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2.11.29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0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0/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21129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129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21129/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別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一、發勝解力

                       午二、發堅固力

                       午三、發歡喜力

                       午四、暫止息力

                     巳三、依止二緣發勤精進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卯三、精進差別

精進差別分二:一、正明差別;二、發生精進之方便。初中有三:一、擐甲精進;二、攝善法精進;三、饒益有情精進。  今初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菩薩地》說,「謂諸菩薩於發精進加行之前,其心勇悍,先應如是擐意樂甲。若為除一有情苦故,以千大劫等一晝夜,集為百千俱胝倍數三無數劫,唯住有情那落迦中乃能成佛,我亦勇悍為正等覺非不進趣,發精進已終不懈廢,況時較短其苦極微,如是名為擐甲精進。若有菩薩於此精進,少發勝解少生淨信亦名堅固,尚能長養為求無上大菩提故,發起無量精進之因,何況成就如是精進。於求菩提饒益有情,無有少分難行事業,可生怯劣難作之心。」若能修習如是意樂,定能醒覺大乘種性所有堪能,故應修習。

三、精進之差別 (內涵)

精進之差別,將分正明差別、發生精進之方便二科來作說明。

正明差別

精進有三種:擐甲精進、攝善法精進、饒益有情精進。

 擐甲精進

《菩薩地》說,「菩薩發起精進行之前,以歡喜、勇悍之心力,先披起意樂之鎧甲。此謂菩薩縱使為去除一位有情之痛苦,以一千大劫為一晝夜,必須經歷百千俱胝倍的三大阿僧祇劫一直住在有情地獄中,方能成佛,菩薩依然心生歡喜、勇悍精進地趣向菩提正道,不得圓滿佛果,絕不退轉懈怠。須經歷如此長時大苦,菩薩尚且不退怯,何況眼前為時很短、程度極微的小苦,哪有做不到的?這種意樂發心就叫擐甲精進。菩薩行者對所說的精進之理,若能稍微發起一點勝解心與淨信心,亦可稱之為堅固;如此就能長養希求無上菩提果之意樂,當能成就日後發起無量大精進之妙因。想想看,只是發起意樂就有如是殊勝,何況是付諸行動,真正成就擐甲精進。菩薩為了饒益有情、求證佛果,一點不畏懼難行苦行,絕不會有怕難退怯之心。」若能依此修習精進意樂,建立正確心志,一定可以把大乘的種性,從無明覆蓋當中醒覺、策勵起來,這就是我們眼前應該要努力修習的

《攝波羅蜜多論》云,「設等生死前後際,成為極長大晝夜,集此為年成長劫,以盡大海水滴量。發一最勝菩提心,須以此相漸集餘,一一資糧悲無厭,無諸懈廢修菩提。自心莫思流轉苦,而擐無量穩固甲,住戒悲性諸勇識,是為最初所應取。」此亦是說擐甲精進。

《攝波羅蜜多論》說:「假設把無始生死以來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作一晝夜,由此累積三百六十晝夜為一年,再累積無數年為一長劫,猶如大海中有無量的水滴量;以這樣的量發起最殊勝菩提心,復將發菩提心的功德當作一分資糧,再逐漸累積無數功德資糧。在如此久遠的時間劫裡,菩薩滿懷無量悲心,對修習菩提道沒有絲毫疲厭、懈怠,更不畏懼自己須長時忍受輪迴之苦,依然披著堅固的精進鎧甲,懷著大悲持戒的勇悍心,無畏地前進。這就是初發業菩薩所應有的意樂。」換句話說,在正式加行之前,菩薩當先把心裡的意樂建設起來,這也就是所謂的擐甲精進。

P306LL1∼P308L1又如《無盡慧經》彼非此說。

又如《無盡慧經》所說,「設從無始生死以來,現在以前為一晝夜,三十晝夜而為一月,於十二月計為一年,經十萬年始發一次菩提之心見一次佛,如是等一殑伽沙數,始能知一有情心行。以如是理,須知一切有情心行,亦無怯弱而擐誓甲,為無盡甲。」是為無上擐甲精進。

又如《無盡慧經》所說:「假設把無始劫到現在當成一天,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經過十萬年的時間才發一次菩提心,見一次佛,然後要累積如恆河沙數這麼長的時間,才能了解一個有情的想法和作為。即便如此,菩薩依然願意經歷更長遠的劫數,身披無上精進鎧甲,以勇猛無畏之心去了解一切有情的心行,中途絕無怯弱反悔,發起這種心力叫做無盡鎧甲精進。」也就是無上擐甲精進。

總之若能引發少分如此意樂,速能圓滿無邊資糧,淨無量障而成最勝不退轉因,如於長劫能生喜樂,如是亦能速當成佛。若於無邊妙行及於極長時等,全無勇悍,唯樂短時速當成佛,反於成佛極為遙遠,以能障礙諸菩薩眾發最殊勝大志力故。

總之,若能引發少許這樣的意樂,便能快速圓滿無邊資糧,淨除無量罪障,成就最勝不退轉因。如果能在長劫的時間裡,對這種精進心生喜樂,必然會速疾成佛。反之,縱以極長遠的時間做了無邊的微妙善行,卻完全沒有歡喜、勇悍之精進心,一心只想趕快成佛,結果成佛反而會變得極為遙遠,因為這種想法會障礙菩薩生起殊勝心志力的緣故。

巳二、攝善法精進

為何義故,如是擐甲發勤精進,其中有二,攝善法精進者,謂為正引發六種波羅蜜多故,修彼加行。

() 攝善法精進

發起甲精進的心力,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策發攝善法精進;為了策勵自己於六度真實修習,菩薩以引發精進意樂為先導,然後致力於修習六度加行。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饒益有情精進者,謂於十一事,如其所應而發精進。

() 饒益有情精進

進一步為策發饒益有情精進;菩薩為實踐十一種饒益有情之事,而精進不懈。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第二發生精進之方便者。如前所說,二種資糧一切白法,由依此故生住增長,故修精進極為重要。此亦唯見寂天菩薩論說,易解便修最圓滿故,當說此宗。

精進的方法

前面講過福德智慧資糧、一切善法,都要靠精進而產生、安住、增長、圓滿,所以修精進最為重要。發起精進的方法,只有在寂天菩薩《入行論精進品》中,說得最容易了解,最方便修持,解釋最為圓滿,所以下面就來說明自宗的這一個教規。


 

此中分四: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修積順緣護助資糧依上二緣發勤精進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初中分二:一明所治品修斷彼方便。 今初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不入道者略有二類,一雖見能修而不趣入,二怯弱不入,謂我豈能如是修習。雖尚有餘能不能修未嘗思擇而不趣者,然此是說求解脫者,彼非此說。

正修精進之方法,可分四個步驟:()捨離障礙精進的違緣;()修積助長資糧的順緣;()依此二緣策發精進;()由此達到身心堪能之目的。 以下分別說明:

(一)      捨離障礙精進的違緣

1. 明所治品 ( 須先了解精進的違緣,知曉所需對治者為何 )

通常有二種人不能入道修行,第一種是明知道大乘之功德,自己也能修行,卻隨著懈怠而不去修;另一種是心性怯弱不敢去修,認為「我是沒辦法修的了。」除了這二種,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對大乘之功德或對自己要不要修,從來就沒有想過而沒有趣入的人。由於此處是針對求解脫者而言,所以根本沒想到要修行的那些人,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P308L1∼P308LL1初中有二破除怯弱。

初中有二,一推延懈怠,謂念後時有暇能修。二雖非如是,然於庸常諸下劣事,貪著覆蔽。如《入行論》云,「說其所治品,懈怠,耽惡事,自輕而退屈。」能生懈怠之因者,謂諸懶惰味著微樂,愛睡眠樂,不厭生死。如云,「懶惰受樂味,愛習近睡眠,不厭生死苦,當生諸懈怠。」有釋前二句文,謂明如何生起之相。

第一種人又有二種心態:一是推延懈怠,總是想著以後有空再修;次者雖非如此,然而因耽著享樂及無意義的下劣事,被貪心所障蔽而不修行。如《入行論》說:「精進所要對治的有:推延懈怠、耽著下劣惡事、以及自輕而退卻。這些都是不能上進之因。」產生懈怠的原因,就是懶惰、貪著眼前小樂、愛著睡眠之樂,以及對輪迴不感到厭離。如《入行論》所說:「懶惰、享受世間樂受、愛著貪睡之習;由於不厭患輪迴之苦,所以會產生種種懈怠。」前二句,是說明懈怠如何生起的行相。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修斷彼方便分三,初破除推延懈怠者,略有三種,謂已得之身速當壞滅,命終之後墮諸惡趣,如此人身極難再得。由修此三能除執為有暇懈怠,引發恆覺無暇之心。此三於前下士之時,已廣宣說。

2. 修習斷除精進違緣的方法

如何斷除精進的障礙?應從對治三種懈怠的過失做起。

(1) 破除推延懈怠

有三種方法:一思惟死亡無常,生命速當壞滅;二思惟死後墮諸惡趣;三思惟暇滿人身極難再得。透過這三種方法的修習,去除妄執「以後還有時間」的懈怠心,引發「已經沒有時間」的警覺心,而一心一意趕快修行。這個道理在前面道前基礎、共下士道時已經講過。

二破除貪著惡劣事業者,應觀正法,是能出生現後無邊喜樂之因,無義狂談掉等散亂,是能失壞現前大利,引發當來無義眾苦無依之處,修習對治而正滅除。如云,「棄妙善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2) 破除貪著下劣惡事之懈怠

應當觀察只有正法才能出生今生及後世無量樂因,而無意義的閒談、掉舉等散亂,不僅失壞今生大利,還為來生引發毫無意義的無邊大苦。以此思惟、修習對治,徹底去除對下劣惡事的貪著。如《入行論》說:「為什麼把能引發無邊喜樂的善妙正法丟棄一旁,反而沉迷於能產生無邊痛苦的散亂、掉舉呢?」

三破除退屈或自輕者,如是破除推延耽惡事已,雖於正法能起勇悍,然非以此便為喜足,應於大乘精勤修學,故應除遣於彼怯弱,謂念如我何能修證。此中分三,於所應得破除退屈,於能得方便破除退屈,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

(3) 破除退屈或自輕之懈怠

破除推延和耽著惡事的懈怠後,雖然對修習正法能發起一點勇悍心,但不能就此而滿足,必須更精進地勤修大乘學處,去除怯弱心,遣除「我一定沒辦法修證大乘法」的自輕心理。破除退卻自輕,又可分三點來討論:即破除所應得佛果的怯弱心、破除能得各種修成佛果方便的怯弱心、破除應安住於修道處所而行種種難行苦行的怯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