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3.03.14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7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7/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30214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214d3.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30314/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寅五、靜慮度  

        寅六、般若度

          卯一、慧之自性

          卯二、生慧方便

          卯三、慧之差別

            辰一、通達勝義慧

            辰二、通達世俗慧

            辰三、通達饒益有情慧

          卯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卯五、此等攝義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寅一、四攝自性

        寅二、立四之理由

        寅三、四攝之作業

        寅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寅五、略為解說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P326L3P327L1無慧過患為癡因。」

無慧過患中,施等無慧如無眼目。《攝頌》云,「俱胝廋他無導盲,路且無知豈入城,五度無慧如無眼,無導非能證菩提。」是故施等不能清淨,亦復不能獲得正見。如云,「無慧求果報,施體不能淨,利他為勝施,餘唯為增財。」

二、不具智慧的過患:

如果沒有智慧,布施等五度就像失去雙眼一樣。《般若攝頌》說:「一個什麼都看不到的瞎子,要走很遠很遠的路,又沒有人引導,怎麼可能進得了解脫城?五度若沒有智慧眼之攝持,就如盲人失去引導,不可能證得無上菩提果。」如果行者本身不具智慧,那麼布施等五度無法清淨,更不可能獲得正見。如《攝波羅蜜多論》說:「沒有智慧的攝持,布施時希求果報,其施體就不清淨,因此只會成為繼續輪迴的因,無法成就解脫果。菩薩以智慧攝持布施,將善果利益迴施眾生,這才是圓滿殊勝的清淨布施。一般為求自利而布施,只能累積世間財富,並無大果。」

又云,「無破闇慧光,不能成淨戒,多由無慧故,尸羅成濁染。」又云,「慧倒心混亂,不信住忍德,不樂觀善惡,如無德王名。」又云,「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往。」又云,「心不勤修慧,其見不能淨。」王名稱者,謂如無德之王,名稱一揚後仍退失。

又說:「如果沒有破除無明黑暗的智慧光,不可能守護清淨戒律;因為無慧,不能明辨應遮應行,經常被煩惱污染,故持戒多所違犯。」又說:「如果無慧,則心顛倒散亂,不信解瞋恚過失與忍辱功德,更不能辨別善惡取捨之理;本無功德而自以為功德,就像無德之王,徒具虛名而已。」又說:「為一切智者所稱頌,無與倫比、最為深細奧妙的菩提大道,想要毫無障礙的直接趣入,如果沒有智慧是絕對無法進入的。」又說:「不勤修智慧的心,是不可能獲得清淨之見地的。」前面提到「王」之稱謂,是指無慧猶如無德之國王,縱能聞名一時,也很快就消散了。

乃至未發大慧光明,愚癡黑闇終不可滅,慧發即滅。故於發慧應隨力能精勤修習。如云,「由發大慧光明力,猶如出現大日光,眾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餘名。」又云,「故應盡自一切力,於如是慧勤修習。」

在大智慧光明尚未生起之前,終究無法滅除愚痴黑暗,只有開啟智慧才能破除無明,所以我們應精勤修習、全力成辦。如《攝波羅蜜多論》說:「如理地聞思修,啟發了相應的大智慧光明,猶如日光照耀,將眾生相續中所有黑暗,一無餘遺地破除後,在世俗的名言諦上雖仍示現煩惱相,其實內心已得完全清淨。」又說:「看看智慧的殊勝功德,所以更應盡己一切力量,勤修如是智慧。」

愚癡之因,謂近惡友,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如云,「懈怠懶惰近惡友,隨睡眠轉不觀擇,不信能仁最勝智,邪慢所覆而輕問。心劣自耽以為因。不信親近有智士,並其邪妄分別毒,及諸邪見為癡因。」

智慧所正對治的是愚痴,造成愚痴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即是親近惡友、懈怠懶惰、貪愛睡眠、不喜觀察、不喜思擇、不信解大乘經典、不懂裝懂而增上我慢、邪見嚴重、心性怯弱而自輕能力不足、以及不親近善知識等。如《攝波羅蜜多論》說,「懈怠、懶惰、近惡友、愛睡眠、不觀修、不信佛陀最勝智慧、強烈邪見、我慢覆蔽、輕視求教提問、心性低劣且自我耽著、不信且不親近善知識、以及心中充滿邪分別、妄念及種種邪見等,這些都是愚痴之因。」

P327L1P327LL1故又云云何能修。」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如吉祥勇云,「寡聞生盲不知修,彼無多聞何所思,故應精勤求多聞,因此思脩生廣慧。」

所以《攝波羅蜜多論》又說:「為斷除愚痴之因,應該恭敬承事可以親近的師長;為了引發智慧,必須尋求多聞。」也就是說,應當多親近智者,盡自己的力量勤求多聞。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聞所成慧、思所成慧都無法生起,而沒有聞思做為修的基礎,當然修的時候就不知道要修些什麼了。如果具足多聞,才能由聽聞而生聞所成慧;由反覆思惟觀察所聽到的法義而能生思所成慧,如此才有可修的內容,進而由修的緣故,生起廣大的修所成慧。如馬鳴菩薩說:「寡聞者就像盲人不知修行之道,因為聽得太少,哪有東西可以思惟?所以應該努力勤求多聞,豐富思惟內容,使聞思修三慧能增長廣大而生起源源不絕的智慧。」

慈尊亦云,「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慳等諸分別,是為煩惱障。除慧無餘因,能斷此二障,聞為勝慧本,故聞為第一。」

彌勒菩薩也說:「執持三輪實有的各種自他分別屬於所知障,慳吝等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則屬於煩惱障,唯有證得空性智慧,才能根本斷除所知障和煩惱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法類可以斷此二障,而多聞正是增長此殊勝智慧的根本因,所以修習智慧首重多聞。」

《集學論》云,「應忍求多聞,次當住林藪,精勤修等引。」自釋中云,「不能忍者,則由厭患,不能堪耐,退失聞等。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那羅延問經》云,「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集學論》說:「凡欲學法者,皆應安忍求法之辛苦,必先努力尋求多聞,然後住到無人的林藪專心思惟所聽聞到的法義,由思慧得到決定之後,再一心勤修禪定。」《集學論釋》中說:「不能忍耐諸苦的人,因心中對眾苦厭惡,自然就退失了多聞的功德。不求多聞者,不會知道修禪定之方便,也就得不到淨除煩惱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不知厭足地希求多聞。」《那羅延問經》說:「善男子!若具多聞則能增長智慧,若具智慧則能滅除煩惱,若無煩惱,就不會被煩惱魔等趁機傷害、障礙修行。」聖道最殊勝的根本,就在於有沒有思惟、善擇諸法的智慧;而能增長智慧最重要的因,就在於是否能廣泛聽聞清淨無垢的經論,然後透過教理善擇修行要道,繼而證成經論之理;所以說,智慧是成就聖道的無上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