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課程預習:儀軌受法(三) 師父手抄稿(聽帶)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壬二、能受之依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 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 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正令增長所發心故,修學六次發心分二:一、不捨所發心願,二、學令增長。今初 如是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立大誓願,未度有情令度脫等。次見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或見長久須經多劫勵力修行,或見二種資糧無邊難行皆須修學,為怯弱緣,若更捨置發心重擔,較別解脫他勝之罪,尤為重大。 (二)
為令所發菩提心增長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修學六次發心,又分為1.不捨已發之願心、2.修學令願心增長,說明如下: 1.
不捨已發之願心 在受願心儀軌時,既祈請諸佛菩薩、善知識為證,在他們面前立下「有情未度應令度」等誓願。之後卻看到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暴惡、不聽教誨、難以度盡;或者看到須於久劫勤修,而成佛之日遙遙無期;或者看到為累積福智二資糧,須修學無邊的難行苦行,種種情況令人心生怯弱。如果因而退失了先前的發心,捨棄菩提心之擔,這個罪比犯了別解脫戒的根本罪還要嚴重。 如《攝頌》云,「雖經億劫修十善,欲得獨勝及羅漢,爾時戒過戒失壞,發心重過他勝罪。」此說菩薩毀犯尸羅,以能防護二乘作意,即是菩薩最勝尸羅,故若失此即是破戒。若未捨此,縱於五欲無忌受用,猶非破壞菩薩不共防護心故。即前經云,「菩薩受用五欲塵,皈依佛法及聖僧,作意遍智願成佛,智者應知住戒度。」
如《攝抉擇分》中說:「雖然經過億劫的時間修習十善,為獲得獨覺或阿羅漢的二乘果位而持戒,爾後卻因違犯律儀或完全失了戒体,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但若和發心後又棄捨發心的罪相比,後者捨心之罪遠遠重於他勝罪。」這說明,菩薩就算毀犯尸羅,但只要把菩薩的願心保護好,不動念退求二乘,這就是菩薩最根本的戒律;相反的,如果把救一切眾生的願心捨掉,那就破戒了。倘若不捨菩提心,即使無忌地受用五欲,也不算毀壞菩薩不共的防護心戒。如《攝頌》中說:「皈依三寶、發願成就一切種智、度一切眾生,雖然同時受用世間的五欲,這位菩薩還是安住在持戒波羅蜜中的。」 若棄如是所受之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入行論》云,「於少惡劣物,由意思布施,若人後不施,說為餓鬼因。若於無上樂,至心請喚已,欺一切眾生,豈能生善趣。」 發菩提心後,若又棄捨,則將長夜流轉於惡趣當中。《入行論》中說:「如果有人已經決定要布施,卻連微少下劣的物品都捨不得,最後也沒有去布施,這是未來墮入餓鬼的因。如果有人先前已發了無上菩提心,又至心迎請諸佛菩薩、上師作證受戒,然而最後卻又怯弱而違背誓言,那豈不是等於欺誑一切眾生?這樣怎麼可能生於善趣呢?」 是故此論又云,「如盲於糞聚,獲得妙珍寶,如是今偶爾,我發菩提心。」謂當思念我得此者極為希有,於一切種不應棄捨,更當特緣此心,多立誓願剎那不捨。 《入行論》又喻:「就像盲人忽然在糞堆中拾得妙珍寶,此事何等歡喜、幸運;凡夫如我,今生竟能發起殊勝的菩提心,猶如盲人尋獲至寶般的珍貴而難得。」因此當常常思惟憶念:我能得此菩提心寶是多麼地珍貴、稀有,應當一切時處絕不捨離;更當常緣此心,多立誓願,剎那不捨菩提心。 第二者,如是不捨尚非滿足,須晝三次及夜三次勵令增長。此復如前所說儀軌,若能廣作即如是行。若不能者,則應明想福田,供諸供養修慈悲等六返攝受。其儀軌者,謂「諸佛正法眾中尊,乃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布施等,為利眾生願成佛。」每次三返。 2.
令所發願心增長 光是發不捨之誓願還不夠,必須每日白天三次、晚上三次勤修發心,期使菩提心增長穩固。進行的方式和前面所說三皈依的儀軌作法一樣。如果能照著儀軌受持,就照儀軌;如果不能,則應觀想資糧田而作供養,並修習慈心與悲心等所緣,每天重覆六次。每次念誦簡易儀軌,即皈依發心偈「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每次三遍。 P239L2∼P240L3學心不捨∼欺蒙師長。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學心不捨有情者。《道炬論》及《發心儀軌》中說學處時,雖未說及,《道炬釋》云,「如是攝受不捨有情,於菩提心所緣及其勝利,發心軌則,共同增長及不忘故,應當守護。」爾時數之與根本文,意無乖違,故於此事,亦應修學。心棄捨之量者,依彼造作非理等事而為因緣,便生是念,從今終不作此義利。 (三)
修學於任何事皆不捨有情 《道炬論》、《發心儀軌》在講菩提心學處時,雖然沒有提到不捨有情,但在《道炬論釋》中有說:「為了攝受、利益有情而不捨有情,必須了解菩提心的所緣及勝利,對於發心的方法、如何增長以及不忘失,都是我們應該守護增長的。」前面所說晝三夜三、每日六次受持,與《道炬論》根本文的意趣並無乖違,故知不捨有情也是我們的學處。 何謂「棄捨」有情?又棄捨有情的量為何?任何一個有情,如果由於他造罪或者做了不合理之事等,我們便生起念頭:「唉!我再也不想利益他了!」當內心有這種想法,就是捨棄有情。 修學積集二種資糧者。從以儀軌受願心已,當日日中供三寶等勤積資糧,是能增上菩提心因。此除先覺傳說而外,雖未見有清淨根據,然有大利。 (四)
修學積集福德、智慧資糧 若由儀軌受持願心之後,應每日供養三寶等,勤修積集資糧、增長菩提心的正因。修習此一學處,除了祖師們這樣說以外,雖然在經論上並無明文,但這樣做,實際上對自己的修學是有很大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