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2.12.06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1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1/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21206d1.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21206/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別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一、發勝解力

                       午二、發堅固力

                       午三、發歡喜力

                       午四、暫止息力

                     巳三、依止二緣發勤精進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所得佛者。謂是永盡一切過失,畢竟圓滿一切功德,我修一德斷一過失且極艱難,故我豈能獲如是果。若實發起如此退怯,已捨發心過患極重,設未實起,亦應從初滅不令起。

1破除所應得(佛果)的怯弱

我們往往會害怕佛果難得。因為要成就佛果,必須盡斷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而想到自己只修一分功德,斷一分過失都如此困難,將來怎麼可能有機會證得佛果呢?因此產生退怯。一旦生起「我無法成佛」的退怯心,就等於退失了原來的發心,這種過失就非常嚴重。因此,如果這種怯弱心還沒有生起,那麼一開始就要小心防護,別讓它生起。

破除道理者,應作是念策舉其心,佛薄伽梵定量士夫,是諦語者是實語者,不虛妄語不顛倒語,彼尚記說蚊虻等類能證菩提,何況我今生在人中身報賢善,有智慧力觀擇取捨。故我若能精進不廢,何故不能證得菩提。如云,「不應自退怯,謂不證菩提,如來諦語者,作此諦實說。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彼發精進力,證無上菩提。況我生人中,能知利非利,不捨菩提行,何不證菩提。」

對所求佛果心生怯弱,應如何對治呢?應該依著以下的思惟,自我提策,破除怯弱心。第一個思惟:佛薄伽梵是定量士夫、諦語者、實語者,從來不說虛妄、顛倒的話,祂都曾授記蚊虻等類小蟲皆能得證菩提,何況我今世生在人道中,具有善根、智慧、觀擇取捨的能力。若我能發起精進、不懈怠,哪有不能證得菩提的?如《入行論》說,「不應自我退怯,擔心無法證得佛果。如來是諦語者,曾說過『不論蚊虻、蜜蜂、昆蟲、蛆類,若能發起精進,一樣能證得菩提。』更何況我生在人道,具有抉擇是非的智慧,只要不捨菩提道,精進修持善法,哪有不證得菩提的道理?」

又於往昔過去諸佛及現在佛並未來佛,此等亦非先已成佛次修諸道,初唯如我,由漸昇進而得成佛及當成佛,由如是思破除怯弱。《寶雲經》云,「菩薩應念所有如來應正等覺,謂諸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此等皆以如是方便,如是修道,如是精進,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乃至說云,「此諸如來亦非皆是成如來已而現等覺,故我亦當於其無上正等菩提而現等覺,我亦應發共同一切有情精進,普緣一切有情精進,如是如是策勵尋求。」

第二個思惟: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也並非是先成佛再修諸道,他們一開始也跟我一樣平凡,是從依道修持,漸昇漸進,而慢慢成佛或即將成佛的。以這種思惟破除自心怯弱。《寶雲經》說:「菩薩應當思惟,不論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的如來們,都是依止同樣的方便、同樣的修道次第、同樣的精進,而於過去成佛、現在成佛,未來成佛。」乃至說:「諸佛並不是先成佛以後再去修的,他們也是從凡夫位慢慢進步,漸次增上,而於最後得到佛果位。所以,我也要以無上正等菩提為目標,發願與一切有情共同努力,普緣一切有情精進,如此來策勵自己精勤修學。」

《無邊功德讚》云,「雖諸已得善逝位,亦曾墮諸極下處,佛墮險時不自輕,不應自輕壯亦怯。」

第三個思惟:如《無邊功德讚》說,「這些已經獲得佛果位的諸佛們,也曾經投生到比我們還低劣的地方,例如三惡趣等;但他們在墮落的時候從不看輕自己。所以,我也不應該氣餒,否則就算很有力量的強者也會退失信心。」

生此怯弱是由善知諸佛功德無有邊際,果隨因行,故修道時,須無量門引發功德,及無量門滅除過失。次觀自身而生怯弱。

至於產生怯弱心的原因,是由於瞭解了諸佛功德沒有邊際,而依照果隨因行的法則,他們必定是修習無量方便,才能累積無量功德,並以無量方便來滅除一切過失。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連斷一分過、集一分德都沒有,於是心生退怯。

P310L1∼P310LL1若謂諸佛全無難行。

若謂諸佛無量功德於修行時,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即能成就,於道生此顛倒了解,則於現在全無所怯。然此非是賢善之相,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或雖少有散渙了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總覺容易障覆所致。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

另外有些人一開始對諸佛無量的圓滿功德不了解,認為在修行時只要專心修學一種法門、修積微少功德就能成就,這是對於整個圓滿道體的內涵、次第沒有正確了解,以致反而信心滿滿、全不怯弱。然而,這種因顛倒見而毫無畏怯的現象,並不見得是好事,那說明了對於修道的內涵未獲定解,或雖有少許粗淺的認識,可是缺乏親身實修的經驗,以為修持很容易,由此而產生覆蔽的障礙。一旦這些人進入實際修行,乃至於粗略地認識到圓滿道體的內容、修道的先後次第,就會開始心生恐懼了,繼而想到:「若真要這樣修的話,誰能做得到呢?」那時候他們就會完全棄捨了。

霞惹瓦亦云,「未曾實行諸菩薩行,如看射箭總覺甚易全無怯弱,現在之法無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輕之地,若善圓滿恐必多起怯懼自輕。」此言極實。

祖師霞惹瓦也說:「沒有親修菩薩行的人,就像在一旁看人射箭,覺得好像很容易,沒有一點怯弱;現在對修行的體會也是如此,就是因為對修法沒有完整善巧的認識,所以不知道自輕害怕;一旦了解整個圓滿法要,恐怕都會感到畏怯自輕了。」這句話講得非常實在。

以上是針對所應得的佛果而說的,主要強調須如理、如量地精勤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