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2.07.21 課程預習:深信業果(十二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20721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721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721d3.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20721/02.php

廣論科判

已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悉求後世之心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壬一、思總業果

          癸一、正明思總之理

          癸二、分別思惟

        壬二、思別業果

          癸一、異熟功德

          癸二、異熟果報

          癸三、異熟因緣 

        壬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癸一、總示

          癸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除遣此中邪執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壬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第三思已禁止道理中分二,一、總示,二、特以四例淨修道理。今初

癸一、總示

P142L3〜P143L2如《入行論》〜全無解脫。

如《入行論》云,「苦從不善生,如何定脫此,我晝夜恆時,理應思惟此。」又云,「能仁說勝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謂既了知黑白業果,非唯了知即便止住,應數修習,以此是為極不現事,極難獲得決定解故。

如《入行論》中所說:「 苦果是從惡業所生,要如何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是我們晝夜都應該思惟的道理。」又說:「勝解世尊所說的業果道理,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而這個根本,是從恆常地修習異熟果的道理來的。」既然清楚的知道了黑白業果的道理,不能只是懂得了就停在那裡,應該反覆思惟、勤加修習,因為業果是極隱晦法,並不是我們以肉眼可以現見到的,這也是業果很難獲得決定信解的原因。

此復如《三摩地王經》云,「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於如來語,應修深忍,若未於此獲得真實決定信解,任於何法,悉不能得,勝者所愛,決定信解。如有一類,說於空性,已獲決定,然於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謂即見為緣起之義,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

又如《三摩地王經》中所說:「縱使天上的月亮、星星都墜落下來,山河大地完全崩壞離散,整個虛空界中所有景象都可能變得面目全非,然而世尊也絕不會說非諦實語。」我們對佛陀的教言,要修深忍信。如果對佛陀說的業果道理,不能獲得真實定解,那麼修學任何法,都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也不可能得到諸佛所歡喜的決定信解。如果有一種人,他對於業果道理還沒有生起信解,卻自稱已經完全了達空性,像這種輕忽業果、不謹慎行持的人,可以斷言他對空性的了解是顛倒錯誤的。因為真正已達空性正見的人,知道空性即是緣起,正因為一切法無自性,所以一切法都是因緣而起。因此,了達空性應是對於業果產生定解的最大助緣,它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即彼經云,「一切諸法如水月,等於幻泡陽燄電,雖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諸業終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門賢妙,微細難見佛行境。」是故應於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解,一切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唯是開啟諸惡趣門。

如前經《三摩地王經》中所說:「一切諸法如水中月影,像夢幻、泡影、陽燄、閃電一樣,似有非真、迅速遷滅。眾生死後雖然往生他世,然而實際中卻找不到任何一個有自性的有情。雖然『我』非實有,但所作的業果作用卻不會失壞,由黑、白業所引生苦、樂的異熟果並無絲毫錯亂,此中理趣是非常微細深妙的,我們眾生的確很難理解,只有佛陀的真實行境才能清楚明白。」因此,我們應該對黑白二業,以及各種因果緣起法則善加修習,產生定解,並日夜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門,由此截斷通往惡趣之因。如果我們不先對業果差別有正確的認識,即使稍稍懂得一點法義,就隨著自己的慢心放任三門隨境而轉,如此無異是開啟三惡趣之門。

《海問經》云,「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諸險惡惡趣,顛倒墮落。一法云何?謂於諸善法觀察思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若能如是觀相續者,諸先覺云,此因果時,校對正法,全不符順,於此乃是我等錯誤,全無解脫。

《海龍王請問經》中記載:「佛告訴龍王:菩薩只要能把握住一種法,就能夠截斷轉生惡趣之路,免於顛倒墮落。這『一法』是什麼呢?就是觀察思擇一切善法,心中時時想著,我該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分分秒秒?」若能如此觀察自己的身心相續,就會照見平日三門與因果相違的過失。前輩大師們說過:透過業果正見來觀察自心,若能覺察到自心與正法完全不相應,就能認識到原來自己過去所思所行是錯的,而憑這種相續,將來完全沒有解脫的希望。


 

P143L2〜P144L2校對業果非入山中。

校對業果,是觀順否,若以法校自相續時,全無符順,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為智者。《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為智者。」

若校法時,與法乖反,猶如負屍,自妄希為法者,智者,淨者,極頂,是為下愚。《集法句》云,「若愚思為智,說彼為愚癡。」故其極下,亦莫思為於法已解。

對照業果,是為了觀察自心與正法是否符順,如果發現自心相續完全不符順正法時,還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的錯誤,這是智者。《集法句》中說:「如果愚者卻有自知之明,那這個人實際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相反的,若是以正法校對自心時,明明與法相違,自己的身心猶如行屍走肉一般,卻妄言自己對法有希求心,是有智慧、清淨、至高的修行人,這才是最愚蠢的人。《集法句經》中說:「如果愚痴的人自認為是智者,那就是真正愚痴的人了。」所以,自己再差再差,也不要自認為對法已經完全了解。

又博朵瓦則引此《本生論》文觀察相續,如云,「虛空與地中隔遠,大海彼此岸亦遠,東西二山中尤遠,凡與正法遠於彼。」此說我等凡庸與法,二者中間,如彼諸喻,極相隔遠。此頌是月菩薩從持善說婆羅門前,供千兩金,所受之法。朵壠巴亦云,「若有觀慧而正觀察,如於險坡放擲線團,與法漸遠。」

博朵瓦大師在談到如何觀察自己的身心時,曾引《本生論》中的偈頌,說:「虛空與大地間相隔遙遠,大海的此岸到彼岸也相隔遙遠,東西二山之間相隔更遠,而凡夫心與正法的距離,則遠遠甚於以上譬喻。」這段話顯示,我等凡夫與正法之間,正如以上諸多譬喻,相隔是極端的遙遠。這個偈頌是月菩薩供養了千兩黃金,從一位持善說婆羅門那裡所得到的法教。祖師朵壠巴也說:「當具有觀察慧的智者,以法真實觀照自心時,就能覺察到自心和正法相距越來越遠,如同在險坡上擲放的線球,將會越滾越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