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247, 248講 課摘 by
文隆師兄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992-130247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993-130248 讚頌:「在這個時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HWyIP523Y
法師前行提策 *
上師做讚頌是因為疫情,想要幫大家提振心力 *
緣起之法,用最簡單的說明緣起性空,是如是因,如是果 *
境界不是從它那面成立,是無自性的。因為緣起所以性空,因為性空,所以緣起 *
這雖不是全面解釋,但說明觀待因緣,沒有自性 *
如從水來看,天人看到甘露、餓鬼看到血、人看到水,三種真實不虛,因為真實不虛,所以天人看到的是甘露,人和餓鬼亦然 *
因為業真實不虛,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杯子裡的水是無自性 *
如果有自性,果會離不開實質自性 *
對此,如何實際運用?和用心有關。當遇到困難,由於凡夫不知無自性,執著有自性,因此覺得困難有自性 *
由於實質是困難,因此自己雖起心動念努力,但無法解決實質困難,或者遙遙無期。或者由於困難太大,一定要有很大的「實質棒子」才能解決,而不覺得有希望 *
緣起性空帶給我們希望,境界不是實質困難,我的努力也不是實質那麼小,只要因緣變化,就會有機會 *
般若第二會說到菩薩用腳把須彌山丟過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未受傷損,就是相同的意思。 *
不要小看心裡的起心動念,上師「在這個時候,你不要害怕。在這個時候,天使在身邊」我們的努力有具力業門加持,此時,天使,如同佛菩薩在身邊 *
有位同學近來建案比較多,但因為疫情工人難找,工錢坐地起價,讓工期拖延。加上天氣很熱,很難換工作。一個十五天的工作,看來一個月做不完,感受到很大的困難。這位同學有天打高爾夫,以前上午打到中午,現在由於天氣炎熱,因此改從下午打到傍晚。在打球中,想到自己打球可以改時間,但工人無法。此時用代人著想,開始提供電扇、清涼飲料等,最後十五天的工期,用十七天完成。其後人很難請,也一併解決。這也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
境界,不會只是死結,我們實質努力即使只有一點點,也不會沒有作用 *
境界不論作用多強,都是無自性,一點點起心動念,和三寶、具力業門的加持不要輕忽。如上師說「在這個時候
你不要害怕
在這個時候 天使在身邊 在這個時候 愛在苦難中綿延 」 心之勇士 238 「「禮佛的福報」 舉世罕見的寶貝,如果能讓我們看上一秒鐘,是多麼難得的福份和榮耀! 如果能以虔誠之心禮佛一拜,如果能以虔誠之眼注視佛菩薩片刻,我們將獲得無邊的福報,為什麼?因為我們禮敬的佛菩薩,他們心續中擁有著比稀世珍寶更珍貴的菩提心! *
佛菩薩、師長舉譬喻要如何理解?讓我們生活中可以接觸的例子,可以想到師長、佛菩薩講的法,要在生活中想起這個法 *
如上士道提到菩提心是成佛之根本因,就像種子之於果實,當經過田地看到果實時,要想到師長、佛菩薩講過什麼法 *
「舉世罕見的寶貝,如果能讓我們看上一秒鐘,是多麼難得的福份和榮耀!」稀有的珍寶,能看上一眼,就擁有,是難得福份。」 *
「能以虔誠之心禮佛一拜,如果能以虔誠之眼注視佛菩薩片刻,我們將獲得無邊的福報,為什麼?因為我們禮敬的佛菩薩,他們心續中擁有著比稀世珍寶更珍貴的菩提心!」 *
具力業門之所以這麼強,因為這是特殊的造業對象 *
一粒芝蔴,得一座或很多座須彌山 *
因為具力業和菩提心有關 *
廣論P132LL3「《能入定不定契印經》說:「若剜十方有情眼目,由慈心故令眼還生,及將前說一切有情,放出牢獄,悉皆安立轉輪王樂或梵天樂。如次若於諸能勝解大乘菩薩,淨信瞻視及由淨信樂欲瞻視,稱揚讚歎,較前生福極無數量。」 *
轉輪王可以得到人間或梵天最大的快樂 * 發菩提心:菩薩 *
發菩提心未登地:勝解大乘菩薩 *
發菩提心而登地:初地到十地菩薩 *
越往上功德越大 *
初地到七地菩薩功德總和抵不上八地菩薩功德之一分;十地菩薩比不上佛陀任一功德。師長是十方諸佛總聚體,依止師長功德,更勝於前 *
佛菩薩多生多劫修行,有很高功德,只要禮敬,可以得無量無邊功德 *
「《極善寂靜決定神變經中亦說:「較諸殺害南贍部洲一切有情,或盡劫奪一切財產,若於菩薩所修善行,下至搏食施諸旁生,而作障難,能生無量罪」 *
也是種一粒芝蔴得一座須彌山 *
密勒日巴尊者對師長依止法非常圓滿,所以才能成就殊勝功德 *
確定依止師長後,不能障難師長,其過失會很大,要注意 希望新生 238 「不要停止對真理的追尋」 不要停止廣聞多聞,不要停止聞思修空性,不要停止對內心中苦受錯誤的根源。再再地尋覓、再再地探察,一定要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自己這麼痛苦,然後去息滅它。 *
不要停止廣聞多聞,不要停止聞思修空性 *
學廣論、圓滿教法,對真理追尋,不廣學多聞,無法掌握真理 *
不聞思修空性,也無法掌握真理 *
廣論P 327 LL6「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
智慧是應取應捨,用教理成立 *
聞思經論不能離開傳承師長,其有佛的傳承、加持、教授 * P328LL這有關多聞「當隨慧力而求多聞。復非聽聞此法,別修他法,即所修處而求
聞思,故又不應唯修一分,定應依止初業菩薩所修圓滿道之次第。若慧劣弱即令修彼,若慧廣大或初雖微劣,由修習故增廣之時,將此道次漸為增廣,能與一切清淨經論相屬而修,亦非定須別求多聞。」 *
所修就是修所聞思,所聞思就是聞思所修 *
多聞有次第,要先學道次第,再遍學一次教法 *
道次第是綱要,再學一切法,不會見樹不見林 *
不離開多聞和道次第,不能不聞思修空性 *
空性是總相,總相了解,別相就容易了解 *
杯子是金、銀、銅、陶杯等的總相,金、銀、銅、陶杯等是杯子別相,不知杯子的總相,不知金、銀、銅、陶杯的別相 *
空性是一切法總相,空性了解,一切法別相容易了解 *
師父在進營隊時,可以談物理學的極限,師父說大學課本懂了,小學課本就會懂 *
師父在大學上軍訓課時,教官要學生分解槍枝,並只示範一次後問在場有沒有可以做到。師父舉手,並在只錯了一個零件下成功組合槍枝。見此情況,教官說師父肯定有當過兵,但師父因有肺病而沒有當兵 *
這就是師父說理解了總相,別相得以了解 *
了解空性,要斷除輪迴、斷除苦受,因此要了解苦受背後錯誤的見解。 *
現行背後錯誤的見解無量無邊,如果找得到一個見解,就可以接著破除其他的見解,痛苦的解決會變得很快,對離苦得樂很有幫助 *
釋量論是五大論中,看來像邏輯學,是佛菩薩的理路,和世間不同。在宗大師之前,學釋量論是從邏輯的角度。但宗大師讀釋量論時,流下虔誠的眼淚,因為宗大師看出釋量論不止是理路,而是凡夫成佛的道次第 *
如果把背後見解找出來,煩惱現行可以破除,讓眾生快速離苦得樂 *
學五大論時,第一題是「是顏色都是紅色」,這題要學習一個月 *
我們的見解都是「是顏色都是紅色」,如一個人得罪我,他全部都是不好的。在課堂上覺得是顏色不盡然是紅色,但背後理路卻是如此。如能發掘背後的理路,較能對治煩惱 Q&A *
247講引憨山大師,而248講則有不少難懂的佛法名詞,不懂不用緊張,重覆學,其後難度會降低很快 *
如學藏文也是一樣,拼音和注音符號不同,年長法師學很辛苦、很挫折。對比小朋友學很快 *
但奇妙的是,年長法師第二輪學時就學得很快。在學第二輪前,年長法師一開始有心理障礙,但第二輪第一堂課就把 32個字母記起來,進度超過自己想像 *
開始學習,覺得深、難不要緊張 *
遇到廣論是過去生蠻有程度,師父說這不是三生兩生當出家人累積的資糧。不要小看自己,遇難重覆學就好 247講 Q1:雖然說緣起性空也覺得佛法很棒,但自己目前只有五分,離目標很遠。如工作上想幫助別人,但自己忙的時候,同事卻沒有來幫忙自己。另如對醫院醫生、長官的頤指氣使感到無奈,對此,會越學越痛苦。此外在課堂上,對文言文覺得困難、聽不懂。對此,要如何思惟?怎麼做? A: *
這是學道次第的好處。覺得目標很好,但現在只有五分甚至負分,有道次第就有階梯可跨 *
對境界可以有警覺很好。覺得佛法很好,對生命有用,但越學越痛苦,怎麼辦? *
除了繼續學,但學的痛苦怎麼解決?要對自己的進步做總結 *
覺得什麼都不懂,但在不懂之中懂得一點就是進步 *
要持續做總結,緣起之法在此 *
困難、進步都是無自性。聽不懂的地方很多,但還是有聽懂的部份,要總結出來 *
看到自他進步,有歡喜心,並為人打氣 *
總結會越學越深 *
學習是累積的效果,不在乎一下要學很快、很多 *
細水長流,習慣做總結,要記錄才不會忘 *
要想得多、記得少。不一定只有上課時,如上午想一下多學到什麼,常想一想。早中晚想、上課想,而當晚上要記錄時,只記最菁華的地方,不要記很多。記太多怎麼温習?只要記最重要、最菁華的部份。然後在日曆、記事本上,從每周、每月,在特別的日子上打記號 *
沒時間時,看特別日子的記錄,持之以恆做,學會總結 *
斷生死,斷在哪裡? *
要廣學多聞,學道次第 *
中士道講生死,P153L6「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斷生死的定義 *
死生的因是業和煩惱。斷生死,解除業和煩惱 *
業對生命的束縛,如想對人好,但忍不住發脾氣 *
業、煩惱如何斷?要覺察 *
比較粗淺的看,做兩重因果的觀察。眼前境界是過去業力所感,現在被傷害,因為過去傷害他人。他傷害我,我要報復,如此習性傾向是過去的業延續下來 *
對第一重因果有覺察,不會走糊里糊塗的老路 *
不覺察習性再加重,未來更苦;有覺察,不走老路,這是基本方法 *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
修行關鍵在當境界而生感受,苦受、樂受、捨受,感受現起時,要對感受覺察,覺察一重因果而斷愛 *
苦受、樂受、捨受是自然反應 *
苦受而有乖離愛,想逃開,執取代表「愛」;樂受而有不離愛,不想分開 *
「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愛是煩惱 *
7’49”「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因為沒有覺察,感受現前按煩惱而起愛,種死生輪迴的因,越綁越緊 *
心和境如何顯現?覺察一重因果而斷愛 *
8’31”「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纔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受支現起時覺察,不愛取。要有覺察力,如法思惟,要祈求加持,念佛在此時念,以此為目的。這叫念念真切、刀刀見血 *
9’24”「真正念佛的,當下你就會知道你造的是個淨業。其實關於這一點,我也問過師父。師父說:「你功夫做得得力的時候,這一聲佛號到底心裡邊有沒有底氣,你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
念佛念對,當下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往生 *
念佛是在感受現前時,覺察而斷愛取 *
糊塗跟著感受跑,念佛念,生死因照種 *
生死過患中,無限生命大多在惡趣中,這是大地土之喻的要點 *
要從生死牢獄中出,透過學廣論、學教理,可以知道念佛斷生死為何,再總結自己的進步,如從未刀刀見血到今天有兩念等 Q2:為何廣論以無限生命為基礎?和信、進、念、定、慧的關係為何? A: *
無限生命是生命的真相 *
凡夫未見前後世,為何接受?因為「信」 *
不只宗教,生命中也有信的行為 *
為何?因為我們對經驗範圍外的事一定先相信 *
我們由有經驗者引導而了解。我沒經驗,但有經驗者,他有經驗是真的? *
所謂有可靠經驗,其顯現特徵是?現量比量不能妨難,這是五大論的內涵 *
一是正量士夫,量是正確的心,正量士夫指的是:心是正確的士夫,其對事物認識正確 *
佛是正量士夫,對一切法認識沒有錯誤 *
佛說生命無限,憑何相信?不能說有經驗就相信 *
因此要現量、比量不能妨難 *
現量:事實上找不到矛盾之處,現量是可以直接接觸觀察的東西 *
比量:邏輯,推理沒有矛盾。如有人說太陽從西方出來,不用相信 *
現量、比量不能妨難是下限條件,通過的也不一定是正量士夫 *
再加上:人類歷史只有佛陀經驗過此考驗,其他人在現量、比量上未通過考驗 *
透過學習,把佛陀現量比量不能妨難成立起來 *
佛教祖師自古辯論沒有輸於外道在此,因外道現量比量會受妨難 *
相信佛陀說無限是生命,未來自己會相信 *
起點是信心,要檢查所謂有經驗者 *
佛法有理性的基礎,包含信佛在內 Q3:「佛號是派上用場的,積得淨業」「當然你只要積夠了,到那時候臨終的時候自然去嘛!」如何理解? A: *
針對念佛,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
積夠了,指臨終時最重的業,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
業「重、近、串習」 *
廣論業果中有講,下一生去哪,最重的業先感;兩個一樣重,離死亡最近,先感;三者一樣,串習多的先感 *
對還沒登地菩薩,如能淨信看,功德無量無邊 *
何況對登地、佛、師長,這有可能是最重的業 *
拼命念佛,希望重近串習是念佛的業 *
要刀刀見血,臨終可以去 *
平常要刀刀見血,要知道方法,就平常的階梯、次第要照著做 *
沒有圓滿三先集業障輕微滅盡者,《集學論》中,顯示皈依能淨罪時,說云,「此中應以生豬因緣,而為譬喻。認識,通常做不到。但就算沒積夠,皈依三寶力量很大 *
廣論P114LL3皈依勝利「不會去惡趣」 *
天人要往生時,可觀察下生去哪。由於天人大多不想修行,因此觀察自己要墮豬會很痛苦,其被旁邊天人提醒要皈依,生起皈依之心而沒有墮豬,反而其升到層次更高的天 *
「五、不墮惡趣,由前應知」即指上述不墮豬 *
雖有惡業,但皈依功德先感果,即使不能往生,但可不墮惡趣 *
學廣論皈依,才可以知道要領 Q4:往生的果和斷輪迴有關? A: *
有的 *
1’40”「我不但是要邊地,不但要下品下生,然後上品上生,也在這個上面;不但是凡聖同居土是上品,乃至於我要進到實報莊嚴土的都有份,還是在這個裡頭啊!」 *
極樂世界有很多層次 *
邊地尚未進極樂世界 *
極樂世界下中上品,再分下中上,有九品,品味越高,境界越好,品味跟念佛用心有關 *
有希求後世念佛到下品 *
出脫輪迴到中品 *
菩提心念佛到上品,有此差別 *
就實報莊嚴土,有的淨土得不退轉;有的淨土可以成佛。成佛的淨土,不修密法,進不了最好的淨土,所以要知道方法 *
有地圖,照著做,可貴處在此 Q5:就無限生命的概念,佛陀是唯一皈依處。生命有長遠累積,但如何證明其為無限? A: * 一是依憑信心,依佛陀之言,另可用教理思考 *
宇宙所有物質分為「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地水火風四大 *
地:堅實 *
水:流動 *
火:熱 *
風:輕且向上 *
空:空間 *
識:心 *
六種會相續延續下來,識也是 *
當下有感覺到有心念,用心認識世界。當下的心,從前面延續,由此心為因,產生下一因 *
六大續流不斷,前後識從此而來 *
識的延續不會消失,雖有剎那生滅,但會延續。從無窮過去生到現在 *
當下一念心不會憑空出現 *
要相信有經驗者,沒經驗,用現量比量無法探索 Q:念廣論,往生時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要怎麼做? A: *
下一生要回向去哪,上師說「跟著師父」 *
極樂世界很好,但為何去淨土?由於五濁惡世,難修行,去極樂世界風險小,但修行慢 *
有風險小,修行快,就是跟隨師父 *
在生死關頭要念佛號,集中造業,念任何相應佛號都可以。但要確定,念的佛,跟依止的師長無二無別 *
視師如佛,才能親自得到如佛的加持,皈依到想皈依的佛,不然,是拜想像的佛,只能得加持 Q:增上生、決定勝和念佛如何 A: *
增上生觀待於決定勝,不是在輪迴裡好來好去 *
要一生一生好 *
極樂世界是廣義增上生 *
決定勝 * 小乘得阿羅漢果位 *
大乘得佛果位 *
極樂世界不是速度最快的 *
8/29 - 30 有全球拜佛,祈請老師開講毗缽舍那,淨罪集資會有很好的效果 *
皈依,共同供養的功德最大,拜佛聯合共拜也是 *
248講引祖師講授內涵,為了證成師父說凡夫到成佛綱要圓滿綱要都在廣論中。從現觀信、進、念、定慧,到貢唐大師、阿克慧海大師所言,不論信、進、念、定慧,到貢唐大師、阿克慧海大師所言,不論信、進、念、定、慧和三士道,都在證成師父說凡夫到成佛綱要圓滿綱要是有清淨依據的。上師引祖師、善知識教理得證的理由在此 *
以後用功時,從視師如佛。因善知識是佛,說法再怎麼白話,都有清淨教典依據 *
師父說廣論有凡夫到成佛綱要圓滿綱要,對此有清淨教典依據產生信心,對經典領悟力會提高 *
先前有位年輕法師和上師討論,法師說上師講法背後都有依據,上師問為什麼?法師回答:因為我相信你,上師聽完就感動的哭了 *
視師如佛,落實在學習中,因傳承師長有其清淨依據,對此有信心,學習教典,可以增長對教典的理解 *
文殊菩薩對宗大師說「以我說的話做為鑰匙,以開啟所有經論之門」 *
上師講毗缽舍那之所以重要,因為透過上師宣講,讓我們未來學習、理解空性會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