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05.20 課程預習:親善知識(十一)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0513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0513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0513d3.php

廣論科判

甲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甲三.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 意樂親近軌理
    
己一. 總示
親近意樂
    
己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己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戊二.
加行親近軌理

丁四. 依止勝利

丁五. 未依過患

丁六. 攝彼等義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34L1P35L1下至唯從∼應如是想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寶雲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或無智解,或具尸羅或犯尸羅皆應發起大師之想。如於大師信敬愛樂,於親教師亦應信樂,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對於曾領受過法恩的善知識,即使只從他那裡聽聞到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也要心存感念。如果他有犯戒或其他過失等,也還是應該思惟他的功德,切莫看他的過失,同樣把他當成佛來看,毫無差別。《寶雲經》說:「若真正了解如法依止師長,可以使得我們的善業增長,無明、煩惱及惡業慢慢地減少,那麼不管這位親教師(和尚)的知識廣博或寡少,有智慧見解或沒有智慧見解,清淨持戒或犯戒,都應該把他看成佛。如同對佛那樣的淨信、恭敬、愛樂,對於親教師也應該這樣;對於軌範師(阿闍黎)也都應該把他們當作佛一樣的恭敬承事。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成佛的菩提資糧,未圓滿的都能圓滿,煩惱未斷除的都能斷除。懂得這層道理,才能歡喜奉行,對於種種善法就會照著師長說的去做,對於不善法就不會去做。」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猛利問經》也說:「長者!想要學佛求受聖教、以及修學讀誦的行者。無論是從那一位善知識那裡聽聞受持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或者是和集積菩薩正道資糧有關的內容,只要是跟法相應的,哪怕只是聽到最簡單的一個四句偈而已,都應該要如法的恭敬尊重這位善知識。而且恭敬的程度,應該是隨著他以多少語句文字、開示了多少的偈頌,就以多少劫的時間,盡心盡力的來行利養、恭敬和以種種的供具,承事供養這位善知識。長者!對於善知識,儘管做這樣如法的供養,尚不足以報答他的法恩,更何況是以不如法的方式來承事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