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3.07.27 課程預習儀軌受法(二)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27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27d2.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27d3.php (複習十二緣起)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27d4.php (複習十二緣起)

http://p2.i234.me/20013d/20230727d5.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20013/20230727/02.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壬二、能受之依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

                 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

                 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第二、得已守護不令失壞者,謂當知學處,故應宣說。此中分二: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初中分四: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今初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P236L3〜P237L1若閱經藏〜心無勞損。

若閱經藏或從師聞,思菩提心所有勝利,《華嚴經》中廣宣說故,應當多閱。如前所引,說如一切佛法種子。又說總攝菩薩一切行願故,猶如總示。謂若廣說支分無邊,於總示中能攝一切,故謂總示。又如嗢柁南,攝集一切菩薩道法所有扼要,說為嗢柁南。

第二、已得守護不壞

一、修學於今生中不退發心的因

(一) 為於發心增長歡喜,應當修學憶念發心勝利

無論是研閱經藏或從師聽聞,了解菩提心之勝利,引發歡喜心;此於《華嚴經‧發心品》中說得非常詳細,應當廣為參閱、思惟。

如前所引說,「菩提心有如一切佛法的種子」;又說,「菩提心總攝一切菩薩的行願」,這是總說的講法,就像綱領一樣;如果要細說它的內涵雖有無量無邊,但只要掌握好能概括所有支分的綱領,猶如總說已能總攝ㄧ切要義,所以也稱之為總示。菩提心又好比嗢柁南,具有合集、總綱的意思,它含攝了一切菩薩道中扼要之總集,故稱為嗢柁南。

《菩薩地》中所說勝利,是願心勝利。彼最初發堅固心有二勝利,一謂成就尊重福田,二能攝受無惱害福

在《菩薩地》中所說的勝利,是指願心的勝利;初發心堅固的菩薩,有二種發心的勝利:一是成為眾生所敬重的福田;二是成就無惱害的福報。以下說明:

第一者如云,「天人世間皆應敬禮。」謂發心無間,即成一切有情所供養處。又如說云,「發心無間,由種性門,亦能映蔽諸阿羅漢。」謂成尊上。又說,「雖作小福,亦能出生無邊大果,故為福田,一切世間悉應依止,猶如大地。」謂如一切眾生父母。

1.   成為眾生所敬重的福田:

(1)如說:「一旦發心,一切世間人天都應該禮敬他。」此謂發心的剎那,即有堪受一切有情供養的功德,成為供養處。

(2)又如說:「發心當下,馬上進入大乘種性,能夠超勝阿羅漢。」成為無上尊。

(3)又說:「發心之後,雖只造作微小福業,也能生出無量大果,故稱為福田。

(4)立刻成為世間所依止的福田,猶如萬物仰賴大地而生一樣。」這是說發了心的菩薩,如同眾生所依仰之父母,一切皆以父母為主 (喻一切成佛的因緣,皆以菩提心為主)。

第二者,如說得倍輪王護所守護,若寢若狂或放逸時,諸惡藥叉宅神非人不能嬈害。若餘眾生為欲息滅疾疫災橫所用無驗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驗,何況驗者。由此顯示息災等業,發心堅固則易成辦。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2.   成就無惱害的福報:

(1)能得到二倍於轉輪聖王之護法的保護,即使在睡眠、失心瘋或放逸時,也不會遭到惡藥叉、宅神或非人的傷害。

(2)那些能夠息滅疾病、瘟疫、災難、橫禍等的密咒(諸佛菩薩所傳)、明咒(藥叉非人所加持),即使在其他有情手中沒有效驗,可是到了菩薩手中卻很靈驗,何況本來就靈驗的咒語,就更不必說了。由此顯示,倘若發心堅固,則易成辦息災等業,即便對各種需要共同成辦的事情,也因為有此願心,而能快速成就。

隨所居處,於中所有恐怖鬥諍,飢饉過失非人損惱,未起不起設起尋滅,轉受餘生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觸,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3)不論居住何處,一切恐怖爭鬥、飢饉災禍、非人損惱等事,未發生者即不會發生 ; 如果發生,也會很快消滅。

(4)來生自然少災、無病;即使略有病痛,也不會受到長時嚴重的折磨。

(5)經常為眾生宣說正法,卻能身無疲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P237L2〜P237LL1菩薩安住〜能利世間。

菩薩安住種性之時,由其自性粗重微薄,既發心已,身心粗重轉復薄弱。由其成就堪忍柔和,能忍他惱不惱於他,見他相惱深生悲惱,忿嫉諂覆等多不現行,設暫現起亦無彊力,不能久住速能遠離。難生惡趣,設有生時速得解脫,即於惡趣受小苦受,即由此緣深厭生死,於彼有情起大悲心。

(6) 菩薩安住在大乘種性,煩惱本來就很輕微,發菩提心之後,身心之煩惱更轉薄弱。由於成就了忍辱、身心調柔、故能忍受他人惱害,而不損惱他人。

(7) 見他有情相互惱害,而心生悲愍。至於忿恚、嫉妒、諂誑、覆藏等負面情緒大多不起現行,即使暫時出現,力道也不強,而且迅速就能夠消退、遠離。

(8) 未來不易感生惡趣,縱生惡趣,也能速得脫離,在惡趣僅受微苦。由此受生惡趣的因緣,對生死輪迴深深感到厭離,並對惡趣之有情生起大悲心。

菩提心福若有色形,雖太虛空亦難容受,以諸財寶供養諸佛,尚不能及此福一分。《勇授問經》云,「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遍滿虛空界,福尤過於彼。若人以諸寶,遍滿恆沙數,諸佛剎土中,供養世間依。若有敬合掌,心敬禮菩提,此供最殊勝,此福無邊際。」

發菩提心所獲福德,如果有形色的話,縱使太虛空也無法容納得下;以種種珍財異寶供養諸佛所得的福報雖然很大,卻遠遠不及發心的一分。《勇授請問經》中說:「菩提心的福德如果有形色可以看見、可以衡量的話,就算以整個虛空界來裝也裝納不下。如果有人用多如恆河沙數的種種珍寶,於諸佛的剎土中去供養諸佛,還不如一位初發心的菩薩,以菩提心合掌、至誠禮敬諸佛,後者才是獲得無邊福報的最殊勝供養。」

傳說覺 繞金剛座時,心作是念,「當修何事而能速證正等菩提。」時諸小像起立請問諸大像曰,「欲速成佛當修何法。」答曰,「當學菩提心。」又見寺上虛空之中,有一少女問一老婦,亦如前答。由聞是已,於菩提心,心極決定。

傳說阿底峽尊者有一次繞金剛座而行,心裡生起一念,「應該修什麼法,才能夠快速成佛?」那時候,金剛座周圍的小佛像都紛紛起立向大尊佛像請問:「希望迅速成佛,應當修學什麼法門?」大佛像們回答:「應當修菩提心。」又有一次,尊者看到寺院上方虛空之中,有二位空行母,年輕的空行母問年長的空行母說:「怎樣才能速證菩提? 」年長的空行母同樣回答:「修菩提心」。尊者聽到後,對於菩提心生起好樂,內心極為堅定。

由是能攝大乘教授一切扼要,一切成就大寶庫藏,超出二乘大乘特法,策發菩薩行廣大行,最勝依止,應知即是菩提之心。於修此心當漸增長勇悍歡喜,如渴聞水,乃至多劫以希有智,最極深細觀察諸道,諸佛菩蕯唯見此是速能成佛勝方便故。如《入行論》云,「能仁多劫善觀察,唯見此能利世間。」

要知道,能總攝一切大乘教授的綱要、成為一切成就之大寶庫、超勝於二乘的大乘不共法、以及策發菩薩廣大行的最勝依止處,都是菩提心。是故,修學菩提心當須漸漸增長勇悍歡喜之意樂,要像口渴時,忽然聽到「水」這個字,心中充滿強烈渴望。諸佛菩薩在多劫的時間中,以稀有智慧極深細地觀察諸道,發現唯有菩提心是速成佛道的方便法門。如《入行論》中說:「佛陀多劫以來,一直深思觀察該如何利益眾生?後來觀見唯有以菩提心快速成佛,才能真正利益世間所有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