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2.09.29 課程預習:思惟苦諦(二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20929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20929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20929/02.php

廣論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癸一、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癸二、正修苦諦

            子一、思惟生死總苦

              丑一、思惟八苦

              丑二、思惟六苦

              丑三、思惟三苦

            子二、思維別苦

              丑一、三惡趣苦

              丑二、人苦

              丑三、非天苦

              丑四、天苦

                寅一、欲天三苦

                寅二、上二界粗重苦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辛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己二、彼生起之量

  己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己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入行論》云,「雖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若心散亂修,佛說無義利。」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

《入行論》中說:「雖然日以繼夜修習、唸誦、苦行等等,如果帶著散亂心而修,世尊說這樣得不到利益。」以散亂心所作的一切善行,能獲得的果利非常少。又如《修信大乘經》中所說:「善男子!世尊藉由這些不同的門徑,宣說菩薩們不論有何種信解大乘以及由大乘出生的功德,要知道,一切功德都是由不散亂心,正思惟法義所致。」這裡所說的不散亂心,就是指除了專注在善所緣之外,不向其他所緣散亂。又法、義二字,是指大乘經典中的文句和內涵。

正思惟者,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缽舍那或其隨順。

正思惟,是指以觀察慧數數思擇法義。由這段經文顯示,不論修習何種功德之法,都必須具備這兩個條件:心不散亂()和觀察思擇()。所以說,要成辦三乘的一切功德,皆需此二條件:()除了一心專注於善所緣,心不緣其餘散亂處之真實奢摩他(),或奢摩他的隨順(定之隨順) () 善巧觀察善所緣境,辨別如所有性(性空)和盡所有性(緣起)之真實缽舍那(),或者缽舍那的隨順(慧之隨順)

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缽舍那所得之果。」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這也如《解深密經》當中,佛對彌勒菩薩所說:「慈氏!不論聲聞、緣覺、菩薩或如來諸佛,所有世間及出世間的一切善法,應知完全都是由奢摩他、缽舍那所成就的果。」由此可見,若無真實止觀及止觀隨順,那麼三乘的一切功德,亦即止觀的果,必不能得。

如是八苦之中,初思惟生苦分五。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接下來說八苦的內涵。

八苦: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及五蘊熾盛等。八苦中第一個是生苦,生苦又可以分五:()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

()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此指地獄眾生、一向唯有苦的餓鬼,和胎生、卵生這四類,在最初受生時,便為無量猛苦逼迫而生,故生即受苦。

()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是指三界一切諸行都在行苦當中,眾生一出生即為煩惱種子所隨,有不能自主的痛苦。由於無始以來,一切有情都受惑、業所控制,身心粗重,只能隨著煩惱習氣轉,不得自在。

P157L1〜P158L1三界有情〜猶如火炭。

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總之,眾生生時,便伴隨著煩惱生、住、增長的種子,無自主地為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所以心不能安住在善法上,也不能隨心所欲,自在而轉。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

()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出生即為眾苦之所依處,所以生即是苦。既在三界受生,有生這個因緣,就有老、病、死等相隨,眾苦接踵而至。

()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出生即為煩惱之所依處,所以生即是苦。既受生於輪迴中,便會因外境引發三毒,如在樂境生貪,苦境生瞋,不苦不樂境生癡,三毒隨類而生,令身心無片刻安樂;因為煩惱會以各種境相逼惱身心,所以只有苦,沒有樂。

()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指出生後,即不由自主走向死亡的痛苦。有生就有死,生命的最終邊際就是死亡,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也只能承受這些苦。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從上述的五個角度,我們應當思惟生的時候,痛苦與之俱生;活的時候,煩惱與之俱生;然後再被衰、病、老等折磨至死,這就是生苦。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如《弟子書》云,「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闇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無量不淨,周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鏁穴孔,復有便利清腦腦膜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為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為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生臭變臭猛暴黑闇,不淨坑中上下遊轉,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

人是胎生,這裡特別說住胎時所受的苦。

如《弟子書》中說:「住胎時,就像身入地獄一樣,處於極度惡臭與穢濁的逼迫中,擠在狹小、黑暗的空間內,身體彎曲,備受極其深重的痛苦。」這些文義在《入胎經》中也有描述:「住胎時,母親腹中周遭是數不清的穢物,有千蟲鑽動,旁邊是臭惡難忍的尿道與便道口,有許多骨鎖的穴孔,還有便尿、腦膜、骨髓等不淨物。上下被五臟六腑壓迫著,胎兒面向母親脊骨,背對肚皮,以母親的血滋養著身體。

母親吃東西時,經過兩排牙齒咬碎、細細咀嚼,嚥下的食物混著唾液,看起來就像嘔吐物一樣。食物經過消化後轉變成營養,由母親臍帶輸送,使胎兒歷經不同階段發育,在第一周之後形成凝脂般的『羯羅藍』位,第二周形成乳酪般的『頞部陀』位,第三周形成柔軟肉胞的『閉尸』位,第四周形成血肉逐漸堅實的『健南』位。第五周之後由肉團慢慢長出手腳四肢,可以微動,體相漸趨顯現。胎兒的手、腳、臉等全身裹在胎衣裡,如置身臭穢、黑暗的不淨坑內,與穢泥一起上下浮轉。母親所吃的各種苦、酸、粗、鹹、辣、淡等食物,經過臍帶送進胎兒體內,成為如火炭般,令人燒灼痛苦的食味接觸。


 

P158L1〜P159L2食味所觸〜極大苦受。」

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為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

但胎兒又像蒼蠅般依靠啜飲這些不淨的汁液以資養生命。胎兒的處境,不但身體如沉溺在一個臭穢、熾熱不堪的泥沼中,命根也很微弱,一點不堅實。

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炙極煎炙,燒熱熱極燒熱,燒燃遍燃極遍燒,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極大苦受。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為喻,極大苦受。」

母親體內散發出的熱氣,一陣強過一陣,使胎兒像受著各種不同程度的煎炙、燒熱與燒燃;而備受熱、全面受熱、全面極熱的痛苦,苦受是猛利、粗惡的難以忍受。當母親行住坐臥,作輕微、較大或劇烈動作時,胎兒就像被五花大綁似的,也跟著天旋地轉起來;有時又像被扔進煻煨坑中,承受種種猛烈且難以忍受的苦,實在難以言喻。」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乾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於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如被五縛插之尖

當母親受用飲食,無論吃得太多、太少、太油、太乾;還是太冷、太熱、太鹹、太淡;或者是太苦、太酸、太甜、太辣,胎兒都能感受到刺激;還有母親動身、行走、急走、跑跳、躺臥、或站立火前、或蹲坐等等,種種情況都使胎兒感受很大的痛苦。有時上面的器官往下壓,下面的器官又往上頂,胎兒像被五花大綁插在尖上一樣。

從胎產時及產出時,所有眾苦,亦如《弟子書》云,「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捨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捨。」

至於生產時和出生後受苦的情形,如《弟子書》中說:「胎兒柔軟嬌嫩的身體,要經過狹窄的產道出生,就像被榨油機硬生生壓擠出來一樣,必須承受強大壓迫的痛苦;有的胎兒在生產過程中便夭折了,有的胎兒因受苦業力強大而能存活。胎兒在不淨的子宮裡翻轉,最後頭下腳上,和著濕漉臭穢的胎衣、羊水等物一同產下。在出產道時,那種猛烈、逼迫的切身之痛,有如惡瘡潰爛一般;胎兒想儘快脫離母胎,就像要儘快嘔吐出來一樣。因為痛苦太過強烈,而使以往的記憶完全喪失。」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闇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分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粘其身,由乾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臟悉皆枯燥,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以上所說的文義,在《入胎經》中也說:「經過四週後,胎兒逐漸長出頭部、四肢,最後從產道出來。產道裡面像惡臭的糞廁一樣,滴下各種像腐爛的不淨物,裡面漆黑恐怖,還沾滿了糞尿,常常也攙雜著血水。等到業果成熟,業風吹來,胎兒轉成頭下腳上,兩手縮屈,從母親的骨盤狹縫擠出,受到猛烈粗暴、難以忍受的苦楚,全身瘀青,就像剛剛長成的膿瘡,輕輕一碰便刺痛難耐,身根充滿著痛苦。髒穢的胎衣包覆著胎兒全身,因體內缺水,胎兒的嘴唇、喉嚨,及心臟都非常乾燥。生產時,胎兒就是處在如此迫迮的環境。以上就是胎兒出生時所受的苦。這一切都由種種宿世的業力、果報等增上緣,胎兒才能被這般艱辛地產出。胎兒生出後,全身接觸到外在器世間,即使微風吹來,也像皮肉被割破,再塗上泥灰般的疼痛;被抱的時候,皮膚受到手或衣服的碰觸刺激,也如被利劍切割一般,嬰兒時時會感受到粗暴、難忍、不悅意的極大痛苦。」

P159L2〜P159LL1又說如牛〜忍之方便。」

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八苦之中,特於此初及於最後,須慇重修。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這種出生的痛苦,有被形容為:像牛被剝皮後全身血淋淋,還要遭受萬蟲啃食一般;以及像痲瘋病人,全身都已經潰爛,還要受到鞭打虐待一般,感受極其逼切的痛苦。出生後,嬰兒又立即被不停的抱來抱去,身體也跟著被寒熱觸及,都會感受到粗猛、難忍、不悅意的苦受。

八苦當中,以第一個生苦和最後的五蘊苦為最重要,必須殷重修習。如前所說,我們應該以觀察慧反覆不斷地思擇、觀察,而善為修習。

思惟老苦分五。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氣力衰退者,謂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飮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於死,應當數數思惟此等。

八苦中第二個是老苦。思惟老苦,分五:

() 盛色衰退。人老之後,年輕時的容光盡失,腰背彎曲成了弓,鬚髮花白,額如砧板,皺紋滿面等,種種老態樣貌,成非所愛。

() 氣力衰退。坐下時像斷了繩的重袋,起身如同拔舉樹根;說話時口齒不清、反應遲鈍,走路、行動都變得遲緩艱難,一切變得不如意等。

() 諸根衰退。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記憶衰退、心多忘念,表達能力也變差了,根識功能逐漸遲鈍、喪失。

() 受用境界衰退。器官功能也隨著年紀而逐漸衰退,如受用飲食已難以消化,其餘種種妙欲也已無能受用。

() 壽量衰退。一生大半的壽命已經用盡,一步步接近死亡;風燭殘年,內心常感危懼。

應反覆思惟以上老苦之相。

廣大遊戲經中亦云,「由老令老壞少壯,猶如大樹被雷擊,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説老出離。諸男女衆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慬哦瓦云,「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廣大遊戲經》中也說:「老能毀壞少壯之身軀,就像粗壯的樹幹受到雷擊而應聲倒地;年老心境,如住朽屋,憂懼隨時會有崩塌的危險。世尊,請快告訴我們出離老苦的妙法吧!年輕貌美的男女,被老磨到龍鍾枯槁,就像狂風掃過娑羅林,一片狼藉;身強力壯的勇士,被老奪去精進勇健,像置身泥沼,進退不得。老,使容顏盡失,把妙色變為醜陋;老,奪走威德與勢力,使人變得怯弱無能;老,使身心衰敗,對安樂無能為力;老,讓生命光彩退色,最終走向死亡。」

慬哦瓦祖師説:「死苦雖然劇烈,但歷時較短;相較之下,被老苦折磨的時間較長,故老苦比死苦更嚴重。」迦瑪瓦大師説:「還好老是慢慢來到的,所以稍可忍受,假如它是倏忽來臨,那真的讓人情何以堪啊!」


 

P160L1〜P160LL1思惟病苦〜聚遭猛火。」

思惟病苦分五。身性變壞者,謂身肉銷瘦,皮膚乾枯等。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不能受用悅意境界者,謂若有云,諸可意境於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諸非可意境界受用,雖非所欲須強受用者,謂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於此等審細思惟。

八苦中第三個是病苦。思惟病苦,分五:

身性變壞的痛苦。久病纏身,以致身瘦力弱、皮膚乾枯等。

憂苦增長的痛苦。謂體內四大一旦錯亂失調,疾病立至。身受苦逼,心遂憂惱,以致晝夜長時盡在憂苦中。

於可意境,不能受用的痛苦。若對病情有所損害,那麼連平常喜歡的東西,也不得隨意自在享用;包括行住坐臥各種威儀,也多不能隨心所欲了。

非可意境,須強忍受的痛苦。為了治病,種種不喜歡的飲食、藥物等,必須勉強服用;甚至以針灸、開刀等粗猛、不舒服的方式治療,也須被迫接受,橫增其苦。

速離命根的痛苦。若眼見醫藥無效,病不可治,知道死期不遠,心理產生極大恐懼和痛苦。

以上五種病苦,應該仔細思惟。

《廣大遊戲經》云,「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眾生,當觀老病壞眾生,惟願速說苦出離。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眾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令盡財穀及大藏,病常輕蔑諸眾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廣大遊戲經》中說:「各式各樣的病及病苦,就像獵人追逐著鹿群般的逼擾著眾生,我們應當觀察了知老、病是如何損害著眾生。惟有祈求世尊快快告訴我們,出離苦的妙法吧!譬如冬天大風雪吹過,花草樹木頓失光澤;疾病就是像這樣摧殘我們,眾生的身體、容顏、氣力、及根識,都因此衰損了。即使耗盡家財、糧穀與所有寶藏,也抵擋不了百病的恣意侵擾;它們無視於眾生的好惡與存在;就像當空之烈日在散發熱浪時,完全不講情面。」

思惟死苦分五。謂捨離圓滿可愛財位,捨離圓滿可愛親族,捨離圓滿可愛朋翼,捨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前四為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

八苦中第四個是死苦。思惟死苦,分五方面:死亡來臨時,縱使千般不捨,最終仍得 ()捨離圓滿可愛財富;()捨離圓滿可愛親眷;()捨離圓滿可愛友伴;()捨離圓滿可愛身體;及()命終時備受種種猛利憂苦。以上五種死苦的內容,應於未產生厭患之前,多多思惟,令心相應。

前面四者之所以導致憂苦,是看到死時當捨離上述所說的四圓滿,因此而發憂苦。

《廣大遊戲經》亦云,「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眾生,不還非可重會遇,如樹落葉同逝水。死令王者無自在,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眾生,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

《廣大遊戲經》中也說:「將死或已死亡時,必然要和親愛的人永遠別離,從此再也無法相聚,就像落葉飄零,不再復生;又似江水流逝,不再返回。連地位最高的國王在死亡面前也須俯首,不得自在;就像漂木在湍流中只得隨波逐流。死的時候孓然獨行,沒有人能隨侍,唯一相伴的只有業風,然後隨業飄流六道,一點自主能力都沒有。三界中哪裡有可以免除死苦的安樂處?海裡有巨鯨吞食魚蝦、空中有金翅鳥噉食龍族、陸地上有獅子襲擊大象,連非情草木都會遭受野火焚燒。一切含靈蠢動、情與非情,都被死苦逼迫著啊!」

 P161L1〜P162L1思惟怨憎〜而為宣釋。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謂如遇怨敵,便生憂苦。畏其制罰。怖畏惡名,遭非讚頌。畏苦惱死,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當思此等。

八苦中第五個是怨憎會苦。思惟怨憎會苦,分五方面:()如果遇到怨敵,心中便生起憂苦。()害怕遭到怨敵的制罰或報復,整日提心吊膽、惴惴不安的苦。()害怕遭受惡名誣陷,或被毀謗的苦。()害怕受怨敵傷害、強者欺凌等,在苦惱逼迫中喪命。()違背正法,害怕死後墮入惡趣。

以上怨憎會的痛苦,應以智慧,善為思惟。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謂若捨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慼。語生愁歎。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八苦中第六個是愛別離苦。思惟愛別離苦,分五種苦相。由必須捨離所想要的、最親愛的,而造成的五種痛苦:() 心生憂慼;()語生愁嘆;()身生擾惱;()憶念所愛的功德,由思戀的緣故而心生熱惱;()本來應該享受到的東西,由於因緣不具足,而導致缺乏。

應當結合自身經驗來思惟這五種苦相。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愛別離。求不得者,謂務農業秋實不成,及營商賈未獲利等,由於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八苦中第七個是求不得苦。思惟所欲求不得苦,也有五種。就和愛別離的痛苦一樣,都是想要的 (和貪相應) 卻得不到,便因此心生憂慼、語生怨嘆、身生擾惱,因為念彼功德、思戀因緣而心生熱惱,由受用等有所缺乏而生憂苦。比如:務農卻收成不好;經商卻未獲利潤等。雖然努力追求卻還是不能得到,於是心灰意冷、憂愁苦惱,這種都屬於求不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