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2.11.22 課程預習

全廣 II  89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89/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21122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21122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21122/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卯一、忍之自性

                 卯二、趣入修忍之方便

                 卯三、忍之差別

                   辰一、耐怨害忍

                   辰二、安受苦忍 

                   辰三、思擇法忍

                 卯四、修忍時如何行

                 卯五、此等攝義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別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一、發勝解力

                       午二、發堅固力

                       午三、發歡喜力

                       午四、暫止息力

                     巳三、依止二緣發勤精進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辰三、思擇法忍

第三引發思勝解忍中勝解之境,略有八種。

三、思擇法忍

「思勝解忍」,是指對於某一法,依理依教,經過不斷地思惟抉擇後,得到決定解,生起不隨他轉之大信心,此即是法思勝解忍;一般要有了這個「思勝解忍」的基礎,才能真正安住於修行,得到與法相應的快樂。下面說明勝解的對境,略有八種:

一淨信境者謂三寶功德,二現證境者謂無我真實,三希樂境者謂諸佛菩薩廣大神力,此復有三,謂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及俱生力。

()淨信境:指淨信三寶功德。

()現證境:指了解、淨信以後,進一步如法行持,親自驗證二種無我的真實義。

()希樂境:希求之樂境,指諸佛菩薩的廣大威神力,這又包括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及俱生力三種。(俱生力是說由於宿生如理修持,到下一生時生而具足;實際要到八地菩薩以後,這些神力都是與生俱來的。)

四五取捨境者,謂諸妙行諸惡行因及此所招愛非愛果,此分為二。

()善取捨境:指應取的善因妙行,以及由此妙行的因而感得的樂果。

()惡取捨境:指應捨應斷的惡行惡業,以及由此惡業的因而感得的苦果。

六七所修境者,謂大菩提是應得義及菩薩學一切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此亦分二。

()()所修境:分指修持的目標與方法,第()指的是修行目標,即大菩提果;第()指能圓滿這個目標的方法,即菩薩一切學處是證道之方便。

八聞思隨行境者,謂所知境,卓巴師說為無常等,然《力種性品》說十二分教等正法,為第八種或應如是。

()聞思隨行境:即指所知境,祖師卓巴師說從下士道無常等法類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就,整個道次第的內容即是聞思隨行境;但有另外一種說法,《瑜伽師地論.力種性品》說十二分經教等一切正法,都屬於聞思所行境。此處宗大師並沒有明確說第八種境是哪一個,唯許十二分經教等,說「或者應該如此」。

P304L1∼P304LL3勝解之理波羅蜜多。

勝解之理者,謂如實知此諸境已,無所違逆數數思惟。

修學者對於上述內容,皆應如理修習勝解。所謂勝解,就是確實了知它真實的內涵,與正法相應不違,是經過數數思惟觀察,而得的決定知解。

安受眾苦及思擇法俱分八類者,如《菩薩地》所說而錄,特於思法此說極廣。

以上「安受苦忍」和「思擇法忍」之修習理趣,都分成八種類別來解說 (八種依處、八種對境),這是依據《菩薩地》所說而擇錄的,其中特別對如何引生法思勝解有詳細之說明。

卯四、修忍時如何行

修此等時如何行者。謂隨修一能堪忍時,皆令具足六種殊勝,具足六種波羅蜜多,唯除令他安立於忍,是忍施外餘如前說。

第四、如何修忍?該怎麼做 ?

修學任何一種忍時,都要結合六種殊勝 (所依殊勝、物殊勝、所為殊勝、善巧方便殊勝、迴向殊勝、清淨殊勝) 與六種波羅蜜多而修。譬如具足布施的忍辱,就是自己修忍,同時也以菩提心攝受他人安住於忍中,此即是「安忍施」;其餘五度,應知皆與前文「布施、持戒」所說相同。

卯五、此等攝義

第五此等攝義者。謂應隨念發菩提心,為行依止而修行者,是欲安立一切有情於漏盡忍所有根本,故須令此漸次增廣,大地諸忍作所願境而勤修習。

第五、此等攝義 (總結)

在一切時處做任何事情,都應隨念發菩提心這個根本,把菩提心當作行者修習的依止處。為了安立一切有情都能得到「漏盡忍」,也就是「無生法忍」的殊勝大利,必須依菩提心為根本去漸次增廣修習忍辱,並以地上菩薩修忍的境界作為所願境,努力精勤修學。

諸初發業所應學忍善了知已,如理修學。如於所說有所違越,應當精勤而令還出,若修此時捨而不修,恆為非一大罪所染,於餘生中亦極難修,最為殊勝諸菩薩行。

對於初發業菩薩所應修忍的內容,必須善巧、正確地了解,然後如理去實踐。如果有不如法或者違越學處的行持,應立刻努力懺悔還淨。若於修學之際輕忽這些墮罪,便會一直陷在眾多大罪的染污中,以至來生要想修習最殊勝的菩薩行,恐怕也難有機會。

若能視為勝道扼要,諸能行者現前修行,未能行者亦能於上淨修意樂,則如《妙手問經》所說,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而能圓滿忍辱波羅蜜多。

如果能把修學忍辱當作成就菩提道之扼要,現在有能力修行的部分應該馬上去修;暫時做不到的部分,也要先長養修習的意樂,發願將來一定要做到,這樣才能像《妙臂請問經》所說,花費少許力氣,歷經微小痛苦,就能圓滿忍辱波羅蜜多。

寅四、精進度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一、精進自性;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三、精進差別;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五、此等攝義。   今初

P305L1∼P306L2緣善所緣士夫義利。

卯一、精進自性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業。

第一、精進自性 (定義、本質)

所謂「精進」,是指把心專注在善所緣上,於修行正法與對治煩惱具有勇猛強悍的決心。《入行論》說:「精進,就是以歡喜、勇悍之心修行善法。」《瑜伽師地論.菩薩地》說,為了攝持善淨之法、饒益有情,對於行善心生歡喜,並勇悍、無顛倒地發起身語意三業。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者。謂應多思精進勝利不進過患,此若串習精進起故。其勝利者,《勸發增上意樂會》云,「能除諸苦及冥暗,是能永斷惡趣本,諸佛所讚聖精進,此是恆常應依止。此世所有諸工巧,及出世間諸巧業,若發精進非難得,智者誰厭精進力。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見昏睡諸過失,常發精進而安住,我為策彼而說此。」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的方法

想要在身心中生起精進力,應經常思惟、串習精進之勝利以及懈怠之過患,才能讓自己起心動念都自然而然地策發精進。精進之勝利,《勸發增上意樂會》說:「能夠去除一切苦惱及愚癡無知,能夠永斷一切惡趣根本,就是靠諸佛所稱讚的精進力,故應恆常依止精進、修習善法。不論世間工巧技藝,或出世間修行要竅,只要具足強烈精進心,沒有學不會的技術,也沒有修不成的要道,智者怎麼會厭捨精進呢?趣向菩提聖道的行者,看見昏睡、懈怠的種種過失,一定會恆常地發起精進,安住在正法上面如理地修行。為了策勵那些想如法修行的人,特於此說明精進的功德。」

《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進第一,謂依此故彼後得,精進現得勝樂住,及世出世諸成就。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精進度越薩迦耶,精進得佛妙菩提。」又云,「具進受用無能勝,具進煩惱不能勝,具進厭患不能勝,具進少得不能勝。」

《莊嚴經論》也說:「在所有資糧善品中,精進被稱為殊勝第一;因為依止精進,之後的其他功德也能跟著得到,包括禪定的勝樂、各種世間及出世間的種種成就。精進,能成辦三有財富,遮止十不善業,獲得善業清淨,圓滿下士道行業;能度越薩迦耶見,脫離輪迴痛苦,圓滿中士道行業;能盡斷二障,證得妙菩提果位,圓滿上士道行業。」又說:「只要具備精進力,就不會被世間的受用所耽著欺騙;不會被無明煩惱所障蔽;也不會受厭怠之心而退怯;更不會有得少而喜足的自滿。」

《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故諸如來稱讚精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具無厭大精進,不得不證皆非有。」又云,「非人皆喜饒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晝夜諸時不空度,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華極增長。」

《菩薩地》也說:「唯有精進,才是修證菩薩善法的最勝妙因,其餘善品都比不上,因此諸佛都盛讚精進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攝波羅蜜多論》也說:「如果任何時處皆能心無厭足、勇悍精進的勤修善法,卻說無法成就、證得,這是絕無可能的事。」又說:「精進的人,不僅能生功德,連非人也會對他歡喜護持;他能由此得到一切三摩地,安住在善法上,晝夜六時不空過,使得功德一直增長,資糧不會下劣、缺少;他能由此獲得聖賢之法所生的種種義利,就像種子很小的青蓮花,卻能快速增長,並結出繁茂之花葉果實一樣。」

過患者,《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若有一懈怠,此無一切法。」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一切白法悉當虧損,退失一切現時畢竟士夫義利。

至於不精進之過患,《海慧請問經》說:「懈怠之人,距離成就菩提會愈來愈遠,可謂遙遙無期;懈怠之人,從布施到智慧六度,空廢無成;懈怠之人,連自利都談不上,更不可能作出利他事業。」《念住經》也說:「須知眾多煩惱,根本原因就是懈怠;任何人一旦有了懈怠,等於退失一切善法。」如果不精進,且經常與懈怠為伍,那麼一切善法自然虧損耗盡,不要說會退失真正勝士夫所求的究竟果位,連眼前共下士的增上生利益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