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01/27 (複習)

廣論頁/行  P16-LL2 ~ P17-L4

廣論段落    起敬專至誠...等起心有過失等。

手抄頁/行  2 P59-L5 ~ P63-L4

手抄段落    恭敬、專一、至誠... 一點用場都沒有。

音檔起訖    10B_0926~10B_1457

 2017  01月
3
10
 
 
 
 
 
 
 

 

說:

【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恭敬、專一、至誠,這樣地來淨化自己的內心,調善我們的內心,把心裡面的髒垢,徹底地淨除乾淨。這個時候,有個什麼現象啊?你不會論這些是非,就像個病人,一心一意地聽那個醫生招呼。我們現在是無明大病,聽那個佛、法、法師告訴我們這個法藥,然後一心一意去承事他,去聽聞,這就對了。前面就是告訴我們準備。夠不夠?嘿,還不夠。這個真正聽聞的前面,已經有了,後面這個正聽的軌理,究竟說起來,還是一個聽聞之前的條件。下面,說:

p. 17

【正聞軌理分二,① 斷器三過,② 依六種想。 今初】

「正聽軌理」,正式聽聞的軌理。實際上這個裡邊還有,還有的留到下面講,我們一 (p60) 步步講下去,自然會分得清清楚楚。所以現在好,沒錯,前面的障礙掃除掉了,用什麼方法?思惟聽聞佛法的殊勝利益,把自己不想去聽,不願意去聽的拿掉了。那麼聽的時候又是產生種種,不但得不到好處,而且啊反而反效果的,又淨化掉了,這樣。所以那個時候可以正式聽聞,又分兩方面:一個是障礙方面,另外一方面,反面的,正面的。反面的,自己的過失,叫「斷器三過」;正面的,還要具足這樣的條件,「具六種想」。

【今初,】

他告訴我們:哪三個過失呢?他先說明

【◎ 若器倒覆,】

這第一個。

【及縱向上然不淨潔】

第二個。第三個。

【並雖淨潔若底穿漏。】

(p61) 說倒了的器具,像那個杯子一樣的。這個杯子這樣擺,不行,那個法水進不去。然後它向上,但是那個杯子裡邊有髒的、有毒的,沒有用。然後你把它洗乾淨了以後,那個杯子下面有一個洞,漏掉了,也沒有用,這很明白。那麼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也是一樣。所以他說那個杯子,

【天雖於彼降以雨澤,然不入內。】

這是第一種情況。如果倒過來的話,盛那個甘露,不能,進不去。你把它倒過來,不再倒了,向上了。向上仰了,但是裡邊髒,

【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不能成辦餘須用事。】

你不能用這個東西派它用場。

【或雖不為不淨染污,然不住內,當瀉漏子。】

雖然沒有髒,然而不住在裡邊,漏掉了也不行。這個比喻,比喻什麼?比喻我們現在聽法的時候,也是一樣。

【如是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

(p62) 聽法的時候,第一個呢,「不屬耳」,就是根本耳朵沒放在這裡,而他在那裡聽法。我們呢,兩種情況,心裡面胡思亂想,乃至於有的人,平常我們上課有這種情況,在學校裡,老師上課,抽屜裡面拿了一本小說,就在看小說。不看小說,胡思亂想。等到你散亂心過去了以後,打瞌睡,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我們平常的時候聊天,聊了個起勁,叫你去睡覺,叫你不要聊天,做不到,可是聽法的時候,他就打起瞌睡來了,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這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業障,碰見這種情況,好好懺悔,好好懺悔。這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呢?

【或雖屬耳然有邪執,】

他耳朵聽見了,但是他心裡面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他這個「邪」是錯的,「執」,可以說兩種,可以說一種。他沒辦法跟那個法相順,他聽見了以後,這個聽不進,他有他的執著。也許他在這兒說:「哼!我在這兒可要學的參禪,他在這兒教我念佛,不行,不行,這個沒有用。現在這個時候你還講這個幹什麼!」諸如此類的事情,他心裡面總有他的。還有呢等起心,就是他聽了法,跟它相應起來的這種,他有他的特別的概念,這個裡邊有錯誤,沒辦法跟那個法相順。譬如像我剛才說的,我自己以前的這種經 (p63)驗,我自己的過失。這個法師真正告訴我們:「某人哪,你該怎麼辦……。」我心裡面怎麼想?「法師,你告訴我,我是個凡夫啊!」說多了,有的時候受不了,我乃至於跟他說:「法師啊,我還是個凡夫啊!」這個就是

【等起心有過失等。】

就自己執著在這個,牢牢地不肯捨棄自己錯誤的見解,就這樣。那這個是一點用場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