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3.04.11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9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9/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30411d1.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30411/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寅五、靜慮度  

        寅六、般若度

          卯一、慧之自性

          卯二、生慧方便

          卯三、慧之差別

            辰一、通達勝義慧

            辰二、通達世俗慧

            辰三、通達饒益有情慧

          卯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卯五、此等攝義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寅一、四攝自性

        寅二、立四之理由

        寅三、四攝之作業

        寅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寅五、略為解說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卯三、慧之差別               

第三慧之差別分三:一、通達勝義慧;二、通達世俗慧;三、通達饒益有情慧  今初

辰一、通達勝義慧

謂由總相覺悟,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

第三、智慧之差別

智慧,以觀待菩薩學處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三種: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通達饒益有情慧。

一、通達勝義的智慧:是指透過義共相的比量或者現量證得的方式,通達了悟或者直接親證一切法無我真實性的義理(即指經由比量證悟空性或現量證悟空性的智慧)。

、通達世俗慧

第二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如《莊嚴經論》云,「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明。為自悟故應求內明,此是別義。又此一切皆為成佛故求,是為通義。

二、通達世俗的智慧:簡言之,即是精通五明之世間慧。如《莊嚴經論》說:「大乘菩薩如果不勤修五明智慧 (即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及內明等),很難證得佛陀一切種智。為了調伏眾生、攝受眾生,以及自我證悟,必須勤修世俗智慧。」此說明為了調伏外道眾生,菩薩行者必須通達聲明(語言、文字音韻、說話的善巧等)和因明(邏輯、理則,譬如找出問題、簡別原因、分析優劣及解決方法等)為了饒益內道眾生,必須通達工巧明(其他種種技術)和醫方明(醫學、藥學乃至咒術等治病強身之法);為了通達勝義、自我證悟,故須學習內明(宗教、哲學與修持的知識等)。以上是因應各別之目的而言,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成佛這個共通目的而修學世間智慧。

P330L1P330LL1第三通達大嗢柁南。

、通達饒益有情慧

第三通達饒益有情慧,通達能引有情現法後法無罪義利。

三、通達饒益有情的智慧:為饒益有情,菩薩行者須通達能夠引導眾生今生、來世皆遠離惡業,又能培植福德義利的事情。

卯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第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第四、正修慧時應該怎麼做

修學般若、或三慧 (即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通達饒益有情慧) 之任何一種智慧時都要結合六種殊勝(所依殊勝、物殊勝、所為殊勝、善巧方便殊勝迴向殊勝、清淨殊勝)與六波羅蜜多而修。譬如具足布施的般若,就是自己安住於智慧,同時也引導眾生進入智慧行列,此即是「智慧施」;其餘五度,如同之前所說。

卯五、此等攝義

第五此等攝義。雖有現證空性之慧,若無大菩提心,仍非菩薩之行,故應增長大菩提心為行所依,地上慧度修所願境,其能圓滿無上妙智資糧所有方便,謂發三慧,現應勵力而求多聞。若不爾者,違越學處罪所染著,諸餘生中亦不樂多聞不能學習菩薩學處。若於現法勤修開發智慧方便,能遮現法不學之罪,如《妙手問經》所說,餘生亦能速疾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第五、此等攝義 (總結)

總結來說,如果沒有大菩提心,即使具備現證空性的智慧,仍然不算是菩薩。所以我們必須以增長大菩提心為修行所依,以此為基礎,也幫助一切眾生獲得智慧;其次要以地上菩薩修慧的境界作為所願境,努力修學空性慧與大菩提心,令二者相輔增長。為了能圓滿佛陀之無上妙智,須發起聞思修三慧等各種方便來累積資糧,而眼前就應該從努力多聞開始。

不這樣做的話,等於時時違犯學處而不自知,如此長期為罪業染污,來生繼續寡聞,就更沒有機會修學菩薩學處了。如果現在就勤修開發智慧的方便,不僅眼前可以遮止不學的罪業,來生也能像《妙臂請問經》中所說,速疾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經咒二道棟梁,六度之中,修習靜慮之次第,尚似略存,修餘五度之次第,皆已隱沒,故於修行攝要及引發定解之方便,略為宣說。諸大經論所說,修習緣如所有及盡所有般若自性毘缽舍那之次第,及修習靜慮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後當廣釋。

六度可說是顯密二道之核心精要,其中有關修學禪定(靜慮)的次第,前人似乎還留存下來一點教法,其餘五度的修習次第都已隱沒不見,因此宗大師特別把六度之修行綱要及引發定解的方法,作如上概略地宣說。至於許多大經大論都談到修習如所有性(空性)與盡所有性(緣起)的觀品次第,以及修習靜慮自性的止品次第,在後面奢摩他與毘缽舍那專章中都會詳細說明。

凡菩薩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薩地》中,於六度一一之後,皆珍重宣說,故應了知,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眾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無上大嗢柁南。

凡菩薩成佛都須依此六度修持,在《菩薩地》中每講完一度,都會特別珍重叮嚀六度的重要性。要知道六度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的共同行處,是一切清淨善法的大海,是統攝修行宗要的無上綱領。

P330LL1P332L1如《菩薩地》四攝事應知。」

如《菩薩地》云,「如是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證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之因,名為涌施大寶泉池。又即如是所集無量福智資糧,更無餘果可共相稱,唯除無上正等菩提。

如《菩薩地》說:「六波羅蜜多是菩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所必須精勤修集的內容,故稱作大白法溟、或稱為大白法海。六波羅蜜多是一切有情、一切希願所要圓滿的因,故亦名為涌施大寶泉池。此外,六波羅蜜多能聚集無量福德與智慧資糧出生無上正等菩提的殊勝大果,再也沒有其他果實堪與它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