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2.03.31 課程預習:皈依三寶(七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20331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331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331d3.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20331/02.php

廣論科判

已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悉求後世之心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癸一、正明其境

        癸二、應皈依此之因相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癸一、攝分中出

        癸二、教授中出

          子一、別學

            丑一、遮止應學

            丑二、修行應學

          子二、共學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若於僧伽,或出家眾,持沙門相及於其相不罵不毀,又一切種不應分黨,視如怨敵,云汝等我等,應當敬重,猶如僧寶。《勸發增上意樂會》云,「希樂功德住林藪,不應觀察他過失,不應起心作是念,我是超勝我第一。此憍是諸放逸本,永不應輕劣比丘,一劫不能得解脫,此是此教正次第。」

對一切僧伽、出家眾、現出家相者、以及對修道者之行相,無論如何都不應辱罵與輕毀;一切時處都不應該說:你們那邊、我們這邊,而有宗派分別的想法;也不應將他宗的僧眾視為怨敵一般,應當等同僧寶一樣,心生恭敬。

《勸發增上意樂經》中說:「想要追求修證功德,才會離家而住在寂靜處,如此就不要觀察他人過失,不要起心動念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憍慢是放逸的根本,千萬不要看輕能力差的比丘;輕視的後果,就是縱使努力修行一劫,也無法獲得解脫。這就是聖教的次第。」(本來依照教法的次第,只要如實去修,即使根性低劣者也會慢慢成就,但若犯下輕視比丘的惡業則無法成就了。)

P109L1∼P110L1敦巴仁波卿極為切要。

敦巴仁波卿與大瑜伽師,見碎黃布在行路中,皆不輕越,抖置淨處,如是行持,應隨修學。自能如何恭敬三寶,則諸眾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如《三摩地王經》云,「作集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種敦巴尊者與大瑜伽師在路上看到碎黃布,(一般袈裟都用黃布做成,黃色是袈裟的顏色,故碎黃布代表著沙門相。)都不會輕慢地跨越過去,而是把碎黃布撿起來抖掉灰塵,再放到乾淨的地方。這樣恭敬的行持,值得我們學習。

由如是因感得如是果。我們如何恭敬三寶,將來就會感得眾生也一樣的恭敬自己。像《三摩地王經》中說:「造什麼業,得什麼果。」

子二、共學

共學分六,初者隨念三寶功德差別,數數皈依者。謂數思惟如前所說,內外差別,及三寶中,互相差別,並其功德。

下面說明共通的學處,分成六項:

() 隨時憶念三寶功德之差別,而數數皈依:依照前面所說,應經常思惟內、外道的差別,三寶相互間的差別、及其各自的功德。

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嚼噉之先亦當供養者。如《三摩地王經》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此是以獲飲食為喻,隨自所有一切樂善,悉應了知是三寶恩,由報恩德意樂供養。此中復二,謂供養事供養意樂

() 隨時憶念三寶恩德而勤修供養,在每次飲食之前,當先行供養:如《三摩地王經》中說:「今生得以受用飲食,都是來自於佛的恩德,愚癡凡夫卻不知要報答佛恩。」這裡是以獲得飲食為譬喻。我們應當了知自身所有的一切善樂,都是三寶的恩賜,因此應以報佛恩德的意樂而勤修供養。此事又分兩方面來說,一 是供養事相本身,也就是我們的行為;二是供養時的意樂。

初中有十,供養身者,謂親供養真佛色身。供養塔者,謂供為佛所建塔等。現前供養者,謂前二事,現自根前而設供養。不現前供養者,謂佛佛塔非現在前,普為一切佛佛塔故而設供養。又若於佛般涅槃後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數等,亦非現供。若共此二隨一之時,作如是念而供養者,謂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現前供養此二,亦即供養其餘三世一切諸佛,及供十方無邊佛塔。此是俱供現不現前。

供養的事相可分十種:前三種,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俱現前不現前的供養。供養的對象有二:供養身和供養塔。供養身,是指佛陀住世時,親自供養佛陀色身。供養塔,是指佛陀涅槃後,對著佛塔、佛寺做現前供養。

1、   現前供養:即親自在前面兩種供養對象─佛及佛塔之前供養。

2、   不現前供養:是指並非親自在佛及佛塔前供養,而是藉由觀想的方式,普遍緣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與佛塔而行供養。又如佛涅槃後,為了供養佛而建造一座或多座佛像及塔寺來做供養,這就是非現前供養。

3、   俱現前不現前的供養:既是現前供養,也是非現前供養的供養。是指供養的時候,我們以意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法性去做觀想供養,所以眼前供養的佛和塔寺,就等於供養三世一切諸佛,及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塔一般。這種供養含攝了現前供養與不現前供養,稱為俱現前不現前的供養。

論說初者獲廣大福,第二較前獲大大福,第三較前獲最大福。故於一佛,或佛像等,修供養時,應憶法性無所差別,先當遣意供養一切,極為切要。

論典中說:第一種現前供養可獲得廣大的福報;第二種不現前供養又比第一種獲得的福報更大;而第三種俱現前不現前供養的福報,比前二種可獲得的福報都更超勝,是最大福報。對一尊佛或佛像修供養時,應當憶念其法性無差別的道理。在法性相同當中,供養一尊佛等於供養一切佛;因此供養之前,應先作意觀想遍及法界諸佛及佛塔,這是極重要的。

P110L1∼P111L1自作供養當勤修學。

自作供養者,謂非由於懈怠懶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唯自手作。

4、     自作供養:施設供養時,不能因為懈怠、懶惰和放逸,而教他人去供,必須自己親力親為。

教他供養者,謂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諸有情貧苦薄福,無力供養,若教此供,當獲安樂,由悲愍心,唯教他供。

5、     教他供養:想到自己還有少許資財可作供養,其他有情卻生活貧困、福德不足、又無力供養;基於悲愍心,為了讓眾生獲得安樂因,於是教他們如何供養,並給他們物資,讓他們去作供養。

又亦勸他共供養者,謂自他俱共同供養。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6、     勸他共同供養:不只自己作供養,也教他人和自己一起作供養,這就是自他俱共同供養。自作供養、教他供養、及自他俱共同供養,這三種福報的大小,如前所說。第一種自作供養福報大,第二種教他供養的福報更大,第三種自他俱共同供養的福報最大。

財敬供養者,謂供種種衣服飲食臥具坐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薰香末香塗香華鬘伎樂及諸燈燭,敬問禮拜,奉迎合掌,唱種種讚,五支遍禮,右旋圍繞,又供田等無盡奉施,又供摩尼耳環臂釧,諸莊嚴具,下至供養諸小鳴鈴,散諸珍奇,纏寶縷線,供養諸佛,或佛塔廟。

7、     財敬供養:是指恭敬的外財供養。供養各種衣服、飲食、臥具、坐具、醫藥等養護身體所需品;供養薰香、末香、塗香、花鬘、音樂、燈燭等莊嚴佛身所需物;以及問訊禮拜、合掌迎請、唱頌讚偈、五體投地禮敬、右旋繞佛等行儀;還有供養田地等資財、或供養摩尼寶珠、耳環、手環、臂釧等莊嚴飾具;甚至供養一些小鈴噹、奇珍異寶、金絲銀縷等供品來禮敬、供養諸佛及塔廟。

廣大供養者,謂以如是利養恭敬常時供養。此復有七,謂所供物,眾多微妙現非現前自作教他至心歡喜猛利勝解,而為供養,復將此善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8、     廣大供養:就是恆常以恭敬心行供養之事,而此供養應具足七種行相,最後並將善根迴向法界眾生共同獲得無上菩提,這叫做殊勝廣大供養。七種行相指所供物眾多、微妙、現前、非現前、自作教他、至心歡喜、猛利勝解

非染污供養者,謂不由輕蔑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養,殷重供養,不散漫心而設供養,不以貪等雜染供養,不於信佛國王等所為得利敬而為供養,以隨順物而設供養。隨順物者,謂諸淨物,遠離不淨,雌黃所塗,酥所灌洗,局啒羅薰,遏迦花等及諸所餘非清淨物。

9、     非染污供養:不因為馬虎不用心、放逸、懈怠等理由,自己不供養,卻教他人做,應該要親手去供養;並以殷重、不散漫的心去供養;不因為貪等煩惱而作供養;更不因屈於王威、或覬覦得利才作供養;能以隨順物來作供養;以上都稱為非染污供養。隨順物,是指清潔乾淨的供物,如不塗雌黃、不用酥油灌洗、不薰黑香、不用有毒刺的艾花、以及其他種種不淨物皆不要供。

又若如是財物供養,自無所集無從他求,應於一切世界之中,所有如來諸供養具,以歡喜俱及於廣大勝解俱心,周遍思惟,一切隨喜少用功力,而修無量廣大供養,攝集菩提廣大資糧,恆常於此以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修學。

以上所說的財物供養,若因為自己貧窮、匱乏,不要勉強外求,就觀想十方一切如來法會當中,有無量無邊的天人、聖眾,在供養諸佛菩薩;我們只要帶著歡喜心、廣大勝解心去普緣這ㄧ切,並隨喜、讚歎他們的供養和功德,就等於花費少許力氣,修習了無量廣大供養,也積集了廣大的菩提資糧。所以我們應該恆常以真誠、善心、歡喜心去隨喜他人行善。

P111L1∼P112L1又如《寶雲經》至極堪惜。

又如《寶雲經》及《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無主攝持諸華果樹及珍寶等,亦當供養

又如《寶雲經》及《建立三三昧耶經》中所說的「無主供養」,一切無主攝持之物,比如野花、果實、及珍寶等等,也可以當作供養物。

正行供養者,謂於下至搆牛乳頃,精勤修習四無量心,四種法集,隨念三寶,波羅蜜多,及能勝解甚深空性,無分別住,於淨尸羅,起防護心,於菩提分,六度四攝,精勤修學。若能由此十種供養供養三寶,應知是名圓滿供養

10、       正行供養:依教修行就是正行供養,是十種供養裡面最殊勝的供養。無論何時都應當憶念著正法,即使只有擠牛奶這麼短的時間,也要把握機會勤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靜)、隨念三寶功德、修持六波羅蜜多、了悟甚深的空性義理、安住無分別念;淨修尸羅、防護根門;修習三十七菩提分、六度四攝等學處。

若能以上述十種供養來供養三寶,就稱為圓滿供養。

由如是等,興供養時,有六意樂,能於三寶隨一之所,少分思惟,而生無量廣大果利。一者無上大功德田二者無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猶如鄔曇妙華極難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六者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作是思惟而設供養。此等是如《菩薩地》說而正摘錄。恆常時中,於如是等隨應而行,若遇佳節及大時會,當隨力能修妙供養。

以上所說是供養的加行;下面要說明供養的意樂。

供養的意樂,分為六項。供養時,若能於佛、法、僧三寶之中擇一來略略思惟,就能夠感生無量無邊廣大的果利,何況是憶念三寶全部。因為第一,三寶是無上的功德田,ㄧ切功德從三寶而來。第二,三寶對眾生具有無比恩德。第三,三寶是一切有情中最尊貴的。第四,就像千年ㄧ出的鄔曇花,三寶是無比的珍貴難遇。第五,整個三界之內,佛法僧三寶是獨一無二的。第六,三寶是一切世間、出世間圓滿的根本;應該用這樣的意念施設供養。

以上是供養的六種意樂,內容摘錄自《菩薩地》。我們應該隨分隨力地恆常作供養,遇到重大節慶和特別的時日,更要好好地廣修上妙的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