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says to apply these five to all ten
nonvirtues. (p176) 那麼這個上面特別說,因為這個、這個身口是有行為的,所以說得出來;那個意三業說不出來的,但是《瑜伽師地論》上特別說加行,所以這個地方根據它這個來源說明一下,說這個地方的加行是有它的來源的。那麼前面已經把那個加行的相告訴我們了,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的人家在分辨的時候、計的時候,他不說這個是加行,加行的話你看不出來呀!怎麼叫加行啊?現在是這個意念、這個動向,就是加行。繼續: As for the manner in which an action might constitute covetousness
that is not full-fledged, it is such covetousness when you give rise to
the following desires: 它下面就隨便地舉出一起,下面這東西雖然不圓滿,但是這種都是貪欲心。它所以這麼一個一個例舉的話,就告訴我們那個貪欲這麼容易犯,這麼容易犯。明明平常我們起心動念,你仔細地觀察觀察,都在這種情況當中。這世俗上來說,哎呀!看見他好啊,你覺得:「嗯, (p177) 怎麼樣啊,我要策使他!」或者別人東西變成我自己有,就這樣。 如果我們修行人的話呢,自己總覺得願意自讚,自己讚自己,把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功德誇揚出來,讓人家曉得,就這樣。平常我們往往不知不覺當中,很多地方有犯這種毛病。譬如說我們滿好在這地方,做一件事情,本來自己懶懶癱癱的,看見一個人來了,欸!做得起勁得很,為什麼?自己也說不懂,自己也說不出來。實際上呢,就是讓他曉得我在那兒很用功,很認真地做,這個心理本身就是這種心理。其實這種心理不僅僅是貪欲,這種心理還有很多毛病在裡頭喔,這個心理又是個妄語的心理,這個心理又是跟貪相應的,又是跟癡相應的。你隨便仔細一檢查的話,啊!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十惡當中轉哪!都在十惡當中轉。所以下面這幾點,雖然看起來好像非常簡單,好像很平凡哪,實際上你真正修行的時候,這個都是大學問,都是大學問喔! 所以我們每一個地方你要認真了解,了解了以後呢,最重要的要拿來去衡準自心。這個地方有一點注意!我們衡準了自心以後,我們會發現:「唉呀,我怎麼這麼差呀!」會有這樣的認識,那時候就好了。注意!不是叫我們衡準了馬上做到,你始終注意到:要衡準了,我認識它!那個時候你就有希望了。平常我們不認識總覺得自己還很好、還很對,那就完了,那就永遠沒希望!你自然覺得對的話,那你當然嘛,你對了,你還要學什麼? (p178) 你還要改什麼?所以你必定要先了解自己錯,了解了自己的錯,那個時候你才有改的機會。然後你改的話,你的善業成就了,結果好處是你的。現在你不了解你自己,人家告訴你,還自己賴,唉呀,還自己跟人家爭!對不起,這個業在,到那時候這個業啊,閻羅王救你不了,佛菩薩救你不了,這一點我們現在要了解的。所以了解了這一點以後,那時候我們自然會勤勤懇懇,自己找錯。 所以他前面一再告訴我們哪,修學佛法第一個要曉得病,曉得了病以後要找醫生,找了醫生以後要開那個藥,然後殷勤努力地如法修持。所以那時候拿這個法的鏡子照自己,發現自己:啊!說我身心上面這麼個差呀!那個時候才真正要咬緊牙關跟它鬥的時候。現在我們不是跟外人鬥,你不必跟人家去諍辯,要跟自己諍辯,說:「我怎麼這麼差,我一定要鬥過你!」那時候你就有辦法了,那個時候你就有辦法了。所以它後面有這種公案,那是祖師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啊!他就一天到晚自己為什麼咬緊牙關跟自己鬥。這個地方這幾句話,主要的就處處地方提醒我們這一點,那個是貪。下面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