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01/13~2017/01/14

廣論頁/行  P20-L7 ~ P20-LL3

廣論段落    《本生論》云...第二說法軌理分四。

手抄頁/行  2 P127-L2 ~ P130-LL6

手抄段落    《本生論》云...這個要了解。

音檔起訖    12B_0252~12B_0823

 2017  01月
3
10
 
 
 
 
 
 
 

 

【《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我這個卑鄙的、惡劣的行為,這個影子啊,欸!被這個法鏡一照,照出來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我該痛恨的、厭惡的地方。所以真正修行人,一定是這樣。豈不見六祖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管是印度,不管是中國,乃至於哪一個修道人都是這樣,真正修道人看不見人家過失,為什麼?看自己都來不及啊!等到你自己做好了以後,然後你看見別人,救人都來不及!這是千真萬確啊!等到你把人家救起來,你就成了佛了,然後你生生世世,永遠做這個工作,這一定的,所以我們下腳第一步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意極起痛惱」,這個痛惱幹什麼?痛惱我不成材,然後一心一意去趣正法。

【是如蘇達薩子,請月王子宣說法時】

前面那個蘇達薩子,請了月王子,月王子是個菩薩,他請他講法。

【菩薩了知彼之意樂,成聞法器而為說法。】

曉得他,欸,他夠這個條件啦!夠什麼條件?就是前面說的,我們一定要「斷器三 (p128) 過,具六種想」。所以佛在,尤其在大乘經典上面總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好好地聽啊,認真地聽啊,實實在在地聽啊!而且一再教誡,要兩個「諦聽!諦聽!」不要浮浮泛泛,不要馬馬虎虎。聽完了以後怎麼辦?「善、思、念、之!」這幾個字,修行的都在這地方。「善」,善為抉擇,去思惟,等到你思惟了以後,一心憶念。這個念是在思的後頭,有了這個念就是定慧跟著而來。定慧,那麼見了效了。你有了前面的準備,他才告訴你下面這個法,然後你自然相應,所以這個講說要這樣。這個地方就是聽,我們現在所以得不到好處的話,毛病前面已經指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覺得我好高興有這個機會,了解怎麼真正深入,毛病在何處,今天大家一起從這地方深入。

【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

總之,這個總結起來,整個的大綱,我們真正開頭的發心應該怎麼?我要為利益一切有情,要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要成佛。

【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

你要想成佛,這佛是果,那麼要種什麼種子呢?因地上面怎麼做呢?

(p129) 【因須先知,】

因當中你先必定要知道,知道了照著去做呀!

【知須聽法,】

要知道,一定要去聽啊!

【是故應當聽聞正法。】

要聽聞正法,那麼這個照著次第都來了。

【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這個聽的過程當中,他是照著先是聞法的殊勝利益,有了這個,然後自然而然啟發勇悍心。「勇悍」就是精進,所以叫「信為欲依,欲為勤依」,你聽聞了以後啟發信心,啊!覺得這個才是你真正希望好樂的地方。然後呢,你有了這個好樂心,緊跟著勤健的行為,精進的行為來了。然後去聽了以後,就照著去做。要照著去做的前面第一步的準備,就是這個—斷三過,具六想,這樣去真實地聽,這個是對於聽聞的道理。

(p130)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

說法的軌理,那麼,講應該怎麼講?講應該怎麼講?平常在大乘教法當中,這個講,有兩種方式:有一種是隨分隨力地講;有一種呢,等到你圓滿證得地講。佛陀這個是兩者是同時並行,雙管齊下的。講,固然你的究竟的目標,是幫助別人,所以最後一定講。那學的時候也講,就有兩個理由:一個,所謂對自己學來說,叫教學相長,你教別人,往往自己得到的好處比聽的人更多,這第一個。第二個,既然我們要修學的是大乘圓滿佛道的,所以你呀隨分隨力相宜的狀態當中,也多多少少講一點,因地當中也種下這個因,就是這樣。不過呢,這個差別要曉得,要曉得,自己到什麼程度可以開始講了,到什麼程度慢慢地把那個講的程度也可以加深,這個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