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課程預習 師父手抄稿
始 http://p2.i234.me/1599d/20181125d.php
止 http://p2.i234.me/1599d/20181201d.htm 消文平台 如《事阿笈摩》說,慶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讀誦,彼讀數日,懈怠不讀,付與目犍連子,仍如前行。慶喜囑曰,「應令此二意發厭離。」目犍連子引至晝日所經處所,化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聞其斫截等聲,遂往觀視,觀見斫截所有眾苦,又見彼處有二大鑊,涌沸騰然。問云,「此中全無入者耶。」報云,「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廢時,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設若知者,現或置入。」次返目犍連子處,詳白所見。目犍連子告云,「二求寂,若此過患,若餘過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當發精進。」彼二遂發精進,若未食前,憶念地獄,則不飲食,若於食後而憶念者,即便嘔吐。 如《事阿笈摩》所說,阿難尊者 (慶喜是梵文阿難的音譯) 妹妹家有兩個外甥已經出家,阿難尊者負責教他們讀誦佛經。才讀幾天,兩外甥就開始偷懶,不好好學了。阿難尊者便將外甥托付給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結果他二人依舊我行我素。阿難尊者告訴目犍連說:「應當設法令二子發起厭離心。」 於是目犍連尊者將二子引到白天須經過的處所,並以神通力將那裡化現為一座大有情地獄。二子路過時,聽到裡面傳來砍劈、斬截的聲音,好奇地跑進去看。結果見到地獄眾生遭受種種砍截的景象以及所生的眾苦;旁邊還有兩個大油鍋,油已經燒得沸騰滾燙,二子便問:「為什麼鍋裡空空呢?」獄卒回答:「聽說阿難尊者有兩個外甥,已經出家卻不好好修行,只知道放逸懈怠、空度時日,死後就會在這二個鐵鍋受燒煮的果報。」兩人一聽驚恐萬分,心中想著:「假如獄卒發現他們就是尊者的外甥,說不定現在就會把他們丟進鍋裡。」於是趕忙回去,將所見的情形詳細告訴目犍連尊者。
目犍連尊者於是告誡他們:「兩位沙彌 (求寂)!不只是這種墮地獄的過患,其它一切的過患,也都是由於懈怠才發生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精進修行。」從此這兩人就開始發憤精進,努力修行。如果在吃飯前,有想到地獄的種種恐怖景象,就難受、厭惡得吃喝不下;如果是飯後想起來的話,便馬上要嘔吐。 又引至餘晝經行處,於餘一處,化為諸天。彼由聞其琵琶等聲,遂往觀視,見有天宮,天女充滿而無天子,問其無有天子因緣,答云,「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發勤精進,彼二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歡喜,還白目犍連子。 又有一天,目犍連尊者在另外一個他們白天經行的地方,以神通力化現出天界的景象。二人聽到琵琶等樂聲,便前往觀看。結果看到天宮中有很多天女,卻沒有天子。二人便問:為什麼這裡沒有天子?天女回答:「阿難尊者的二個外甥,已經出家而且發了精進心,因為修行善業的果報,所以死後將會投生來當天子。」他們二人聽了非常歡喜,又趕回去稟告目犍連尊者所見的經過。 教曰:「二求寂,若此勝利,若餘勝利,悉從勤發精進而生,應發精進。」次發精進受聖教時,見如前引,《真實相應經》中宣說,從諸善趣而生惡趣。問云,「聖者,我等若從人天之中,死後復生三惡趣耶。」告云,「二賢首,乃至未能斷諸煩惱,爾時於其五趣生死,如轤轆理,應須輪轉。」彼二厭離,作是白云,「今後不行諸煩惱行,惟願為說如是正法。」目犍連子為說法已,證阿羅漢。 目犍連教導他們說:「兩位沙彌!不只是這等殊勝利益,其它一切功德也都是來自精進,應該要勇猛精進修行才對。」之後他們便更加勤發精進受行聖教了。一日看到《真實相應經》中提到,許多原本在善趣的眾生,後來卻又投生到惡趣。二人於是請問目犍連尊者:「尊者,我們從天道死後,還會投生到三惡道嗎?」
尊者回答:「二位賢者!只要還沒有斷盡煩惱之前,都會在五趣中不斷輪迴,就像井上汲水的轤轆般上上下下不停地輪轉。」這時他們才真正的生起厭離三界的心,便稟告尊者:「今後再也不因煩惱而造業了,請尊者為我們開示如何獲得解脫的正法。」目犍連尊者見法器成熟,便為二人說法,最後二人都證得了阿羅漢。 是故能滅懈怠,能發精進,勤修正道,策發其意,令希解脫及證解脫。其根本因者,謂讚修苦。縱有大師現住世間,於此教授,更無過上而可宣說。即於此中,發生下中士夫意樂,次第極顯。淨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由前面這個公案可以了知,想要滅除懈怠,發起精進,勤修正法,策發道心,令心希求解脫,以及證得解脫,其根本之因,就在思惟修習三惡趣的苦。即使佛陀現在安住世間,也會開示相同的教授,因為沒有比修苦更殊勝的要訣了。也唯有把握住修苦這個根本因,才能真正生起修習共下士及共中士的意樂,這個次第是顯而易見的。思惟三惡趣苦可以淨化自己的內心,然而此修心之量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就要看出離心是否真實生起而定。如果還沒有如實的生起,就必須要恆常努力的修苦,直到策發起大厭離心為止。 內鄔蘇巴亦云,「應觀能生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現作未作,為念不念當來應作。若先已作,或現正作,或念後時而當作者,則當生彼。若生彼中,爾時我當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須令其腦漿炎熱,起坐慞慌,無寧方便,隨力令發畏怖之心。」此是切要。現得善身,若如是思,能淨先作,未來減少。先所作善,由猛欲樂,發願令轉增長繁多。 祖師內鄔嗉巴也說:「應當先觀察會墮落三惡道的因是那些?然後反省自己,哪些以前作過?哪些沒作過?哪些正在作?哪些將來會想要作?如果以前已經造了惡業,或現在正在造作,或者有將來還要造作的想法,那麼來生一定會到三惡趣去。假定真的轉生三惡趣,那時我該怎麼辦呢?我能忍受那樣恐怖的大苦嗎?這樣反問自心以後,接著要認真思惟三惡趣的種種恐怖,一直要思惟到腦門發脹,身心熱惱,倉皇害怕到坐立難安,總之,要儘量用各種方法讓自己能發起怖畏墮惡趣的心。」思惟三惡趣苦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已經得到暇滿的人身,如果能趁得到暇身而如此去思惟惡趣苦的話,以前所造的惡業就會因真心懺悔而漸漸淨除,將來也會減少或是不敢再造惡業。而以前所作的善業,也會由於現在好樂猛利心的發願迴向,得以不斷增長廣大。 諸當新作堪能趣入,則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義利。若於現在不思彼等,墮惡趣時,雖求從彼畏怖之中,救護依處,然不能得。爾時於其應不應作,無慧力故,不能取捨。如《入行論》云,「若時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為。」 如果就自己能作的部分積極地趣入斷惡修善的話,就能每天讓這個暇滿人身獲得重大的果利。如果現在不去思惟三惡趣苦,不能斷惡趣的因,等到墮入惡道時,縱然想從三惡道的怖畏中尋求一個真正可以救護自己的皈依之處,也是無法獲得。因為一旦墮入惡趣,失去了分辨善惡的智慧,什麼是該做、不該做?就沒有能力辨別和取捨了。 如《入行論》中所說:「如果在得到暇身,有能力造作善業的時候,而我卻沒有行善;等到墮入惡趣,心智被痛苦所蒙蔽,那時除了受苦,我又能做什麼呢?」 又云,「誰從此大畏,能善救護我,睜其恐懼眼,四方覓皈依。見四方無依,次乃遍迷悶,彼處非有依,爾時我何為。故自今皈依,諸佛眾生怙,勤救眾生事,大力除諸畏。」此僅粗分,廣如《念住經》說。定須觀閱,數數觀閱,於所觀閱,應當思惟。 又說:「有誰能夠從恐怖的惡趣中把我救拔出來?我睜著驚恐的雙眼環顧四周,想要找一位能依止的怙主,卻遍尋不著。心中充滿迷惘、鬱結不安,原來在那裡根本找不到救護依靠,這時我又該怎麼辦?如今,我已經找到了真實的皈依處,只有佛陀才是眾生的依怙,只有佛陀不停的在救度眾生,只有佛陀才具足大力,能為眾生去除一切怖畏。」 以上僅概略說明三惡趣苦,詳細深入的闡述可參閱《念住經》。我們一定要對如何思惟三惡趣苦的內涵,好好的認識、研讀,而且要經常仔細地研讀、觀察,並且對所觀閱、了解的內容,應該作反覆的思惟、修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