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3.07.06 課程預習自他換教授(二)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06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06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30706/02.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壬一、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

            壬二、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

            壬三、修習自他相換法次第

              癸一、除其障礙

              癸二、正明修法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癸二、正明修法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

(二) 正明修法

去除掉自他換的障礙後,就可以進入正式修習。正修自他相換,在先認識我愛執的過患。

這個「我」明明是虛假的東西,眾生卻因為貪愛自我之力,而生起我愛執,以致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一直在生死中造作種種惡業,也飽受種種痛苦。原本只想圓滿自利,卻因為所作所為皆非正確善巧,所以雖歷經無數劫,自利利他兩頭落空,非但一無所成,反為眾苦逼惱。當初若將自利心轉向利他,應該早已成佛,圓滿自他一切義利了!由於缺乏智慧,放任我愛執作祟,才會久經長劫,勞而無益,虛度時日而已。現在終於了解,我愛執才是自己的第一大怨敵。從今爾後,當依止正念正知,堅固信念,徹底滅除我愛執。如果我愛執尚未生起,就不要讓它生起;如果我愛執已生,就不要讓它相續下去。

《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入行論》中說:「在生死輪迴中,我愛執這個怨敵已不知損害過我多少回了。由於它只緣自己的利益,所以雖然經過無量劫,費盡心力追求自利的結果,無非是精疲力盡和無邊痛苦。」又說:「如果能早一點覺醒,把自利轉為做利他的善業,今天就應該已經圓滿佛果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有種種痛苦。」如此思惟後,我們不應再隨著我愛執而行,不應再守護自身種種利益,應轉為修習愛他執,數數修心,把自己的內身、外財以及所有善根,毫無保留地全部惠施給一切有情。

P228L2∼P229L1又施彼已∼何不敬有情。」

又施彼已即應利彼,不應於彼而行邪行,故於身等應當滅除自利之心。如云,「意汝定應知,自為他自在,除利諸有情,汝今莫想餘。他自在眼等,不應作自利,眼等於利他,不應作邪行。」若見身等棄捨利他攀緣自利,或身語意而反於他作損害緣,應作是念而正遮止。

既然已經決定把自己的一切都布施出去,就應該全心全意利益他人,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有所求);必須抱著布施自己身體、受用及善根的心,徹底滅除一切自利之心。如《入行論》中說:「心啊!你要知道,我已經把你、把自己的身體通通布施出去了,你現在只能隨他人自在,除了利益他人,不要再費心去想其他了。不只是心,我的眼睛、還有身體所有支分也一樣,必須為他人自在,要全心利益他人,不能再只求自利,更不能有其他的目的、想法而傷害他人了。」一旦發現自己的身語意又開始棄捨利他,攀緣自利,甚至傷害他人時,要立刻提起正念加以遮止。

此於往昔,亦曾令受無邊眾苦,現今若於相似利益而生錯誤,隨彼轉者當生大苦。如云,「汝昔傷害我,已往可不諫,我見汝何逃,應摧汝憍慢。今汝應棄捨,思我有自利,我於餘賣汝,莫厭應盡力。放逸不將汝,惠施諸有情,汝則定將我,授與諸獄卒。如是汝長時,捨我令久苦,今念諸怨恨,摧汝自利心。」

無始以來,就是因為我愛執,才造下種種惡業,受盡無邊痛苦,這都是由於對真正的利益不認識,如果現在還是看到一點點相似的利益,又想重蹈覆轍趨於自利,那將來只有隨著我愛執繼續受無量大苦。就像《入行論》所說:「愛執自我的心啊!你已經傷害我太多次了,過去的就算了,我可以不追究;從今起,只要讓我再看到你,看你能往哪裡逃?我一定要除去你的憍慢。現在你再也不要想著自利,因為我已經把你賣給他人了,爾後你要努力利益他人,不要覺得厭煩。如果我還是像過去一樣地縱容你,不把你惠施給一切有情的話,到頭來又會被你出賣給地獄使者。你已多次恩將仇報,把我送入惡趣受苦,一想到這些恩怨,不禁怒從中來,所以一定要摧毀你這個自私自利的心。」

如是數思愛他勝利,當由至心發生勇悍,棄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於他令發可愛可樂可意之相。

如此數數思惟愛他執的勝利,由衷發起勇悍精進;如果捨棄他人之心尚未生起,就不要讓它生起;如果已經生起,務必要截斷相續。時時緣念眾生可愛、悅意的一面,增長利他心。

如昔於自愛樂執著,今於他所應令發起愛執之心,如云,「應執餘如我。」能發如是愛執有情,其因謂當念彼恩德,或見於自所作饒益。此復猶如見諸沃田善植種子,能結眾多上妙果實便極珍愛。如是若於有情福田植施等種,亦能出現時究竟一切利樂。若獲定解,亦起愛執,故於是等應當思惟。

猶如往昔貪愛自己,現在應以同理心去愛惜他人,如《入行論》中說:「應該把他人當成自己。」能發起這種愛執有情的心,是因為想到一切如母有情在過去的無量世中,都曾有恩於我,而且未來也會繼續饒益我。就像見到肥沃的良田,只要好好地種下種子,就能結出種種上妙果實,因此應該珍愛這些田地。同樣地,如果好好地利用有情這個福田,種下布施等善根種子,必能得到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所有好處。必須具有這些定解,也對他人生起愛執之心。因此,對這個道理應該好好地思惟。

《入行論》云,「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

《入行論》中說:「有情和諸佛同樣能令我們長養佛法,既然我們敬信諸佛,為什麼不能敬愛有情?」

P229L1∼P230L1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藏人能知。」

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說,若殺有情則能引其墮三惡趣,若救其殺能引善趣復得長壽。若於有情不與而取及施資財,發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惡趣。特緣有情乃得發心,為利有情始修諸行,是故成佛亦須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滿,當審思惟。

又如《令諸有情歡喜頌》中所說:殺害有情會墮入三惡道,而拯救命危的有情則投生善趣,還能得到長壽的果報。同樣地,對有情發瞋心或偷盜等惡行,會引生惡趣;而行布施資財或修慈悲等善業,則會引生善趣,特別是緣念有情才能發起菩提心,進而為利益眾生而修諸善行。由此可知,修學成佛的因緣,也必須要靠有情的存在;依著眾生,才能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應當如是審慎思惟。

《釋菩提心論》云,「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諸資財,梵釋及猛利,護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種,從損有情起。飢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

《釋菩提心論》中說:「世間有善趣、惡趣,有樂果、苦果,都是源於利益或損害有情的結果;即使出世間的無上佛果位,也是因為利益無量的有情才能獲得。在人、天道享受富樂盛事,甚至獲得大梵天、帝釋天及龍天護法等的一切資財受用,無非是利益有情、投生三善趣的果報,這有什麼好奇怪?相對地,在三惡道中遭受種種巨大的痛苦,也是因為損害有情所致;譬如餓鬼道眾生因飢渴而相互攻擊、畜生道互相噉食、地獄燒煮砍殺等無窮無盡的痛苦,全都是傷害有情的苦果。」

諸聲聞等果報下劣,是由未能廣行利他,諸佛獲得究竟果位,是由廣利有情而生,應思此理,不應剎那貪著自利。即前論云,「於有情離貪,如毒應棄捨,諸聲聞離貪,豈非下菩提,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諸果,則於剎那頃,豈有貪自利。」

聲聞等小乘之果報下劣 (聲聞等雖然已經獲得了解脫,可是卻沒有辦法圓滿功德,與佛陀之果報相比,當屬下劣),是因為不能廣行利他;而諸佛之果報究竟圓滿,乃由於廣利一切有情之故;要思惟觀察這其中的差別,不要聽任我愛執而有剎那貪著自利的心。如《釋菩提心論》中說:「修行人如果對利益有情這件事放下不管了,那就是像自食毒藥,必須把這個念頭拋開。聲聞就是只管自己,不貪著利他,所以只能證得下菩提;佛陀在因地不捨眾生,所以能證得無上大菩提果。我們若真實了解愛執他人和愛執自己的果報如此懸殊,那自然連一剎那的自利心也不會生起吧!」

是則專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見是從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見為大悲。故諸佛子愛樂修習,若多修習令其堅固,則能任運趣極難行諸廣大行。

由此看來,想要一心一意利他和成就佛果,都必須先發起菩提心苗,而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所以,發了心的佛子們都懂得好樂修習大悲心。若能恆常地修學大悲心,令它堅固,自然能任運趣向極其難行的廣大菩薩行。

即前論云,「悲堅為根本,菩提心苗生,專利他覺果,諸佛子應修。若修令堅固,諸怖他苦者,能捨靜慮樂,而趣入無間,此奇此應讚,此為勝士法。」今於此義,亦應用諸先賢言論而發定解。如覺 云,「不知修慈悲之菩薩,唯藏人能知。」

如前論所說:「堅固的大悲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根本,專注於利他事業,才能證得大覺世尊圓滿的佛果,這就是菩薩應修的學處。菩薩的悲心若能修習堅固,生起怖畏他人受苦的心,就會寧願捨棄涅槃寂靜之樂,趣入極其可怖的無間地獄拯濟眾生。應該禮讚這麼稀奇難得的行為,這就是殊勝上士法最了不起的地方啊!」

這裡也可以援引先賢們的言教來幫助生起定解,例如,阿底峽尊者去到西藏,有人問尊者:「修菩提心很麻煩,有沒有一個方便的法門哪?」阿底峽尊者於是說:「不知道哪一尊菩薩是不修慈悲的,大概只有你們西藏人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