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12.30 課程預習:念死無常(三)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30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1230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11230/02.php

廣論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已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悉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壬二、修習勝利

        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修念死理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謂縱能至如前所說,爾許長邊,然亦不應執為有暇。謂無義中先已耗去眾多壽量,於所餘存,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少壯遷謝至衰耄時,身心力退,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時實為少許。

「思決定死」的第三種因相是,思惟活著的時候,不一定有時間修習妙法,死亡就已經到來。

縱然能像前面所說的活到百歲,也不要認為時間還很充裕,等以後再修。因為我們一直忙著世間一些無意義的事情,這就已經耗掉大部分壽命,剩下的時間,又大半在睡眠中度過;加上因懶惰、散亂而空過時日,從年輕力壯,一轉眼就到了老邁枯朽、身心衰退的老年期。這時候就算還想要修行,也已力不從心,所以說真正能夠修行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

入胎經》云,「此中半數為睡覆蓋,十年頑稚,念年衰老,愁嘆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從身所生多百疾病,其類非一亦能斷滅。」《破四倒論》亦云,「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此復初頑後老徒銷耗,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住樂人中眾生壽餘幾。」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餘能修法,尚無五載。」

《入胎經》中說:「人的一生當中,有一半的時間在睡眠。一到十歲是孩童時期,年幼無知,一般不會想到要修行。到了老年,差不多有二十年是年邁體衰,又已經無力修行。中間的少壯時期,因不停的忙碌,大部分時間是在心理憂愁,以及種種恚惱當中度過;再加上身體可能遭受種種疾病纏身、病苦煎熬,隨時還會送命,因此能修行的時間也就幾乎耗光了。」

《破四倒論》中也說:「人的壽命最長也僅為百歲,年輕時幼稚,老年時無力,只是徒然銷耗掉歲月而已;其餘的時間,也因為睡眠、病痛等因素而無法修行。所以真正能在安樂自在中修行的時間,實際上沒幾年。」伽喀巴祖師也說:「以西藏人平均年齡六十歲計算,除掉飲食、睡眠、生病的時間,真正能夠修法的日子,頂多不到五年。」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若死怨敵定當到來,無能遮止,何故愛著現法欺誑。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就算此生一切圓滿,到臨死前,也終將成為幻境一場,就像在夢中,醒來發現以前所經歷的種種歡樂景象已變成回憶。既然知道死主這個怨敵一定會來,而且沒有辦法阻擋它,那為什麼不早一點覺醒呢?為什麼還要貪著世間的一切,繼續被世法所欺誑呢?如果我們能這樣思惟,就會隨時發起誓願,下定決心修行正法。

如《本生論》所說而思,「嗟呼世間惑,匪堅不可喜,此姑姆達會,亦當成念境。眾生住於如是性,眾生無畏極希有,死主自斷一切道,全無怖懼歡樂行

應該照《本生論》中所說的來思惟 :「唉!世間的一切真是迷惑、顛倒啊!它們既不真實,也不值得喜樂,就好像歡喜地去參加一場盛大的姑姆達會(百蓮花會),最後也徒留夢幻般的回憶啊!然而眾生卻安住在這種無明的自性當中,居然對死亡一點也不怖畏,真是太奇怪了。當死主來到時,它會截斷掉一切生路,無論往哪裡去,都難逃一死,而眾生對這件事竟然全無畏懼,還是貪戀著世間虛妄的歡樂,這是多麼顛倒!

P81L1∼P81LL1現有老病∼必死之心

現有老病死作害,大勢怨敵無能遮,定赴他世苦惱處,誰有心知思愛此。」 《尼迦書》中亦云,「無悲愍死主,無義殺士夫,現前來殺害,智誰放逸行。故此極勇暴,猛箭無錯謬,乃至未射放,當勤修自利。」

面對當前大勢力的怨敵─老、病、死的步步逼害,我們既無法阻擋,又無處可逃。想到死後一定會墮入三惡道這種苦惱之處,誰還會有心思貪愛姑姆達盛會呢?」

透過以上的思惟,就會生起第一個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迦尼迦書》中也說 :「死主是沒有任何悲憫心的,而且它殺害眾生,是不講情面、也無需理由的。眼看死主隨時能取走我們的性命,凡是有智慧的人,誰還會放逸度日呢?所以,我們一定要趁著這支粗暴有力、而且方向絕對不會錯的「死亡之箭」,還沒有射發出來之前,在自己還有自主能力時,趕快努力的修學能圓滿自利的正法吧!」

癸二、思惟死無定期

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 謂今日已後, 百年以前, 其死已定。然此中間,何日而來,亦無定期,即如今日,謂死不死,俱不決定。然心應執死亡方面,須發今日定死之心。

如何修習念死的法門中,第二個根本─「思惟死無定期」。亦即思惟一定會死,然而什麼時候死,卻不一定。 從今天開始往後算,到一百歲以前,一定會死。但是在這個中間時段,死期什麼時候到來,我們無法確定 ,就連今天會不會死,都無法決定。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應該把心安住在「會死」的念頭上,發起「我今日必死」的心念。

以念今日決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則執不死方面,便專籌備久住現法,不能籌備後世之事。於此中間為死所執,須帶憂悔而沒亡故。

假如一直想著「今天不會死」,或「大概不會死」的心念,就表示我們的心執持在「不會死」的想法,於是便轉而專注於籌劃如何久住世間的事情。這麼一來,自然會忘記要為後世做打算。萬一在這中間,死亡突然降臨,由於尚未做好心理準備,內心必定滿懷憂惱悔恨而亡。

若日日中籌備死事,則多成辦他世義利。縱不即死,造作此事亦為善哉。若即死者,則此尤其是所必須。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損害大敵,從此時期至彼時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來,須日日中作其防慎

反之,若隨時想著今天會死,日日籌備著將死之事,為後世作準備,則多半能成辦後世利益。因為即便沒有死,但一直在為後世而準備,每天造作善業也是積集善法資糧;萬一不幸真的死了,更顯出及早準備死亡之事是絕對需要的。就譬如自己有個非常厲害的仇家,知道他一定會來傷害自己,只是不知道哪一天來,於是在仇家還沒有現身以前,我們必須隨時做好謹慎的防範,不能有絲毫鬆懈。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則能修作,所當趣赴後世義利,不更籌備住現世間。若未生起如此意樂,於現世間見能久住,便籌備此,而不修作後世義利。譬如若念久住一處,則計設備住彼所須,若念不住當他往者,則當備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如果每天都能生起「今日必死」的念頭,或者至少能經常憶念「今天多半會死」,就能為後世的利益,多修習一些善業,而不會只顧著今生而忙碌。假如不能生起「念死」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就會以為能久住世間,而忙著籌劃世間的種種事,就不會為後世的利益作任何準備。這個情況就好比,如果我們決定要在一個地方長住下去,就會去好好設計、裝潢房子,安置所需的一切設備。如果知道不會久留,且隨時會遷往他處,則會把心思放在下一個住所所需的種種準備。我們「念死」的心也是一樣,若隨時能為後世的利益作準備,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世間法上面。所以,每天都應該要發起念死之心。

P82L1∼P83L1此中分三∼能使增長

此中分三。思贍部洲壽無定者。總之俱盧壽量決定,諸餘處者,各各於自能住壽量雖無決定,然亦多數能得定限。贍部洲壽極無定準,劫初壽數,經無量年,今後須以滿十歲為壽長際,即於現在老幼中年,於何時死,皆無定故。

第二個根本─「思惟死無定期」當中,分三種因相來思惟。

第一種因相是,思惟南贍部洲人的壽量是不定的。在四洲裡面,北俱盧洲人的壽量是確定的,其他三洲的人的壽量都不確定。雖說不確定,但除南贍部洲之外,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兩洲的眾生,也多半能活到歲數的極限。只有南贍部洲人的壽量沒有什麼定準,很難知道大概可以活幾歲。南贍部洲的人在劫初 (這個世界成形之初) 時,壽命最長,可到八萬四千歲,到劫末時只剩十歲。不要說劫初、劫末,就看現在,隨時有人會死掉,是老的時候、幼童、還是中年時死亡,都不一定的。

如是亦如《俱舍論》云,「此中壽無定,末十初無量。」《集法句》云,「上日見多人,下日有不見,下日多見者,上日有不見。」又云,「若眾多男女,強壯亦歿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類胎中死,如是有產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漸次當趣沒,猶如墮熟果。」

這個說法,也如《俱舍論》中所說:「南贍部洲人的壽命不定,劫初時壽命無量,到劫末時壽命最長為十歲。」《集法句經》中提到:「有些人在上午還看到,下午就死了;或者下午還看到的人,隔天早上就死了。」又說:「很多男女,即使身強體健,也不一定能安享天年而死,有誰能保證年幼就一定能存活?有的人在母胎就死了,有的人在出生時、或是剛會爬,剛會走的時候就死掉;死者,有老、有少、也有中年人,只要時候到了就會死去,就像果實成熟後,就一定會落地一樣。」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我們平常應當多去想想有關死亡的所見所聞,如尊長、親屬、或朋友等,在壽命尚未抵達終點時,卻因為內、外死緣和合,竟然在心願未完成之前就過世了。想想自己也可能隨時會死,所以更應該數數思惟死亡無常,一定要發起念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