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0.02.25 簡短課摘 by 上芳師姐

課程錄音 :


 

.

 

 

.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

 

 

師父手抄稿(聽帶)

下士道複習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1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2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3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4d.php

中士道預習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5d.php

http://p2.i234.me/1599d/20200226d.php

 

 

 

 

簡短課摘 :

 

讚頌琴劍

杜王副班長 琴代表方便,教授教誡。劍代表智慧,斬斷煩惱、這首讚頌銜接即將進入的中士道。

如何讓我們獲得這把寶劍。上師曾告訴過法師,意志力所能達到的高度無法與智慧相比。智慧力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它代表了空性,若沒有智慧就像琴沒有劍的話,這個琴就展現不出它方便的效益。所以這兩者是互相的。接下來我們聼師父的開示,下士道進入中士道的一小段。

師父在為我們復習的內容中擧了很多公案,其中有目犍連神通第一,舍利弗 智慧第一,縱使是目犍連神通第一他仍無法撼動舍利弗的座位。在進入中士道前,師父講許多的公案有他的用心,師父怕我們退心,不要以為空性難就不學,師父一再勉勵我們,只要努力學一定可以達到。

 

師父音檔手抄 39LL3-41LL7

文中師父破我們邪執,既然我要求無上菩提,求解脫,那這個人身為何還要執著呢?為何一定要有這個暇滿滿人身呢?這段告訴我們若不具備圓滿德相,你能得到的只有少分的功德,還記得那些德相嗎?有異熟等八個功德,這些都是我們該追求的。我可能很多事情不圓滿,若我有這個德相的話,那我的進程一定更快。故定須一最圓滿者。師父說兩個無上圓滿的因跟異熟功德有什麼関係?師父在手抄中用釘釘子和腳走路來告訴我們,若沒有工具,如何把釘子釘進去,走路能走的距離也是非常有限。這個暇身其實就是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得到更好的增上生。

完整的工具就像讚頌「琴劍」就是這個比喻,這是個目標。我們還是需要有個工具,在入行論中: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難復得,愚者勿貪眠!人身比喻小船,這個船要具備什麼條件可以幫助我們很快渡到彼岸,一定要很堅固,否則浪一來就被打碎了。堅固的船相即是圓滿的德相。有這個就夠了嗎?這是暇身圓滿,還要有個菩提心,帆就像菩提心一樣能掌握方向,但光是方向猶非滿足故須勵力。勵力就是要非常精進,要有風的助力。讚頌勇悍行」強調勇悍行要靠決定志向的帆精進的風,才能達成目標。

真如老師最近的全廣195200講就像為我們在進入中士道之前鋪路了。在195196講中引入行論「暇滿極難得,既得能成利,倘若利未辦,後世豈復得?」珍惜我們的暇身,197講中,思惟我們的惡極大,唯發菩提心才可以很快速的為我們累積業,把惡業阻斷,所以這兩個圓滿就是意樂。捨此菩提心,餘善豈能勝

我們做很多的小善都無法擋住我們的惡業。師父的開示雖然很短,但告訴我們兩個圓滿要好好的深入去思惟。

 

駱班長下士道上完了,我們要得到什麼結論?下士道說這個身體一世比一世好,絕對不要說我這世的暇滿身就浪費掉了,真正的問題是下一世我一定要再得暇滿人身而且要更暇滿的人身。這件事呢大家心裏一定要發一個決定,我一定要得到暇滿人身,為什麼?因為墮入到惡趣就痲煩了,就囘不來了。所以無論如何下一世也一定要再次得到暇滿人身。乃至於得到像八因三緣那麼好的暇滿人身乃至於出家。在佛法裏他無論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都告訴我們最殊勝的身體是出家身,最好是具有比丘戒,乃至於菩薩戒或具有密乘戒。

在下士道裏一定要相信無限生命,有了無限生命你才會對真實的生命中不是只有眼前的,還有下一世再下一世,希求後世的圓滿,這個時候生命的格局才會打開,就是從眼前的幾十年百年的生命拉到無限生命,不要小看這件事情,只要有無限生命,你眼前很多的困難都會改掉。擧個例:我現在得重病馬上死,以無限生命的角度,我這個身體不好了,本來就該丟掉它、不想丟掉我還覺得痲煩。所以人要不斷的讀書學習然後身體不行了就死了,再換個乾乾淨淨的身體,這個無限生命的概念就很清楚。不可以說很累呀!就躺在那裏,保養它,像被種在那裏,想死也死不了,一點樂趣也沒有,不可以走這條路。我們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造善業,腳要能走,腦筋要能動,把學習這件事情在無限生命中舖設出來。生重病馬上就死,啊!很開心。要有這樣的理念來看待無限生命的概念,這種思惟跟一般人生重病的概念剛好顛倒。我確認無限生命的話,在世上很多的困難都可以解決,很多的痛苦都可以解決。上師說的我這一世沒有當大老闆,在家也苯,像豬一樣,也不會做家事,很不圓滿也沒成就像個loser,在這一生裏好像很不如意,鬰鬰寡歡,在無限生命中它不是這意思,它不看現在。我現在很差,可是啊!我有上廣論。我認真學習,我下一生可以得暇滿身,比什麼都贏。所以你能瞭解無限生命是求後世的圓滿,誰能得到下一世的暇滿人身,那麼這一世的得失就變成小事了。在上班時被老闆打壓或很多時候不得志你也不會care了,所以我要好好學經論,跟著師父下一世也得暇滿身,那我就贏了。佛陀說這一世得人身的機會如爪上塵,下一世墮落的機會如大地土。所以什麼是輸贏,下一世可以得暇滿身是輸贏。所以我們要有無限生命業果的概念,然後把握住善心善念,來世得到暇滿身這才是無限生命中的輸贏,而不是這一世的榮辱得失成敗。所以誰能認清真相這才是輸贏的関鍵。

另外對上週線上同學的提問再作解釋。廣論149LL6集法句雲若人宣說如理語,放逸而不如是行譬如牧人數他畜,彼非能得沙門分。辯邪執之前,經論上有個很重要的總攝。一個人講了很多如理的話,嘴巴會講但是行為放逸不會做,就好像放牧人,每天數別人的羊,他不能得沙門分,即無法得到解脫之果。假如說他說的如理語比較少,但他照著做,「然能正行法隨法,」照著正法而行,而且能遠離貪瞋癡,這樣則能得沙門果。一個出家比丘要樂防慎。非常謹慎自己的身語意,深怕放逸。所以一點一滴的不斷的觀察自己的三門。就像大象出淤泥一樣的一步步的讓自己導出惡趣的泥沼之中。防護身語意是不容易的,可是比丘樂防慎,習慣後能抖一切惡,像風吹樹葉一樣。宗大師又引親友書 「若希善趣諸解脫,願多修習於正見…」 ,若下一生想得到暇滿身乃至於得到解脫,要多修習於正見,假如一個人邪見,妙行,自以為是的行持,所造的都是未來的苦果,所以要深廣學習正法,多聞與持戒,即聞即思即修。

發心要走上佛果,真正問題在那裏呢?上師說我們為何而來,有無發心,我們除了要有暇滿之外最主要要有菩提心,我們的心是一念一念的,身體是個工具,我們把所有的好處給這個工具,而這個工具他只服務自己。不想服務他人,賺錢把這個工具養得油油的,還去得罪別人,我真正的敵人變成了這個工具。那麼何謂菩提心呢?這個工具我發誓讓他去利益一切人,那麼這一切人是否囘饋我,這就是發心。

我們即將進入的共中士道,基本認知叫苦諦,告訴我們三界皆苦,認識之後它的目標是解脫輪回,上士道究竟自利利他由發心而成叫自利利他,而得到究竟佛果。另外叫學處。所以下士道由念死開始,告訴我們死後去那裏,去人道還是地獄餓鬼畜牲?

這個要看業,真實的比較之後我會知道沒有別的去處。真實的念死,他的答案是我一定會墮落三惡趣,因為無始以來我所造的惡業又多又重,為何會說我造的惡業又多又重?這一定要從經論中去想,為什麼?因為無限生命中我過去所造的業自己不曉得,可是大部分人會覺得我還不錯,至少我現在是人身呀!我應該不會墮落在地獄餓鬼畜牲,在善業與惡業的比較之下我們是不承許的。所以要看經論,在暇滿難得廣論63L2 諸人多受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我們沒有造多少善業,一天24小時不會超過2小時,乃至於不會超過10分鐘。其他時候早上想吃,貪。走在路上擁擠煩躁,瞋。辦公室中很多事項,沒有正見,癡。每一件事若沒有正法的話,我們的貪瞋癡無所不在,我們真正的問題是不相信自己會墮落惡趣。透過學習正法之後才會看到自己很多的貪瞋癡的邪念,透過不斷的修行之後才知道自己與正法的距離是很遙遠的,這時候才會歸依之後學習業果(比丘樂防慎)每天早上一定要念死。

我到底是善業多還是惡業多,再不斷的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觀察的越久歸依的心越強,正歸依是法,那時候業果正見才會落入你的心中。這時候我們對於三寶的希求心就會現出來,對業果的深信就讓我們走上去了。戒的根本是業果正見,換句話說假如中士道的戒定慧沒有下士道的業果正見為基礎的話,這個戒是假的,沒有戒無法讓我們把心定下,沒有定也沒辦法升起智慧,所以中士道的學習也是要讓我們對下士道為基礎。下士道希求人天果報,淨修歸依深信業果,中士道修解脫輪回淨修戒定慧三學。

 

立理副班長謝謝駱班長為我們從下士道中士道作了一個很好的銜接。先熟悉原文,廣論P152,透過班長剛才的解釋,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復習,再來看這段文就很容易瞭解。把下士道的基礎我們再思惟,原來最主要的是在善惡之間的辨別決擇和承認自己所造的惡其實是多於善的這件事,瞭解了這個道理會讓我們有股動力,因為我們理解,我今天可能會掉入三惡趣,很顯然那地方絕對不是我們想去的,那怎麼辦?就會有股動力說誰能幫我,所以這時候會升起想皈依的心,所以我要好好歸依三寶,原來決擇我們的就是對業果正見的瞭解。透過師長的引導好好去做在未來才有可能希求後世成為人、還有成為圓滿的人,尤其能做到八因三緣更是圓滿。剛才班長也作了說明,若自己脫離了能得到增上生,或者在中士道也能解脫輪回。但終究沒有成佛之前,福報用盡,還是會掉下來。那我該怎麼做?前面說到的發心,就是不單我自己,我也要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的那個目標,能夠成佛就不會掉入輪回當中,我們從道總開始學習,知道這些都要一步一步來。後面又說到我們雖然得到人天妙味,但卻還沒有脫離行苦,所謂行苦就是一直在輪回中,因為我們有太多的顛倒。今天要進入中士道雖然可說得到解脫,這也只是暫時的,隨時有可能掉下來,就像攀崖一樣,沒有爬上頂點之前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入行論中說數數來善趣,數受諸安樂。我們在六道中不斷的上上下下,偶而來到善趣。這樣的來來回回,所謂解脫痛苦,我們是否真的體會到這是苦?接下來中士道會帶領我們認識苦,之後我們花幾個月時間好好辨別,觀察自己的內心。

我現在在這裡,我真的有想解脫嗎?四百論説真正的智者現在得人身但他仍把它看成地獄一樣,每一天醒來都有一種恐懼感,深怕我的來生沒能到善趣,如果問智者這當中有什麼不需要恐懼,可以讓我們安住的。三有之中是沒有的,來到三有之中就是會有種種的痛苦,沒有任何地方讓我們得到安樂,就是一個地方直到我們成佛的那個時刻。攝功德寶也說「諸趣貪生死意恆流轉。」只要我們的貪瞋癡無明還在,都會在輪轉之中。弟子書中也說「如如於諸趣中起樂想,如是如是癡暗極厚重」如果我們都把這些東西當做樂,即使現在有樂也是苦。比如説跟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有一天也有別離苦,也就是說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恆常的,如果我們能好好體會清楚辨別的話,那我們就是有智慧(癡暗極微薄)、接下來「如如修習淨相如是如是貪厭極熾然,」不斷的把善趣中的一切事物當作是樂,也不斷的串習它,表示我們的貪心就像越有越貪,我現在擁有很多但又怕不夠,又想擁有更多,於是這樣累積下去的話就增長了我們的貪瞋癡,讓我們的未來更嚴重,這是由於我們自己串習過來的。如果我們能修習不淨相,看到美好的一切也是暫時的,終究有一天它會離我而去,這也是一種苦,如果我們的內心能生起這樣的定解,對我們的修行才會有好處。最後,從無始以來我們所作的這些事情,明明知道它是苦,但我們卻以為樂,還不斷的強化它,所以要對治這些事情只有不斷的去修苦性及不淨相。祖師也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好好的修習生死輪回過患。老師也問過我們不斷的輪回好玩嗎?這是進入中士道之前的一個前言。

 

駱班長如如於諸趣起樂想,如是如是癡暗極厚重,如如於諸趣起苦想,如是如是癡暗極微薄」於六道中起樂想,那我的痴暗極重,與六道中起苦想那我的痴暗極微薄,為什麼在境界中一直要起苦想呢?為何要把所有的境界看成是苦?

 

心靈對話:日復一日的工作就是人生嗎 ?

如得法師開示影片:生之慾。與剛才的問題有關係。世間的事看成是苦性,你的智慧提高。這件事與影片中說的事情。如果你能找到其中意義,它會產生正面力量。

佛法說三界皆苦,這是事實。以後學習之後會讓我們看清這件事實。智慧高的話你可以看清生命的本質是苦的。假如你把它看成樂的,那你是愚癡。那能不能把它看成樂呢?可以的。它的苦能不能讓它變成有價值,那意義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生命是苦性,但我們把它看成工具,以苦為道把它看成一條道路。這時候的感受是很有意義的。以行住坐臥為例,它的本質是苦的。不停的吃是苦,坐太久,站太久都會產生苦。就是因為它的本質是苦。能看到東西的不淨對我們的生命有幫助,看到真相與看到境界把它看成樂是兩囘事,樂想的意思是把它的本質想成樂。

 

師父音檔手抄P93

提問:為何思惟三惡趣,會引導我們厭捨現世?不是要思惟暇滿嗎?思惟生死輪迴是什麼相狀?

答:師父音檔P152 LL1 隨念當死。

我們思惟念死之理,說我馬上要死了死後要墮落惡趣

那我就知道我這一世一直在忙世間事錯了。所以那時候你會希求後世,這一世沒有造善業死後墮惡趣,很後悔,那時我就希求來世所以我應該厭捨現世。

 

剛才談到吃,看到一個好吃的東西,吃在嘴裏嚐到甜味,我們就會想延續吃下去,事實上呢,後面的消化是噁心的,接下來的一口接一口是一種妄想,所以,愚癡就是這樣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需求,下一念還是要賺錢,對於世間的東西就會不停的追求。只要把它看成快樂,乾淨的,你的本質就越來越愚癡。

  

 

 

片連結:

 

 

《深夜心音 _ 琴劍 》

https://youtu.be/7tXQiNefu-0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_日復一日的工作就是人生嗎
https://youtu.be/zIXdnIKBM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