就會在這二個鐵鍋受燒煮的果報。」兩人一聽驚恐萬分,心中想著:「假如獄卒發現他們就是尊者的外甥,說不定現在就會把他們丟進鍋裡。」於是趕忙回去,將所見的情形詳細告訴目犍連尊者。
目犍連尊者於是告誡他們:「兩位沙彌
(求寂)!不只是這種墮地獄的過患,其它一切的過患,也都是由於懈怠才發生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精進修行。」從此這兩人就開始發憤精進,努力修行。如果在吃飯前,有想到地獄的種種恐怖景象,就難受、厭惡得吃喝不下;如果是飯後想起來的話,便馬上要嘔吐。 又引至餘晝經行處,於餘一處,化為諸天。彼由聞其琵琶等聲,遂往觀視,見有天宮,天女充滿而無天子,問其無有天子因緣,答云,「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發勤精進,彼二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歡喜,還白目犍連子。 又有一天,目犍連尊者在另外一個他們白天經行的地方,以神通力化現出天界的景象。二人聽到琵琶等樂聲,便前往觀看。結果看到天宮中有很多天女,卻沒有天子。二人便問:為什麼這裡沒有天子?天女回答:「阿難尊者的二個外甥,已經出家而且發了精進心,因為修行善業的果報,所以死後將會投生來當天子。」他們二人聽了非常歡喜,又趕回去稟告目犍連尊者所見的經過。 教曰:「二求寂,若此勝利,若餘勝利,悉從勤發精進而生,應發精進。」次發精進受聖教時,見如前引,《真實相應經》中宣說,從諸善趣而生惡趣。問云,「聖者,我等若從人天之中,死後復生三惡趣耶。」告云,「二賢首,乃至未能斷諸煩惱,爾時於其五趣生死,如轤轆理,應須輪轉。」彼二厭離,作是白云,「今後不行諸煩惱行,惟願為說如是正法。」目犍連子為說法已,證阿羅漢。 目犍連教導他們說:「兩位沙彌!不只是這等殊勝利益,其它一切功德也都是來自精進,應該要勇猛精進修行才對。」之後他們便更加勤發精進受行聖教了。一日看到《真實相應經》中提到,許多原本在善趣的眾生,後來卻又投生到惡趣。二人於是請問目犍連尊者:
「尊者,我們從天道死後,還會投生到三惡道嗎?」
尊者回答:「二位賢者!只要還沒有斷盡煩惱之前,都會在五趣中不斷輪迴,就像井上汲水的轤轆般上上下下不停地輪轉。」這時他們才真正的生起厭離三界的心,便稟告尊者:「今後再也不因煩惱而造業了,請尊者為我們開示如何獲得解脫的正法。」目犍連尊者見法器成熟,便為二人說法,最後二人都證得了阿羅漢。 是故能滅懈怠,能發精進,勤修正道,策發其意,令希解脫及證解脫。其根本因者,謂讚修苦。縱有大師現住世間,於此教授,更無過上而可宣說。即於此中,發生下中士夫意樂,次第極顯。淨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由前面這個公案可以了知,想要滅除懈怠,發起精進,勤修正法,策發道心,令心希求解脫,以及證得解脫,其根本之因,就在思惟修習三惡趣的苦。即使佛陀現在安住世間,也會開示相同的教授,因為沒有比修苦更殊勝的要訣了。也唯有把握住修苦這個根本因,才能真正生起修習共下士及共中士的意樂,這個次第是顯而易見的。思惟三惡趣苦可以淨化自己的內心,然而此修心之量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就要看出離心是否真實生起而定。如果還沒有如實的生起,就必須要恆常努力的修苦,直到策發起大厭離心為止。 內鄔蘇巴亦云,「應觀能生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現作未作,為念不念當來應作。若先已作,或現正作,或念後時而當作者,則當生彼。若生彼中,爾時我當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須令其腦漿炎熱,起坐慞慌,無寧方便,隨力令發畏怖之心。」此是切要。現得善身,若如是思,能淨先作,未來減少。先所作善,由猛欲樂,發願令轉增長繁多。 祖師內鄔嗉巴也說:「應當先觀察會墮落三惡道的因是那些?然後反省自己,哪些以前作過?哪些沒作過?哪些正在作?哪些將來會想要作?如果以前已經造了惡業,或現在正在造作,或者有將來還要造作的想法,那麼來生一定會到三惡趣去。假定真的轉生三惡趣,那時我該怎麼辦呢?我能忍受那樣恐怖的大苦嗎?這樣反問自心以後,接著要認真思惟三惡趣的種種恐怖,一直要思惟到腦門發脹,身心熱惱,倉皇害怕到坐立難安,總之,要儘量用各種方法讓自己能發起怖畏墮惡趣的心。」思惟三惡趣苦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已經得到暇滿的人身,如果能趁得到暇身而如此去思惟惡趣苦的話,以前所造的惡業就會因真心懺悔而漸漸淨除,將來也會減少或是不敢再造惡業。而以前所作的善業,也會由於現在好樂猛利心的發願迴向,得以不斷增長廣大。 諸當新作堪能趣入,則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義利。若於現在不思彼等,墮惡趣時,雖求從彼畏怖之中,救護依處,然不能得。爾時於其應不應作,無慧力故,不能取捨。如《入行論》云,「若時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為。」 如果就自己能作的部分積極地趣入斷惡修善的話,就能每天讓這個暇滿人身獲得重大的果利。如果現在不去思惟三惡趣苦,不能斷惡趣的因,等到墮入惡道時,縱然想從三惡道的怖畏中尋求一個真正可以救護自己的皈依之處,也是無法獲得。因為一旦墮入惡趣,失去了分辨善惡的智慧,什麼是該做、不該做?就沒有能力辨別和取捨了。 如《入行論》中所說:「如果在得到暇身,有能力造作善業的時候,而我卻沒有行善;等到墮入惡趣,心智被痛苦所蒙蔽,那時除了受苦,我又能做什麼呢?」 又云,「誰從此大畏,能善救護我,睜其恐懼眼,四方覓皈依。見四方無依,次乃遍迷悶,彼處非有依,爾時我何為。故自今皈依,諸佛眾生怙,勤救眾生事,大力除諸畏。」此僅粗分,廣如《念住經》說。定須觀閱,數數觀閱,於所觀閱,應當思惟。 又說:「有誰能夠從恐怖的惡趣中把我救拔出來?我睜著驚恐的雙眼環顧四周,想要找一位能依止的怙主,卻遍尋不著。心中充滿迷惘、鬱結不安,原來在那裡根本找不到救護依靠,這時我又該怎麼辦?如今,我已經找到了真實的皈依處,只有佛陀才是眾生的依怙,只有佛陀不停的在救度眾生,只有佛陀才具足大力,能為眾生去除一切怖畏。」 以上僅概略說明三惡趣苦,詳細深入的闡述可參閱《念住經》。我們一定要對如何思惟三惡趣苦的內涵,好好的認識、研讀,而且要經常仔細地研讀、觀察,並且對所觀閱、了解的內容,應該作反覆的思惟、修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