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課程預習:道次引導(五)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1125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02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02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11202/02.php
廣論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次為斷執二我縛故,以見決定無我空義。次應將護無謬修法,成辦慧體毘缽舍那。如《道炬釋》說,除修止觀,學習律儀學處以下,是為戒學。 修止獲得身心輕安之後,為了斷除人我執、法我執這二種執著的繫縛,須進一步在見解上修證空性義理,修習無錯謬法,以通達無我空性的正見,最終成就以毗缽舍那為體性的智慧。如《道炬論釋》中所說,除了修止和修觀,學習律儀以下的法類,都是戒學的範圍。 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為心學。毗缽舍那,是為慧學。復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福德資糧,依世俗諦所有之道,廣大道次。發起三種殊勝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資糧,依勝義諦甚深道次。應於此等次第決定,數量決定,智慧方便,僅以一分不成菩提,發大定解。 奢摩他也稱為「三摩地」,是定學,又稱心學;毘缽舍那,是慧學。整個的道次內容都包括在戒定慧三學裡頭。此外,也可以依照道體區分,奢摩他(定學)以下是方便分,是福德資糧,是屬於世俗諦所攝的廣大道次。發起聞慧、思慧、修慧等三種殊勝智慧,是般若分,是智慧資糧,是屬於勝義諦所攝的甚深道次。 修行者應該了解甚深、廣大二道的次第決定與數量決定的道理,如果僅以智慧分或方便分其中一分來修,是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的,必須二者兼具,修行者對此道理應該發起廣大定解。 由如是理,欲過諸佛功德大海,佛子鵝王是由雙展,廣大方便,圓滿無缺,世俗諦翅,善達二種,無我真實勝義諦翅,乃能超過。非是僅取道中一分,如折翅鳥所能飛越。如《入中論》云,「真俗白廣翅圓滿,鵝王列眾生鵝前,承善風力而超過,諸佛德海第一岸。」 了解這些道理後可知,想要以諸佛的功德超越生死苦海,身為佛子(菩薩)的鵝王需展開雙翼,一邊是廣大方便、圓滿無缺的世俗諦翅膀,一邊是通達二種無我真實義的勝義諦翅膀,依此雙翼的力量才能度越。若只取甚深(智慧)、廣大(方便)二道中的一分來修,就會像折翅的鳥,是沒有辦法飛越生死苦海的。如《入中論》所說:「就像鵝王展開雙翼,具備了清淨無垢的真實勝義諦,和廣大無遺的世俗諦,這兩個圓滿的翅膀(真俗二諦的兩種資糧),菩薩如鵝王在鵝群前引導一般,帶領眾生乘著善業(願心與行心功德)之風,飛越生死苦海,到達成佛的彼岸。」 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以若入密速能圓滿二資糧故。設若過此非所能堪,或由種性功能羸劣,不樂趣者,則應唯將此道次第,漸次增廣。 修行者以下、中、上三種共道淨治內心之後,就應該開始學習密乘了。因為學習密乘能使修行者快速的圓滿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如果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足,或者自己的習性太差,對學密乘還未生起好樂之心,那就應該好好地把本論(顯乘)的內涵,依照道次第,步步加深、加廣,把基礎打穩了,以待來日因緣具足再入密乘的學習。 若入密咒者,則依知識法勝出前者,依咒所說應當隨行,以總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說故。次以根源清淨續部,所出灌頂成熟身心。爾時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儀,應寧捨命如理護持。 如果進入密乘學習,首先要了解密乘依止善知識的軌理要比顯乘的更為嚴謹,所以皈依之後,一切應該照著密教所說的規矩去做。以一切乘來說,特別是密乘,它的依師是非常殊勝、重要的,所以這裡也特別鄭重的加以宣說。 特若受其根本罪染,雖可重受,然相續已壞,功德難生,故應勵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著。又應勵防諸支罪染,設受染者,亦應悔除,防止令淨,以三眛耶及諸律儀,是道本故。 如果違犯了根本戒,雖然可以重受,但是身心相續已經損壞,要再生功德就非常困難,所以一定要努力守護,不讓自己染犯到根本戒。不止如此,即使其他支分較次要的罪行也要小心防護不犯,若有沾染,也應立刻懺悔淨除,避免再犯,保持戒律清淨,因為三昧耶戒及其他律儀都是修道的根本。 次於續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隨其一種善導修學。此堅固已,若是下部無相瑜伽,或是上部滿次瑜伽,隨於其一應善修學。 有了這些基礎,才可以隨個人因緣來修學。如果一開始接觸的是下部(事部、行部、瑜伽部)
的有相瑜伽,就好好隨著上師的引導,努力去修,待有相瑜伽堅固之後,再進一步修習下部的無相瑜伽。如果一開始相應的是上部(無上瑜伽部),那就先好好地學修生起次第瑜伽,待所學堅固之後,再修上部的圓滿次第瑜伽。 《道炬論》說,如是建立道之正體,故道次第亦如是導,大覺口窩師,於餘論中亦嘗宣說。 《道炬論》中針對教法圓滿傳承、整個道種建立、及修行次第,做了重要的說明,本論乃依照《道炬論》為藍本,所以本論也照著這樣圓滿無缺的道次,步步來引導修行。大覺口窩師(阿底峽尊者)在其他的論典當中也曾如此宣說。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云,「欲得不思議,勝無上菩提,賴修菩提故,樂修為心要。已得極難得,圓滿暇滿身,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又云,「如犯從牢獄,若有能逃時,與餘事非等,速從彼處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時,與餘事非等,應當出有宅。」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中說,「想要證得不可思議的殊勝無上菩提,唯有如法去修行,而修行的重點就是策發菩提心。既然已經獲得這個難得的暇滿人身,來生也很難再得到,所以應該把握住機會精勤修行,不讓此生空過。」又說:「就像囚犯被關在死牢裡,一旦有逃跑的機會,其他任何事情都會立刻放下,一定拼命快速逃離。同樣的,我們現今正沉淪於生死苦海中,若有度脫的機會,怎麼可能再去忙無關緊要的小事?此刻再沒有比逃出三有火宅更重要的事了。」 又云,「皈依增上戒,及住願根本,應受菩薩律,漸隨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薩一切行。」又云,「方便慧心要,修止觀瑜伽。」 又說:「以大乘皈依、增上戒律、及發菩提願心為基礎,接著受持行心儀軌,也就是受菩薩戒;等到自己的心力逐漸增強穩固,再如理修學六度等菩薩學處,廣行菩薩一切行。」又說:「修行者真正要學的,一個是福德方便分,另一個是勝義智慧分;而修學的方便,就是修止觀相應。」 《定資糧品》亦云,「先固悲力生,正等菩提心,不著有報樂,背棄諸攝持。圓滿信等財,敬師等於佛,具師教律儀,善勤於修習。瓶密諸灌頂,由尊重恩得,行者身語心,清淨成就器。由圓滿定支,所生資糧故,速當得成就,是住密咒規。」 《定資糧品》中也說:「先堅固自己的大悲心,再發起真實菩提心。不耽著於輪迴中三有的快樂果報,遠離現前所有貪著難捨的東西。積聚及圓滿信、戒、聞、捨、慚、愧、慧等七聖財,恭敬上師等同佛。依師謹守戒律,並勤加修習正法。然後在上師處接受種種「瓶」、「密」等灌頂,修學能清淨身語意三門的密法,成為具器的弟子,而這一切都是由上師的恩賜得來。最後修習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使能迅速獲得圓滿成就,這就是修密乘的法要和軌則。」
其次,應依照上師的教導,接受本源清淨的密續灌頂;接受灌頂的目的是為了成熟身心,成為具器的弟子。灌頂時所受的金剛三昧耶戒及各種律儀,都應當如理遵守、捨命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