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2.04.07 課程預習:皈依三寶(八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20407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407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407d3.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407d4.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20407/02.php

廣論科判

已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悉求後世之心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癸一、正明其境

        癸二、應皈依此之因相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癸一、攝分中出

        癸二、教授中出

          子一、別學

            丑一、遮止應學

            丑二、修行應學

          子二、共學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復次恆須受飲食故,爾時若能首先供養無間缺者,少用功力,而能圓滿眾多資糧,故隨受用淨水以上,應以先首至心供養。此復非以糕之瘀處,菜葉黃處,是須擇其妙者而供。

日常生活中,由於我們每天都會進食,若能養成進食前先作供養的習慣,這樣只需花少許力氣,就能累積圓滿廣大的資糧。自己受用的任何東西,哪怕只是一杯清水,都應該先行以至誠心供養三寶。還有,供養時應注意不要拿已經腐壞、或者不新鮮的物品作供養。譬如發霉的糕點、發黃的菜蔬等;應該要選擇最好、精妙的食物來供養。

又供茶時,現一切人,如洒揚塵,唯彈少許,不成供養,是霞惹瓦語錄中出。譬如有一極肥沃田,至下種時而不下種,任其荒蕪,如是廢止,實生不忍。如是能生若現若後一切善樂,最勝福田。於其四季一切時中,常恆無間,堪種一切善樂種子,復應於此如經說云,「當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極堪惜。

現在有些人在供茶時,像是灑水壓灰塵似的,只是用手指沾一點茶水象徵性的在空中彈一下當作供養,霞惹瓦祖師的語錄中有說,這樣不成敬意,不是真正的供養。譬如有一塊非常肥沃的田地,到了播種的時節,卻不播種,任由它荒蕪,最後變成廢田,這樣的浪費實在讓人心生不忍!現在我們眼前就有三寶這一塊能夠生出今生、後世以及究竟一切善樂的最殊勝福田。一年四季的任何時間裡,我們應該恆常不間斷地種下一切善樂的種子,這樣就能累積廣大福報。更應該如經中所說:「以信心的犁,來耕耘這個福田。」假定連這點都做不到,豈不可惜。

P112L1∼P113L1故如《讚應讚》∼造次亂言。

故如《讚應讚》云,「如尊之福田,三世間非有,施處尊第一,是淨令座淨。猶如虛空界,橫豎無邊際,於尊為利害,異熟無盡際。」於最勝田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無賢善相故一切時,當勤精進供養三寶

如《讚應讚》中所說:「像世尊這樣尊勝的福田,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間都絕對找不到,能供養世尊是最殊勝、第一的;由於世尊就是最清淨的福田,祂能使在座弟子也得以清淨。佛陀的功德事業如同虛空界般沒有邊際,眾生若是在三寶的福田當中,種下一點善的、或惡的種子,其感得的異熟果報也同樣是沒有窮盡的。」三寶是最殊勝的資糧田,可嘆凡夫卻視之不如世間普通的田地,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福報、賢善不足的緣故。所以,我們應該在一切時,都精勤地供養三寶。

若如是行,由於勝田種善根力,於諸道次,慧力增長。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如果能這樣精勤地供養三寶,在最殊勝的資糧田種下善根,當善根增長後,對於一切修道的次第和內容,很快的就能趨入,慧力也能不斷增長。因此,對於聽聞佛法之後,卻不能憶持;思惟義理之後,卻不能融會了解;修習正法之時,卻不能生起證量;這都是因為智慧太差的緣故。這種情況之下,更要依止三寶的福田力,努力勤修供養,這是最重要的教授。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詩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雖小極增長。」又如說云,「供養亦復不賴其物,是在自信。」若有信心,用曼陀羅及諸淨水,並無主攝諸供具等,皆可供養,無餘財物,應如是行。

就像馬鳴菩薩所說:「我會具有作詩論著的大善根,就是因為依止三寶而獲得智慧之故;如同夏季的江河,一開始水量雖小,等到山上的積雪融化下來,水量就會迅速暴漲起來。」又說:「供養圓滿與否,最主要的不在供物,而在淨信心。」如果具足信心,縱無財物,也可以用曼陀羅和一些淨水、甚至無主物,都可以拿來供養,同樣的可以積聚福德資糧。因此,在缺乏財物可作供養的情況下,應該這麼做。

如現實有而不能捨,作是念云,「我無福德極貧窮,諸餘供財我悉無。」等同博朵瓦云,「於一穢螺盃中,略擲少許香草,念云,『栴檀冰片妙香水。』是諸生盲欺明眼者。」

如果實際上有能力,卻因為慳吝捨不得,還故意說:「我因為福德不夠、又極為貧窮,所以完全沒有多餘的財物可作供養。」那就錯了。這就如博朵瓦祖師說的:「在一個骯髒的杯子裡裝一點水,隨意丟進一些香草,還煞有其事的說:『這是栴檀冰片妙香水。』簡直是瞎子欺騙明眼人的行徑。」這個萬萬不可以。

又如樸穹瓦云,「我於最初供養香草,其氣辛辣。次有四合長香供養,其氣甘美。現在供養,若沉水香、嘟嚕迦等,其氣香馥。」若於微供輕而弗供,則永生中終是唯爾若縱微少,發起殷重,漸得上妙,應如此師行持修學。傳說此師每配一次,須用二十二兩金之香。

應該像樸穹瓦尊者一樣無諂供養:「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能供得起香草,它的氣味比較辛辣;後來慢慢積了點財富,便改用氣味比較甘美的四合長香作供養。現在有能力了,可以用氣味香馥濃郁的沉水香和懷香來供養。」假如因為供物微劣而不作供養的話,那麼這輩子固然如此窮耗下去,卻也白白浪費了宿生的善根,下一世就更沒有機會了。反之,就算供品微不足道,只要供的時候是以至誠殷重心去作供養,因為福田力的緣故,未來會逐漸感得上妙供物可作供養。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效學樸穹瓦尊者的行誼。傳說後來樸穹瓦尊者每配製一次供養用的最上等的香,需花費二十二兩金子。

若諸已得資具自在大菩薩眾,尚化其身為多俱胝,於一一身,復各化現百千等手,往一切剎,經無量劫,供養諸佛。諸由少許相似功德,便生喜足,云我不於此上希菩提者,是於正法極少知解,造次亂言。

如果連已經獲得資具自在的大地菩薩們,尚且要化現為百千萬億身相,每一身又化現有百千隻手,以無量劫的時間前往一切剎土供養諸佛;我們不過做了一點點的相似功德,便沾沾自喜說,「我不必在供養上希求菩提,我只要靠自己努力修習就可以了。」其實這種人對正法根本不了解,才會胡言亂語啊!

P113L1∼P114L1以是應如∼而得解脫。

以是應如《寶雲經》中所說而行。如云,「應當聽聞諸契經中,所有如是廣大供養廣大承事,由其最勝真實善心增上意樂迴向諸佛及諸菩薩。」

所以,應依照《寶雲經》所說的去行持。如經中說:「應當多聽聞經論中有關如何修習廣大供養、廣大承事的內容,策發自己最殊勝真實的善心,並以增上意樂如理如法去行持,最後再把供養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及一切諸佛、菩薩。」

第三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於是道理者。謂由悲愍,隨能安立諸餘有情令受皈依

「共同學處」的第三項。

() 以隨念大悲心的緣故,應該也使一切眾生都得到皈依。自己皈依以後,由修學悲愍心,時刻心繫眾生,並隨力引導眾生也皈依,希望他們也獲得究竟的離苦得樂。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謂隨作為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應依三寶及興隨順三寶供養,於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三寶邪道等儀,一切時中應當至心皈憑三寶。

() 皈依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有什麼需要,都應該要先供養、啟白三寶,而不再用世間其它的種種方法。這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不論遇到何等緊要的大事,都應依止三寶並作隨順三寶的供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依止與三寶相違的邪道等儀式。於一切時,所有作為都應至心皈依憑仗三寶,依三寶的教誡來行事。

第五由知勝利,晝三夜三,勤修皈依分二,一攝分所出勝利,二教授所出勝利。

() 了解皈依的殊勝利益後,不管是白天(晝三時)、晚上(夜三時),任何情況下都應勤修皈依。

有關皈依三寶的殊勝利益,可分為兩種傳承來闡釋,一個是由《攝分》所出 (相宗),一個是由教授所出 (性宗)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一獲廣大福者,如《無死鼓音陀羅尼》云,「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1、首先說明由《攝分》所出的皈依勝利。

在《攝抉擇分》中有提到皈依三寶的勝利,可分為兩個四聚(子目) 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就是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三摩地、獲大清淨。

(1)獲廣大福。如《無死鼓音陀羅尼經》中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正法功德不可思議,聖僧功德不可思議,如果相信三寶的信心同樣不可思議,那麼所感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攝波羅蜜多論》中也說 :「如果皈依三寶的福德有形色、可以衡量的話,以三千大千世界作為容器,都無法容納得下。就如同大海水藏,是無法用手握來測量的。」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皈依佛者,此是人所得。」於餘二寶亦如是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2) 獲大歡喜。如《念集經》中說:「能在日夜當中,經常隨念佛寶功德,如法皈依佛陀,這只有暇滿的人身可以做到。」其他的法寶和僧寶,也是同樣的道理。若能作意思惟「我現在不但獲得了暇滿人身,又有機會能依止三寶,實在是善妙難得。」想到這個殊勝的利益,就會不斷增長心中的歡喜。

(3) 獲三摩地。由皈依而獲廣大福,這就是我們的資糧,當我們修戒定慧時,就會很容易趨入,也容易獲得定慧以上的成就。

(4) 獲大清淨。皈依三寶之後,努力修習三學,由定學、慧學以上的成就,而獲得解脫,得到大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