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課程範圍 師父手抄稿(聽帶)
始 http://p2.i234.me/1599d/20190401d.php
止 http://p2.i234.me/1599d/20190403d.htm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廣論 P104LL3-P106L3
由知差別而皈依者。如《攝分》說,由知三寶內互差別而正皈依。此中分六,相差別者,現正等菩提是佛寶相。即彼證果,是法寶相。由他教授,而正修行是僧寶相。 (二)
知差別 由了知三寶的各別特質而行皈依,如《攝抉擇分》中說,先瞭解三寶之間的相互差異,再如理皈依,這可分為六種差別來說明。 第一、相差別:這是以三寶的本體行相來說。現証無上正等正覺的人,這是佛寶相;佛所證得的果,是法寶相;從他聽聞,如理修行佛陀教法的人,是僧寶相。 業差別者,如其次第,善轉教業,斷煩惱苦所緣為業,勇猛增長業。 第二、業差別;這是以三寶的作用而言。按照次第來說,佛陀成就以後轉法輪,為弟子開示一切教法,這是佛寶的作用;法能斷除一切煩惱、止息一切痛苦,這是法寶的作用;僧寶以身作則,精進修行,勇猛增長善業,證明正法可修可證,這就是僧寶的作用。 信解差別者,如其次第,應樹親近承事信解,應樹希求證得信解,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 第三、信解差別:依照前面的次第來說,對於佛寶,我們應先建立親近、承事、供養的信解;對於法寶,應建立唯有真實修學、才能證得所希求內容的信解;對於僧寶的信解,是要對佛寶與法寶,產生了信解之後,大家就能和合的同修共住在一起,建立所謂的「和合僧團」。 修行差別者,如其次第,應修供養承事正行,應修瑜伽方便正行,應修共受財法正行。 第四、修行差別:如前面的次第,在行持的時候,應該先對佛寶修供養、承事等正行;對於法寶,應該修習和法相應的正行;對於僧寶,應該修共同受用資財與正法的正行,以資養我們的色身與慧命。 隨念差別者,謂應別念三寶功德,如云,「謂是世尊等。」 第五、隨念差別:就是對三寶的種種功德,一一來做隨念。比如說:「佛是一切功德的資糧田,是堪為皈依供養者……等等。」 生福差別者,謂依補特伽羅及法增上,生最勝福,佛及僧二是依初義。此復依一補特伽羅,及依眾多補特伽羅生長福德,以於僧伽定有四故。 第六、生福差別:這是說依著補特伽羅(眾生)或是依著法,都能產生殊勝的福報。佛寶和僧寶是依補特伽羅為資糧田而生起福報;法寶是以法為資糧田來增長功德。至於所依補特伽羅,佛只有一位,僧伽則有多位。若就僧寶來講,只要有四位以上的僧伽,即是一個僧團。 由自誓受而皈依者。謂由誓受依佛為師,依般涅槃為正修法,皈依僧伽為修助伴,由如是門而正皈依,如《毘奈耶廣釋》中說。 (三)自誓受 要如何皈依呢?應以自己發誓願接受的方式來行皈依。這是說,在了解三寶的功德和差別後,因自身強烈的除苦欲望而發下誓願:以佛為修行的導師,以能證得涅槃的法為修習的正法,以僧伽為修行的助伴,這樣來誓受皈依三寶,這就是真正的皈依。以上內容如《毘奈耶廣釋》中所說。 由不言餘而皈依者。謂由了知內外大師及其教法,諸學法者,所有勝劣,唯於三寶執為皈處,不執與此相違師等,是所應皈。 (四)正皈依 皈依三寶後,再也沒有其他的皈依對象。這是說藉由徹底認識內外道的大師及其所說教法,以及學法者之間所有勝劣的差異後,抉擇三寶為唯一最真實究竟的皈依處,而永不皈依和三寶相違的外道。 此二所有差別之中,師差別者。謂佛圓滿無邊功德,所餘大師與此相違。《殊勝讚》云,「我捨諸餘師,我皈依世尊,此何故為尊,無過具功德。」又云,「於餘外道教,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心信於依怙。如是非遍智,宗過壞其心,心壞者不見,無過大師尊。」 在佛法和外道的差別之中,先從(1)大師的差別來看。佛陀斷盡所有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證得究竟解脫;其餘外道的大師都不具備這些優點,此差異極大。 《殊勝讚》中說:「為什麼我會捨棄外道師父而唯獨皈依世尊?因為只有世尊已經斷除所有過失,具足一切功德,這是其他的老師無法相比的。」《殊勝讚》又說:「對其他外道所教的道理,經過仔細思惟研究,愈深入了解之後,我對佛陀愈有信心,確知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佛。因為外道的教法不具備一切智智,不能如佛一般的遍知一切,其宗義本身就含有過失,因此,若隨學外道法,則自心必受染污而失壞。心若失壞,怎能看得見真實無過的世尊呢?」 教差別者。謂佛聖教,由安穩道得安樂果,息生死流,淨諸煩惱,終不欺罔樂解脫者,唯一善妙,清淨罪惡,外道教法與此相違。如《殊勝讚》云,「何故由尊教,安樂得安樂,故於說法獅,尊教此眾生。」 再從(2)教法的差別來看。佛陀傳下來的聖教,是從真正的解脫安穩道,來獲得究竟的安樂果,能夠息滅生死流轉,淨除一切煩惱,這是絕對沒有錯誤和欺罔的。對想要究竟解脫的修行人來說,唯有修學善妙的佛法,才能淨除罪惡,獲致涅槃。其餘外道的教法既無此功德,也與此相違,這就是內外道教法的差別。就像《殊勝讚》中所說:「只有世尊的教法,能令眾生由安樂道獲得安樂果,所以世人尊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因為眾生所有的邪見、煩惱都被摧破、調伏了。」 《讚應讚》亦云,「謂應趣應遮,清淨及雜染,此是雄尊語,與餘言差別。此純顯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語與餘言,除此須何殊。此專一妙善,彼唯障礙法,尊語與餘言,除此有何別。由彼染極染,由此能清淨,此即依怙語,與餘言差別。」僧伽差別由此能知。 《讚應讚》中也說:「只有佛陀教法能令人趣入清淨,遮止雜染;外道的教法屬於雜染輪迴,這就是世尊的法教和其他外道的根本差別。世尊教言能開顯我們的真如本性;外道卻無法顯示真實道,都是欺罔不實的邪語。光憑這點,佛法和外道法就已經是截然不同了,哪裡還需要其他的差別來做選擇。世尊開示教導眾生累積善業的妙善方法,是令人趣向解脫之正因;外道法講的是障礙善業的虛妄雜染邪見,所說皆非解脫正因,這也是世尊教言和其他外道的分別之處。佛法能清淨一切的煩惱雜染;而外道法卻是令眾生煩惱,使心更加染污;所以,在比較內外道教法的差異之後,我們確認唯一真正能依怙的就是世尊。」 (3)追隨者的差別。以上說明內外道在大師與教法上有優劣之差別,由此也可以推知,隨內外道教法的修行者(僧伽)自然也有優劣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