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6/12/04~2016/12/05

廣論頁/行  P17-L4~ P17-L8

廣論段落    雖無上說彼等眾過...思惟聽聞。」

手抄頁/行  2 P59-L5 ~ P63-L4

手抄段落    上面你一步一步... 要具六想。

音檔起訖    10B_1457~10B_2113

 2016  12月
 
 
 
 
6
13
20
27
 
 
 

 

【雖無上說彼等眾過,然聽聞時,所受文義不能堅持,】

上面你一步一步拿掉了以後,那麼很好了吧!聽過了記不住,也不想去記,那還是沒有用,還是沒有用!所以正規地來說,一定要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然後聽的時候,還要不要說拿我的想法去想,你一拿你的想法去想就不相應了。真正應該什麼呢?以菩提心相應的心,你曉得真正要學無上菩提,要學一切法。他現在在教,全心全意先聽懂了他說的什麼,照著他去做,這才是我們相應的。然後聽完了以後,牢牢地記在心裡面,這個是我們必須要的條件。

所以這個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上面,一開頭的就告訴我們,剛才那個偈子(「專視聽聞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人,應該有這種心情。就是全部的精神,全部精神它不是要瞪大了眼睛去看他,當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頭的話, (p64) 你自己不知不覺全部的精神啊,「專視」。這個專視,心志所在。換句話說,它真正重要的,心志在那裡,你眼睛可以閉上,但是你全部心志在那裡。有的時候,我們有人習慣聽得來勁的時候,全部精神瞪大了。我記得我那個時候剛開始的時候,我就跟仁法師,我這個聽了法,聽了,啊!全部精神在那裡,眼睛瞪得大大的。仁法師常常跟我說:「不要看我!」可是我過了一下,眼睛又瞪得大大的,實在是!以後慢慢地跟了他才曉得他為什麼說:「我晚上不能講法。」以後我發現哪,他晚上固然不能講,我也不能聽。我晚上聽了,我晚上也睡不著,全部精神貫注在那裡,你自然而然就歡喜,精神就提起來,到那時候躺在床上睡不著。

所以我現在感覺得很多人,聽了這個打瞌睡,那實在不相應啊!這個東西毛病,只是種種善根可以,你真正要聽法,不行的,專視!聽這個法。那個時候就要像什麼?像渴得不得了,啊,那是這樣,看見那個水,你說擺在那裡,你不去理它,會嗎?當然不會啊!然後那個時候,「一心入於語義中」,你全部的精神聽他,他講到哪裡,這意義把握住了,心裡就相應了。你能這樣的—踴躍。聽了法心裡歡喜,歡喜啊!「心悲喜」。佛法相應的必然情況。(編者按:《大智度論》偈頌,「專視聽聞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

(p65) 弘一大師走的時候,寫了一個偈子,叫「悲欣交集」!一點都沒錯,你到那個時候法相應的時候,就會有這種心情,你也說不上來,你到底是悲啊、是喜啊!說起來是又悲又喜,悲—聞法之太晚,喜—從今天開始。實際上那個心情很混雜的,但是的的確確跟它相應。那個時候這種情況應該說;反過來我們應該聽法,就應該有這種心情,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下面告訴我們,這麼如果像上面這種情況,

【由忘念等之所失壞,則其聞法全無大益,故須離彼等。】

在這種情況之下,聽聞這佛法,沒有大益。他寫那個「大」字很有意思,還是有一點好處的喲!佛法這東西真了不起啊!哪怕你討厭他,哪怕你在這個地方說辨別他:「是,你講了半天,老是講了半天,他自己呢?」哪怕你起了這個心,是,你起了這個心以後你要下地獄的,但是等到你地獄上面出來,還靠這個力量你又上來了。佛法之美啊,它必定有好處!必定有好處!但是要想得到大好處,卻得不到。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他得到大好處,每個人絕不希望聽聞了佛法,先下了地獄,回過頭來再生天哪,沒有這樣的事。所以我們要想得到這個真正的大好處,一定要把那個過失拿掉。那麼過失拿掉的這個針對的這個方法,所以叫對治。

(p66) 【此三對治,】

是什麼呢?

【經說三語,】

經上面怎麼說?

【謂善,諦聽聞,意思念之。】

聽的時候嘛好好聽,然後呢,好好地聽完了以後,要去如理思惟,這樣。

【此亦猶如菩薩地說,「希於遍知,】

你要希望得到這個,你一心好樂希求這個—徧知,正徧知,就是佛陀智慧。那怎麼辦呢?

【專注屬耳,】

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把耳朵聽在那裡。

【意善敬住,】

(p67) 這個意,你心意要善、要敬,安住在這個地方。

【以一切心思惟聽聞。」】

全部精神去聽,這個是論上面告訴我們的。完了以後,經上怎麼講啊?我們每看經典,尤其是大乘經,它一定說,比如哪一個人聽聞,啟發那個問了,佛陀就說:「善哉!善哉!」好極,好極,你問這個問題啊!然後呢他一定告訴我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這個話,不一定用這個方式,可是很多經典上面都說這個,「諦聽、善思」。平常我們看見那個佛經上面,好像這兩句話無關緊要的,場面話交代一下,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兩句話是何等重要!

所以本論的真正殊勝,列為四個大科,而這個是第三個主要的。你沒有這個前面的準備,告訴你這個正文沒有用。你有了這個準備,來了。根據哪裡呀?佛經上說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現在說,不要人講啊,自己可以看看佛經就看懂啦!那這種都是天才。天才是當然的,普通一般人是絕不可能。經裡面這個「諦聽、善思」,有這麼深刻的意義在,平常我們不了解;你了解了,你就做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步步向上了,步步向上了。那麼這個是斷器三過,這個過失要斷除掉。斷除了過失,然後呢,正面還要具足這個條件,要具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