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2.01.04 課程預習

全廣 II  58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58/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1221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1221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1221d3.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255L1∼P256L1第三經義不善惡友。

第三經義,其經文時正是觀擇生等之時,故說施等真實無生。言分別者,顯其唯是分別假立,非說施等不應習近而應棄捨。是故乃至未成佛前,於此諸行無不學時,故須學習六度等行。

第三段《梵問經》的經文是說,正當觀察一切法性的生、滅……等(指《中論》上所說的「八不」: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達到覺悟之時,了知布施等六度於實性中並無生滅,亦即就勝義諦來說,布施等一切行都是無自性生;而所謂分別,只是世間假名安立的名言。經文的意思,不是說施等六度不用修習而應棄捨,而是說修布施等時,不要去執著;應當了達空性而修菩提行。因此,一直到成佛前,能夠修學就要盡量修學,六度萬行都要去勤修。

此復現在當由至心勵力修行,諸能修者策勵而修,暫未能者當為願境,於能修習此等之因,集聚資糧,淨治業障,廣發大願,是則不久當能修行。若不如是行,執自不知及不能行,謂於此等不須學者,自害害他,亦是隱滅聖教因緣,故不應爾。

經過這些說明,應該了解現在就要至心勵力去修,有能力的人要策勉自己精進,能力不足的人應該把「行菩薩道」當作發願內容,願自己能夠早日修習。現在要先累積能修的因,也就是集聚資糧、淨治業障,廣發大願,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如願修行。如果不這樣做,而把不知道、做不到當成藉口,還妄稱六度等不必學,這是耽誤自己、傷害他人,也是聖教隱沒之因,千萬不要犯這麼嚴重的惡行。

《集經論》云,「觀察無為厭有為善,是為魔業。知菩提道而不尋求波羅蜜多道,是為魔業。」又云,「若諸菩薩離善方便,不應勤修甚深法性。」

《集經論》中說:「想要了達涅槃的空性義理,卻不喜修持世間有為善的方便分,這是魔業。了知菩提法,卻不去實踐波羅蜜多道,也是魔業。」又說:「菩薩行者若遠離行善的方便分,就不應該勤修甚深空性的智慧分。」意指菩薩若棄方便,因缺悲等而修法性,即走上二乘的岔路去了。

《不可思議秘密經》云,「善男子,如火從因燃,無因則滅。如是從所緣境心乃熾然,若無所緣心當息滅。此諸善巧方便菩薩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故,亦能了知息滅所緣,於諸善根不滅所緣,於諸煩惱不生所緣,安立波羅蜜多所緣,亦善觀察空性所緣,於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亦觀所緣。」

又,支那和尚等謬解無緣,他們把統統不分別就當作無緣;然而在《不可思議秘密經》中說:「善男子!譬如烈火從因而燃,無因即滅;心也如此,心火亦從所緣而熾燃,若無所緣,心火即滅。這些具足善巧方便的菩薩們,由於已證得圓滿清淨的般若波羅蜜多,對於所緣何者當息,何者不當息,如實了知。譬如於諸善根即不滅所緣;於諸煩惱即不生所緣;善安立波羅蜜多所緣;又能善巧觀察空性之所緣,而於一切有情亦能以大悲心觀為所緣。」

此中別說無緣有緣,當善分別。如是煩惱及執相縛當須緩放,學處之索則當緊束當壞二罪,不當滅壞諸善所作。學處繫縛與執相縛,二事非一護律緩放與我執縛緩放,二亦不同。

修學者應當要善分別此中各別所說無緣、有緣的道理。對於什麼應該緊束,什麼應該緩放,也應善巧了解並予區分。譬如對煩惱和我執的繫縛應該緩放;而對戒律及學處則應緊束。應當遮止性遮二罪(惡行);而不應毀壞諸善法行。因為學處之縛與我執之縛,二者完全不同;同樣地,放緩戒律與放緩我執,意思也完全不一樣。所以,必須善加思擇,我執之縛,應放緩;戒律,不能放緩。

一切種智由多因成,僅一一因非為完足。獲妙暇身,本當從其種種門中而取堅實。若說一石驚飛百鳥,修道一分不修餘者,當知是遮二資糧門不善惡友。

要知道,成就一切遍智,要靠很多因緣,若只有一部分的因絕對不夠。今生既已獲得了善妙的暇身,就應該好好修習各種法門以達堅實的境地。如果有人說一石能驚飛百鳥,修道一分就可以不再修其他學處,這種人就是障礙我們累積福慧資糧的惡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