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課程預習 全廣 II 第 45 講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45/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0817d3.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0824d1.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壬二、能受之依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癸一、加行儀軌
子一、受勝皈依
子二、積集資糧
子三、淨修意樂
癸二、正行儀軌
癸三、完結儀軌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231L1∼P231LL3第四儀軌∼轉變意者。 庚四、儀軌受法 第四儀軌正受者。如大覺口窩云,「欲修令此生,應勵恆修習,慈等四梵住,應除貪及嫉,以儀軌正發。」若修心已,於其發心獲得定解,當行受此之儀軌。 第四、正式受菩提心的儀軌(此處指受願心儀軌) 如阿底峽尊者所說:「想要讓菩提心生起,應當恆常努力地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去除世間的貪愛、嫉妒等煩惱,然後正式受持發心的儀軌。」如果照前面所說的方式來修學菩提心,對發心道理已經產生定解,這時就可以按照儀軌正受律儀戒。 此中分三:一、未得令得;二、已得守護不壞;三、設壞還出之方便。初中分三:一、所受之境;二、能受之依;三、如何受之軌則。今初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正受菩提心的儀軌,內容分三:第一、未得令得,指過去未受儀軌者令受;第二、是已受者,令守護不壞;第三、若失壞時,如何懺除乾淨、恢復清淨戒體的方法。 覺口窩於《尊長事次第》中僅云「具相阿闍黎。」更未明說。諸先覺說,「具足願心住其學處,猶非完足,須具行心律儀。」此與勝敵論師說,「當往具菩薩律儀善知識所,極相符順。」《十法經》中由他令受而發心者,說有聲聞,是說由彼勸令厭離而受發心,非說聲聞為作儀軌。 第一、未得令得 又分為:一、從何處受;二、能受律儀的對象;三、如何受持儀軌。 一、從何處受:菩提心的儀軌,要到那裡去受呢? 阿底峽尊者在《尊長事次第》中只簡單說,要去「具相的阿闍黎」那裡受,後面沒有詳細解說。其他祖師們有說:「為我們傳授願心儀軌的上師,如果只有願心、安住在願心學處還不夠,必須同時具備行心的律儀(受菩薩戒),才是具相的阿闍黎。」這個說法,和勝敵論師所說:「要受願心儀軌,應當前往具有菩薩律儀的善知識那裡去受。」是完全相符。《十法經》中說,受他人勸導而受持願心儀軌,這個他人也包括聲聞乘者;但要注意,這裡只是說,是經由聲聞人來勸導、令厭離而發心,並不是說由聲聞乘者來做願心儀軌的授戒師。 壬二、能受之依 能受之依者。總如勝敵論師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具足圓滿身及意樂。」謂天龍等其身意樂堪發願心者,一切皆可為此之依。然此中者如《道炬釋論》說,「厭離生死,憶念死沒,具慧大悲。」謂於前說諸道次第已修心者,是於菩提心略為生起轉變意者。 二、能受律儀的對象:總如勝敵論師所說:「凡具足圓滿身相和圓滿意樂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可以接受願心儀軌。」不但是世間人,天、龍也可以受,只要身、心都堪能發願心者,都可以成為受願心儀軌的對象。然而此處所說最殊勝的能受之身,當如《道炬釋論》所說:「厭離生死輪迴,憶念死亡無常,具有智慧和大悲心者。」這也說明,尤其是已按照前面的道次第修心,以及對菩提心已略生起覺受而變轉心意的體會者,更應該受持發心儀軌。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如何受之儀軌分三:一、加行儀軌,二、正行儀軌,三、完結儀軌。
初加行軌分三:一、受勝皈依,二、積集資糧,三、淨修意樂。
初中分三:一、莊嚴安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二、勸請皈依,三、說皈依學處。
今初 P232L2∼P233L1遠離罪惡∼當許不生。 癸一、加行儀軌 子一、受勝皈依 丑一、莊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 遠離罪惡眾生之處,善治地基令其平潔,以牛五物塗灑其地,以栴檀等上妙香水而善澆灑,散妙香花。設三寶像謂鑄塑等,諸典籍等,諸菩薩像,安置床座或妙棹臺。懸挂幡蓋及香花等,諸供養具盡其所有。又當預備伎樂飲食諸莊嚴具。用花嚴飾大善知識所居之座。諸先覺等,又於先時供養僧伽,施食鬼趣集聚資糧。若無供具應如《賢劫經》說,其碎布等皆成供養,有者則應無諸諂曲殷重求覓廣興供養,令諸同伴心難容納。傳說西藏諸知識在莽宇境及桑耶等處,於覺窩前請發心時,覺口窩教曰:「供養太惡不生。」所供像中,須善開光大師之像,必不可少,經典亦須《攝頌》以上諸《般若經》。 三、如何受持儀軌:可分為加行儀軌、正行儀軌、完結儀軌三方面來解說。 (一)
加行儀軌又分為:(1)正受殊勝的皈依;(2)積集資糧;(3)淨修意樂。 (1)
正受殊勝的皈依:包括莊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勸請皈依及開示學處。
莊嚴處所:於寂靜處,像寺院、阿蘭若等地方,整理灑掃潔淨,用大白牛的五淨物塗灑在地面上(印度古習),再用栴檀等上妙香水澆灑,最後擺設各種上妙的香花。 安布塔像:供奉三寶聖像,如鑄造、雕塑或繪製的佛像;以及經典、法本,與菩薩像等,安置在善妙的法座或高臺上。 陳設供物:盡其所能的準備供養物,如懸掛幡蓋、香花、伎樂、飲食及各種莊嚴器具;用花蔓裝飾或鋪設在大善知識所居法座上。過去先賢們還會事先供養僧伽、施食鬼趣等,以集聚資糧。 若是無力供養,也可以依照《賢劫經》所說的用心觀想供養,哪怕是碎布都可供養。如果有能力供養,就應該以正直無諂心、殷重地尋求並作陳設供養,使同伴們心生驚嘆,生起歡喜心。傳說西藏人在莽宇和桑耶二地區,請求阿底峽尊者傳授發心時,尊者就說過:「供養如果太下劣,不容易生起菩提心。」又說所供佛像中,已開光過的佛像必不可少;經典也至少需《攝頌》以上如《般若經》的大乘經典。 次如《尊長事次第》說迎請聖眾,誦念三遍《供養雲陀羅尼》,應讚誦之。其次弟子沐浴著鮮淨衣,合掌而聽,尊長開示福田海會所有功德,令其至心發生淨信,教彼自想,住於一一佛菩薩前,徐徐念誦七支供養。先覺多云,「龍猛寂天所傳來者俱修七支,慈氏無著所傳來者唯修禮拜供養二支。若修悔罪必須追悔,令意不喜,菩提心者具足踴躍歡喜方生。」不應道理。大覺口窩師於《發心及律儀儀軌》說,「禮敬供養等,」以等字攝略。《尊長事次第》中,於發心前明說七支,又其因相,若果如是,則龍猛及寂天派中,亦當許不生。 迎請聖眾:其後,依照《尊長事次第》所說,先迎請聖眾,念誦三遍《供養雲陀羅尼》來讚誦。弟子應沐浴,穿上潔淨衣服,合掌聆聽尊長開示福田海會的所有功德,至誠生起淨信心;然後授戒師應教導弟子觀想於每一尊佛菩薩面前,都有自身恭敬而住,緩緩地念誦《普賢行願品》七支供養文。 有些先覺們這樣說:「依照龍樹、寂天菩薩所傳的儀軌,要修七支供養;而依照彌勒、無著菩薩的所傳,不需要修七支供養,只要修禮拜和供養二支。不需要修七支的理由,是因為修懺悔支時須要追悔,會使心產生不悅意狀態;而這和受願心儀軌、要引發菩提心生起,需具足歡喜踴躍的心境相違。」這種講法實在沒有道理。阿底峽尊者於《發心及律儀儀軌》說到:「禮敬、供養等」,這個「等」字,就含攝了其他五支。《尊長事次第》中,也在發心前明指是七支供養。還有,如果修懺悔支會使得心意不喜,以致影響菩提心生起的話,那麼,龍樹和寂天菩薩也應該會承許不必修七支的。(宗大師特於此處,破斥這種不需要修七支供養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