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18.08.07 簡短課摘 by 淑美師姐

課程錄音:

 

 

 

本週廣論消文

http://p2.i234.me/1599/20180807/159903.htm

 

 

課程聽帶範圍:

http://p2.i234.me/1599d/20180706d.htm

 

簡短課摘: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眞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前行:

駱班長:我想今天聽到王菲的心經,非常的感動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感動的點呢,杜王副班長他想說我們這次要讓大家學習心經,但是他不是放一段心經讓大家誦。而他是先放王菲唱誦的心經版本,讓大家去體會心經的空靈,洗滌我們身心的感覺,大家有沒有感動到?心經對我們重要不重要呢?心經的來源是般若經,般若經 600卷有6百萬個文字,可是心經用260個字就完全了收攝大般若經的內涵。所以心經一定是非常非常深邃,大家一定要去體會。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這個照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談到的是我們世間,以為我們看到世間的一些事情,是眼睛在看見。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的世間是有眼睛把一個東西以照相的方式進入自己的心中,大家聽得懂嗎?換句話說,眼睛只是一個凸透鏡而已,他把外界的東西一個照相的方式,進入自己的心識當中。這個心識當中以後,事實上當我們的心識,可以用360度各個角度去進入我的小宇宙中,我可以用種種的方式非常仔細的去對這件事情做一個審視,做一個觀察這個叫做照見」當你再做一個審視觀察以後,你發現他的本質是「空性」。換句話說所有的東西的本質並不是像你肉眼所思維的都事固定不變的。他是變動不拘的,是因緣所生的,任何一個因緣他就不停地不停的在變化。所以他「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他會以事間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事物起了天翻地覆的這種思維變動。然後呢他發現說所有的苦樂,是對於世間這一些形象的執著,你始終認為我旁邊的人,就應該是永遠存在的,我所居住的環境永遠是不變的,這樣的心使得我痛苦不堪,他說我一旦照見五蘊的本質是,變動不拘、是因緣所生法,我如果能夠捨棄所有的執著以後,我就能夠度一切苦厄,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反之就是一切的苦厄,都來自於對事物的執著,所以對世間所有變動不居的東西產生錯誤的思維這。這個光前面的一兩句話「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各位你學佛法不是為了要度一切苦厄,那對於「照見五蘊皆空」的產生一個強大的嚮往,我一定要想學空性,我一定要證得空性。我就沒有辦法證得空性就沒有辦法解決苦樂的問題。

所以然後他又一段一段的又開轉出來,就是把「照見五蘊皆空」的這一件事情如何由各個層面來顯示出來。所以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他又把“空”談出來了六個相狀「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然後分析出六個層面以後,從 眼、耳、鼻、舌、身、意開始講,眼、耳、鼻、舌、身、意完了以後,有苦、集、滅、道來講,苦、集、滅、道來講完了以後,十二因緣起來講,所有的東西都來闡述「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有空認真的去反覆練習,去看那個層次,你就會去想我以後怎麼學空性?原來我以後要對眼、耳、鼻、舌、身、意的內涵有深一層的認識,我要對苦、集、滅、道有深一層的認識,我要對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有更深的認識。

  最後你就會發現這個菩薩他「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他說他發現這個菩薩的法名,是一無所得故,他就再去想說我們在這個世間所有的念頭都想要有所得,而真正的菩薩他到最後體會的事,他「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做的什麼東西呢?「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從前面的「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到苦、集、滅、道到十二緣起,最後他說菩薩,菩提薩埵就是菩薩,他「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他得到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他能夠,「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盤這就是菩薩的行徑。

   可是怎麼走到這個行徑,而這個行徑裡面有哪一些關鍵?是以無所得」這個心態去看,這個去看般若波羅蜜多的。這句話很有意思喔!我們在看波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我們是有所得?還是無所得?是想要有所得的。而「菩提薩埵」最後他是以無所得故」的心「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然後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我的生命裡頭是什麼是罣礙呢?我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罣礙?然後我無罣礙拿掉了。我真的能夠可以解決恐怖嗎?所有的恐怖都跟罣礙有關係嗎?

  假如沒有罣礙就沒有恐怖,換句話說我到底是罣礙什麼呢?譬如說我罣礙我會死,死就很恐怖,我罣礙我所有的東西都會失去包括我的親人我就會恐怖,而前面所講的以無所得故」那你就會看懂。原來我沒有生沒有死,前面不是講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這六個面向你能夠體會的時候,你才會體會說你「以無所得故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以後呢,能夠「遠離顛倒夢想」這句話更指出我們生命中所有本質是顛倒夢想,而顛倒夢想的裡面,處處都是罣礙、處處恐怖,把這些東西都排除掉你就能究竟涅盤,你就想,我的生命當中什麼是顛倒夢想,叫做顛倒夢想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夢,一個想,我的這個世界呢?是我以一個嚮往的方式去創造出來的一個夢。偏偏他在這個夢境裡面了,所有的思維的都是顛倒的,應該是這樣的,我想成這樣,所以這個顛倒夢想,讓我的生命出現的種種的罣礙,出現種種的苦樂,很有意思吧!最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他基本上最後是咒語,這個咒語的原因是梵文,這個咒語的聲音其實是沒有語言的,只要你誠心的去唸他就會產生無上的功效。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這個精神來講心經呢?因為以後我們要開始誦心經,對於這個心經就會產生很深的一個感受、一個好樂心,以後我們再恭誦心經的時候,比較能相應。所以杜王副班長心心念念想要讓大家對於心經產生很大的感受,立理副班長說:所謂的串習,是要串習利他的心,因為我們的心念,念念都是為自己,你所有的心念想的都是只有自己,而這不是菩薩的心,只想著自己沒有辦法度一切苦厄,就是顛倒夢想,就是想要生命中的種種的障礙,種種的苦厄,所以要常想著如何去利益別人,不斷地串習,這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生命在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提升,真的是非常的美好。

 

正行:

一、.P72L3~P72LL4 《道炬論》說………. 是住密咒規。」

駱班長:道俱論是阿底峽尊者說:所謂道次地引導,就是要真正的由小乘到大乘,由顯乘到密乘,圓滿的來引導。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中說,「想要證得不可思議的殊勝無上菩提,唯有如法去修行,而修行的重點就是策發菩提心,而他的中心就是“樂修”。又說:「以大乘皈依、增上戒律、及發菩提願心為基礎,接著受持行心儀軌,也就是受菩薩戒;等到自己的心力逐漸增強穩固,再如理修學六度等菩薩學處,廣行菩薩一切行。」又說:「修行者真正要學的,一個是福德方便分,另一個是勝義智慧分;而修學的方便,就是修止觀相應。」《定資糧品》中也說:「先堅固自己的大悲心,再發起真實菩提心,聚及圓滿信、戒、聞、捨、慚、愧、慧等七聖財,恭敬上師等同佛。依師謹守戒律,並勤加修習正法。最後修習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使能迅速獲得圓滿成就,這就是修密乘的法要和軌則。

二、.P72LL3~P73L5  庚二、所為義……恐文太繁,故不多錄

第二、建立三士道次第引導的原因及目的。

若說中、下士道的各種法類,都是修上士道的前行準備,那麼只要建立上士道一個次第就足夠了,何必再分別設立共中、共下士道的次第呢?

分別以三士道來引導,具有兩大意義

一、  是為了催伏增上我慢。就是自己還沒有生起共中、共下士夫的意樂,就自我承許是大乘行者了。那就是對整個道次第不清楚,才會導致增上我慢。

二、  是為了能廣泛饒益上、中、下三士的眾生。這是指不管修學者的根器為何,都能因此而獲益。因為上士夫與中士夫也必須要修習希求增上生的下世法類和希求解脫道的中士法類。

廣論雖然引導上、中二類的眾生,也都教他們修習共中、共下士的意樂,這樣的次第引導不但沒有過失,反而幫助在共中、共下士二道中獲得穩定基礎的功效。如果只有上士道次,對下根器的眾生來說,因為剛剛入道無法生起上品意樂,又沒有可供學習的下士法類,結果上、下品都不能成就,這樣豈不可惜。對具有上根器的修學者來說,為他們開示共中、共下士道的內容,讓他修習;這些共道的功德,如果先已生起,可以繼續增長;如果還未生起,也一定能很快生起。所以,從「下下」的基礎開始修,可以引導修行者一直走向「上上」的境界,並不會因為從最下面起修,而迂迴延緩了證道的時間。這種以道次第引導修學者的做法,在《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有舉聰慧的寶師,以漸次磨去泥垢、洗去雜質,最後才能使無價的摩尼寶珠發光,來作比喻。

 

三、 全廣二、第三十六講:成佛遠近二路

四、 討論:這個法這麼好,為什麼我總是原地踏步,不得其門而入?

杜王副班長:全廣II 真如老師指出增上慢的行相上,並且用“皈敬頌”來解釋“慢”是怎麼產生的,增上慢“未會先會” 是指自己還沒有真正的證得空性,卻自認為已經證得,其實你是還沒有看清自己的狀態的及原地踏步產生的行相。廣論的第一頁的歸敬頌,宗大師提醒我們常常會犯哪一些錯誤:

觀視佛語多片眼,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這三個偈誦解答前面是我們的問題,後面是答案。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第一偈觀視佛語多片眼是因為我們聽聞常常是沒有聽清楚或者是聽片段,第二偈復乏理辯教義力:雖然我們聽了但我們沒有思維能力去辨別驗證,第三偈故離智者歡喜道是因為離開了善知識,沒有人給你引導入門,都在原地踏步。怎樣去突破這樣的一個困境呢?必須要圓滿的教典-圓滿教要勝教授,廣論其實就是一個圓滿完整的認識,如道總藍圖,依著正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方法軌則-見已釋此大車道,用歡喜心去做這件事情-故我心意遍勇喜,你的心才會非常勇悍且持續地去做,就可以到達道總的目標。

 

蓋摩天大樓少不了藍圖和建築師,登高山必須有空照圖和嚮導。同樣的,成佛的道次第,唯有靠善知識的指引,才能看見自己的增上慢 “未會先會”令心高舉的狀態,將它轉換成向上推動力勇悍的精神,轉變成一個功德慢,用這個力量去賺取更多的資糧,做更多利他利己的事情。

 

駱班長收攝:

首先要跟各位講一件事情,為什麼我覺得很多還一定沒有辦法脫離原地踏步,避免“未會先會”因為其實生命是一個生命曲線,這一件事情你一定要在心中要有所體會,生命的本質上是一個封閉的曲線,您坐在這裡你會聽到什麼句子,什麼句子會落在你的心識當中,事實上不是由你決定的。是你的本質上有你過去的業,你今天上的課會聽到什麼?能夠理解多少?這就是已經決定的這一件事情。當你能夠了解這件事,你會非常的吃驚而且乃至於會恐慌,就是說很多人他未嘗不想要突破生命的缺口,到處去學可是他發現,他無論怎麼學他所學的都是“我”的那一套。因為到底是誰在學“我”?是"我”在學。你一定要體會這一件事情,到底誰在學,是“我”在學“我”的心、我的習性,對於是師長告訴我的那一些東西,我什麼都能夠體會,我什麼不能體會,都卡死住了,那你說我會堅固?“會”一點點,就在你可憐的有限的範圍進步那麼一點點,而沒有辦法進去,那怎麼辦呢?要突破我的障礙,我執、我見,我想、我愛,這一些東西整個封鎖住我們的生命,我到底怎麼樣才能突破它呢?你可能很難相信,答案只有一個字就就是“信”。

舉例:昨天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你今天才兩歲才剛會講走路,很愛吃東西,那麼你的爸爸就給了你一個披薩,給你一張的支票,支票上面是10億,那你會選哪一個?披薩。你永遠都會選披薩,因為永遠你沒有辦法領略這一張10億的支票對你有什麼意義,這就叫做“業”。換句話說,假如我是屬於什麼狀態,我會做什麼選擇,不是我所決定的,是我的生命應該選擇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你會覺得說很可笑?一點都不可笑,這叫可悲,這叫做寒毛直豎。你看到這種景像,你發現你的生命裡都是一個Pizza,而沒有辦法選擇10億的支票,對於我的無限生命裡面真正有意義的東西,你會覺得可悲。注意聽!那我再問您,假如這個爸爸說這一張支票你拿下去,待會我用10個披薩跟你換,你會選10Pizza還是選擇支票?選擇Pizza的舉手,選擇支票的舉手,那你們對生命不太理解,其實我們對於生命都不太理解,這答案不是舉手就可以解決的,他這個答案是他對於他父親的相信到什麼程度,因為眼前這個Pizza是實在的,父親的拿10個披薩跟他換是"信"的問題。因為那張10億的支票跟Pizza,風馬牛不相關。就在因為不是師長他爸爸的口中的一句話。所以我們能夠能不能夠突破我執、我見,我想、我愛,這一些東西呢?完全在師長的那一句話裡面,而你信還是不信,剛剛不是一個很明顯那個障礙嗎?一個孩子永遠就是選Pizza,因為他無知,他看到的就是一個Pizza他怎麼可能會去選一個莫名其妙的一張紙?是不可能的,可是當他真的能夠體悟到這個爸爸講的話,這個師長的話,是千真萬確的。那他就能夠取代他眼前的東西,而讓你我突破的生命的東西。那為什麼原地打轉啊!其實,為什麼做空照圖跟想到要有一個藍圖,要有一個設計師,而這個無論是空照圖乃至於藍圖都來自於響導跟設計師。換句話說真正的生命的改變,竟然是"信"而真正有信仰的人要有他才有力量。那你說,我什麼都不相信,我怎麼能夠我到現在活到現在?你錯了,當然有信,因為你信自己,每個人都有信沒有一個人信,沒有信這些人是沒有辦法生存的,但是本質就只有一個就是“我”當你相信善知識的時候,你就會把宇宙所有的知識,全面掌握乃至於蛻變自己,這叫做修信,這叫做脫離原地踏步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信"。

所以“七聖財”的第一個字就"信","信"了以後,要靠聞,聞了以後靠守戒"信"要靠聞不斷的廣聞,廣聞了以後才知道什麼叫做對還是錯才叫做“戒”。一“戒”以後你就會說你做不到,這叫做真實的面對自己,真實的面對的自己你以後起了慚愧心,起了慚愧心以後,開始學習生命中最難學習的“捨”,“捨”了以後,精進加定慧,他的本質都要是“捨”之下才會有精進。沒辦法捨掉世間的,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世間上你怎麼可能精進?你每個人都希望我原來的都不丟掉,而且我又可以接到新的東西,你怎麼可能,手都是滿滿,你的心是滿的,怎麼進去呢?所以七聖財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法門,你真的把他記在心中,我從今而後要想突破原地踏步要從“七聖財”走進去,去建構我心中的新的菩提道。

 

 

 

 

 

 
影片連結:
 
王菲 法門寺 演唱心經 v2
https://youtu.be/rMhj5qz4v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