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2.11.08 課程預習

全廣 II  87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87/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21025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108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108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21108/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學習布施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卯一、忍之自性

                 卯二、趣入修忍之方便

                 卯三、忍之差別

                   辰一、耐怨害忍

                   辰二、安受苦忍

                     巳一、必須安受苦之理

                     巳二、引發此之方便

                       午一、有苦生時破除專一執為不喜

                       午二、顯示其苦理應忍受

                         未一、思惟苦之功德

                         未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功德

                     巳三、處門廣釋 

                   辰三、思擇法忍

                 卯四、修忍時如何行

                 卯五、此等攝義

               寅四、精進度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辰二、安受苦忍

第二引發安受苦忍分三。一、必須安受苦之理;二、引發此之方便;三、處門廣釋。  今初

巳一、必須安受苦之理

如《入行論》云,「樂因唯少許,苦因極繁多。」我等恆有眾苦隨逐,故以苦為道不可不知若不爾者,如《集學論》說,或生瞋恚或於修道而生怯弱,即能障礙修善行故。此復有苦是由他起亦有諸苦,無論於道若修不修由宿業起。又有一類如下所說,由修善行始得發起,若不修善則不發生。

二、安受苦忍

() 必須安忍「苦」的理由

如《入行論》說:「在輪迴中,快樂的因少之又少,痛苦的因卻比比皆是。」眾生總是一直隨著痛苦而流轉,所以首先應知道如何面對痛苦,將痛苦轉為道用,以苦作為修行的順緣;否則,就會像《集學論》所說,因為苦而起瞋心,或者因為苦而對修道產生怯弱心,就會形成修習善法的障礙;其次,有些苦是因他而起,也有些苦是因宿業而起,不管修不修道,都躲不掉業力成熟的痛苦。此外,還有一種苦來自於修習善法,如果不修行,則不會發生。

如是若由宿業現前緣增上力決定起者,此等暫時無能遮止,起已必須安然忍受。若不能忍則反於此原有苦上,由自分別更生心苦極難堪忍。若能安忍雖根本苦未能即退,然不緣此更生內心憂慮等苦。若於此上更持餘苦助道方便則苦極微而能堪忍,是故引發安受苦忍極為切要。

如果宿生業力加上因緣聚合而產生的痛苦,這本來就是無法避免的,一旦生起後就必須安然忍受。如果不能忍,反而會在原有的痛苦上,由於非理分別而產生「心」的苦,使苦受程度更加轉劇到難以忍受。如果能安忍,雖然無法立刻減退根本苦受,至少不會再引生新的憂慮,增加身心痛苦。更進一步,如果能把痛苦反過來作為助道的方便,幫助自己修行,即可使痛苦能轉變得輕微可以忍受。所以應該反覆思惟必須安忍苦的道理,這對菩薩行者是非常重要的。

巳二、引發此之方便

第二引發方便分二。一、有苦生時破除專一執為不喜;二、顯示其苦理應忍受。  今初

午一、有苦生時破除專一執為不喜

若已生苦可治者,是則其意無須不喜,若不可治縱不歡喜亦無利益,非但無益且有過患。若太嬌愛,雖於微苦亦極難忍,若不嬌愛,其苦雖大亦能忍故。如云,「若有可治者,有何可不喜,若已無可治,不喜有何益。」又云,「寒熱及風雨,病縛捶打等,我不應太嬌,若嬌苦反增。」

() 修習「安受苦忍」的方法

1. 當苦生起時,破除一味地厭惡苦受的心態

當苦生起時,如果這個苦可以對治、消除掉,那又何須不歡喜?如果已無法改變,縱使不高興也無濟於事,不但沒有意義,還會有其他過患。個性若太嬌弱,雖僅是微苦,也會變得無法忍受;若能堅強、不嬌慣,則苦雖大也能安忍。如《入行論》說:「如果還有機會補救,有什麼好生氣呢?如果已經於事無補,憂惱又有何益?」又說:「要禁得起寒熱、風雨、疾病纏縛、捶打傷害等小小痛苦,不要養成嬌弱的個性,否則只會更增痛苦。」

P300L5∼P301L1功德有五無義大苦。

午二、顯示其苦理應忍受

第二顯示其苦理應忍受分三。一、思惟苦之功德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功德;三、 從微漸修無難之理。  今初

未一、思惟苦之功德

功德有五,謂若無苦,則於苦事不希出離,故有驅意解脫功德。由苦逼迫壞諸高慢,故有除遣傲慢功德。若受猛利大苦受時,則知其苦從不善生,不愛其果,須止其因,故有羞恥作惡功德。由苦逼惱希求安樂,若求安樂須修善因,故有歡喜修善功德。由比我心度餘有情,知皆是苦,於諸漂流生死海者,能發悲愍。以上諸德及此所例諸餘功德,自應先知數數修心,謂此諸苦是所願處。如云,「無苦無出離,故心應堅忍。又云,「又苦諸功德,謂以厭除慢,悲愍生死者,羞惡而喜善。」

2. 應該安忍這些苦的理由

為什麼對「苦」應該忍受?下面從三個角度來解析:思惟苦的功德、思惟能忍眾苦難行的功德、以及思惟從微漸修無難的道理。

(1) 思惟苦的功德

苦具有五種功德:1因為有苦,才會有想要出離的心;若無痛苦,則於輪迴不欲出離,所以它有策發心意趣向解脫的作用。2因為有苦的逼迫,則能摧伏心高氣傲,所以它有去除傲慢的作用。3遭受強猛痛苦,才會體會惡因生苦果的道理。要想避免遭受苦果,唯須遮止造作苦因,所以它有令人羞恥造惡的作用。4經歷過痛苦折磨,才會有希求安樂的欲望;了解欲求安樂,則須修集善因。所以它有令人歡喜修善的作用。5以自身苦受的經驗比度其他有情,了解世間有漏都是痛苦,因而對同樣身處生死苦海的眾生,就能生起悲愍心了。

我們應該對以上所說的五種功德,以及由此等功德可以類推出的其他功德,先思惟了解,如果能正面看待痛苦,時時串習調伏自心,並把苦受當成發願的對境來策勵自己;如同《入行論》說:「沒有苦,就沒有出離心,因此要堅忍。」又說:「苦有許多功德,如策發厭離心、去除驕慢、悲愍有情、羞恥作惡、歡喜行善等。」

未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功德

第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德分二。一、思解脫等諸大勝利;二、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 今初

申一、思解脫等諸大勝利

我昔流轉生死之時,為求微劣無義欲故,雖知有苦尚能輕蔑非一大苦,作感當來無量苦因,忍受非一無義大苦。

(2) 思惟能忍眾苦難行的功德

1思惟忍小苦能獲得解脫等大利益

過去在無數生死中流轉時,僅為滿足微劣又無意義的欲望,明明曉得追求欲望會種下苦果,還輕蔑地認為種種大苦不算什麼,結果造了感生輪迴的無量苦因,必須忍受無量毫無意義的大苦。

 

P301L1∼P301LL1況我今者漸能增廣。

況我今者,為求引發自他無量利益安樂,尚應故知忍受過前百千俱胝倍數大苦,而修善行,況輕於彼,應數思惟令心堅固《入行論》云:「為欲曾千返,受燒等地獄,然於自他利,我悉未能辦。現無爾許苦,能成諸大利,為除眾生苦,於苦唯應喜。」

比對現在,為求引發自他無量利益安樂,即使須忍受超過之前百千俱胝倍的大苦,也應該欣然接受;更何況實際修善行的苦比輪迴大苦輕太多,所以應數數思惟這二者的差異與功過,以此令心堅固。

入行論》說:「為了追求世間欲望,曾千百次進出燒煮等大地獄,儘管承受無量劇苦,卻也從未真正利益過自他。現在只須忍耐修道的一點小苦,就能成辦種種殊勝大利,為了去除眾生痛苦,我們應對修行之苦欣然承受啊!」

思惟往昔於自他利俱無所成,尚能忍受爾許難行,今為引發極大利義,於諸微苦何故不忍。故雖有苦,然有此利,我實善得,如是思惟令心高起。

想想看,過去對利益自他毫無所成,卻忍受了很多難行之苦;現在只要忍耐些微痛苦,就能成辦自他極大義利,何樂不為?眼前雖有些修行的苦受,卻能引發如此大利,實在太值得了。這樣一想,就能令心高昂歡喜起來。

又由惡友之所誑惑,尚能趣向無義惡途,忍諸苦行,謂跳三尖矛及炙五火等。又為世間微劣事故,能強忍受務農徇利戰競等事,非一大苦,如是思已當於苦行而發無畏。

又過去受惡友欺誑,曾造作許多無意義的惡業,例如跳三尖矛、受五火炙身等等,忍受了種種無益苦行,結果還把自己送進惡道去;又曾為貪愛世間一點點的微劣好處,而須強忍務農、逐利、戰事、競爭等眾多憂勞,以及後世必感得的無邊大苦。若能照著上述之次第一步步用心思惟、分辨之後,應該對修行當中所發生的種種困難,就一點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