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12.09 課程預習:道次引導(六)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09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09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09d3.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11209/02.php

 

廣論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戊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己一、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己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庚一、正明因相 

               庚二、所為義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庚二、所為義

第二所為義者。若中下士諸法品類,悉是上士前加行者,作為上士道次足矣,何須別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別分三士而引導者,有二大義一為摧伏增上我慢,謂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許我是大士。

第二、建立三士道次第引導的原因及目的。

若說中、下士道的各種法類,都是修上士道的前行準備,那麼只要建立上士道一個次第就足夠了,何必再分別設立共中、共下士道的次第呢?

分別以三士道來引導,具有兩大意義:一是為了催伏增上我慢。就是自己還沒有生起共中、共下士夫的意樂,就自我承許是大乘行者了。那就是對整個道次第不清楚,才會導致增上我慢。

二為廣義上中下心,廣饒益之理者,謂上二士夫,亦須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脫。

二是為了能廣泛饒益上、中、下三士的眾生。這是指不管修學者的根器為何,都能因此而獲益。因為上士夫與中士夫也必須要修習希求增上生的下世法類和希求解脫道的中士法類。

P73L1∼P74L1故於所導∼堅固定解

故於所導上中二類補特伽羅,教令修習此二意樂,無有過失,起功能故。若是下品補特伽羅雖令修上,既不能發上品意樂,又棄下品俱無成故

所以本論雖然引導上、中二類的眾生,也都教他們修習共中、共下士的意樂,這樣的次第引導不但沒有任何過失,反而有助其在共中、共下士二道中獲得穩定基礎的功效。

如果只有一個上士道次,對下根器的眾生來說,因為入道之初無法生起上品意樂,又沒有可供學習的下士法類,結果上、下品都不能成就,這樣豈不可惜。

復次為具上善根者,開示共道,令其修習,此諸功德,或先已生,若先未生,速當生起。若生下下,可導上上,故於自道非為迂緩。須以次第引導心者,《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以黠慧寶師漸磨摩尼法喻合說,恐文太繁,故不多錄。

另外,對具有上根器的修學者來說,為他們開示共中、共下士道的內容,讓他修習;這些共道的功德,如果先已生起,可以繼續增長;如果還未生起,也一定能很快生起。所以,從「下下」的基礎開始修,可以引導修行者一直走向「上上」的境界,並不會因為從最下面起修,而迂迴延緩了證道的時間。

這種以道次第引導修學者的做法,在《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有舉聰慧的寶師,以漸次磨去泥垢、洗去雜質,最後才能使無價的摩尼寶珠發光,來作比喻。但恐文辭太繁,這裡不另摘錄。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龍樹菩薩說:「先開示能成辦增上生的共下士道法類,再進一步教導如何趣入決定勝(從共中到上士道)。因為得到了增上生的人天果位,才能漸次修證決定勝的佛果。」這說明了增上生道和決定勝道,必須依著次第引導的道理。

聖者無著亦云,「又諸菩薩為令漸次集善品故,於諸有情,先審觀察。知劣慧者,為說淺法,隨轉粗近教授教誡。知中慧者,為說中法,隨轉處中教授教誡。知廣慧者,為說深法,隨轉幽微教授教誡。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次第利行。」

無著菩薩也說:「菩薩為了引導眾生逐步修習善法,首先會審慎觀察眾生的根性。如果智慧低劣,就開示淺顯道理,為他講授和他相應的下士道法義;根器中等的,就開示中等道理,為他宣說中士道的教授;上等的利根者,就開示甚深道理,為他說明上士道深細的法要。這就是菩薩利益有情的次第教導方式。」

聖天亦於《攝行炬論》,成立先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次趣密咒漸次道理。攝此義云,「諸初業有情,轉趣於勝義,正等覺說此,方便如梯級。」

聖天菩薩也在《攝行炬論》中,建立了必須先學顯教的大乘發心,才能漸次趣入密乘的道理。總攝其內涵為:「從一個初修(顯教)的有情,逐步輾轉增上到修學無上勝義(密教),到最後成佛。佛陀說的方便法,就是循序漸進,其所引導之次第,就像拾級而上的階梯一樣。」

《四百論》中,亦說道次極為決定,「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此說道有決定次第。

《四百論》中也說,修道的次第非常重要。「先遮止一切惡行的非福業(共下士道);其次是破除我執,以超脫生死輪迴(共中士道);最後斷除一切見(上士道),懂得這個次第,才稱得上是善巧的修行人。」這也是說,菩提道是有其一定的次第。

敬母善巧阿闍黎亦云,「如淨衣染色,先以施等語,善法動其心,次令修諸法。」

馬鳴菩薩(敬母善巧阿闍黎)也說:「教化眾生,就像先要把布衣潔淨之後,才能進行染色一樣。攝受的次第也是先以布施等善法打動他的心,再漸次引導他步步深入,然後才能教他開始修學佛法。」 

月稱大阿闍黎,亦引此教為所根據,成立道之次第決定。現見於道引導次第,諸修行者,極應珍貴,故於此理,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月稱菩薩也根據這個教授說明了修道次第的法要。凡是修行人,能接觸到有關道次第的完整內容,都應該感到格外珍貴,要好好的思惟、了解,對整個道次第的道理應當獲得堅固的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