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3.07.04 課程預習

廣海明月 105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105/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30704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704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704d3.php

廣海明月 第 317~397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317/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30704/159903.php

廣論科判

歸敬頌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乙一、圓滿種中受生事理

  乙二、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丙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丙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乙三、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丙一、於印度所作事理

    丙二、藏中所作事理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乙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乙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如《讚》云:「勝歡喜金剛、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謁顏得許故,或夢或現前,常聞最甚深,及廣大正法。」師傳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種傳承。後中分二,謂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復有二種傳承,謂見傳承及行傳承;其行傳承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於密咒中亦復具足傳承非一,謂五派傳承,復具宗派傳承、加持傳承及其種種教授傳承等。親從聞學諸尊長者,如《讚》云:「恆親近尊重,謂寂靜、金洲、覺賢、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從龍猛輾轉傳來最甚深,及廣大教授。」說有十二得成就師,然餘尚多。善巧五種明處者,前已說訖。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決擇勝者密意。

第四,說明尊者由於具足這三個條件,所以能夠抉擇佛陀的真實意旨:一、得到本尊的攝受:得到本尊攝受的情形,如《讚》中説:「尊者親見具德歡喜金剛、立三昧耶王佛、雄猛世自在(觀世音)、主尊度母等,得到他們的開許。所以無論是在夢裡,或是在真實情境中,尊者都能持續聽聞甚深及廣大的正法。二、傳承沒有間斷的情形:尊者的師承中,有共通乘小乘以及大乘两種傳承。大乘的傳承又分顯教度彼岸乘及密咒乘兩種傳承。度彼岸乘中又有兩種傳承,即見傳承及行傳承。尊者的行傳承又有從彌勒所傳來,以及從文殊所傳來的傳承。在密咒乘中,又具足五派傳承。另外尊者還具足宗派的傳承、加持的傳承,以及種種教授的傳承等許多傳承。尊者親炙聞法的上師,如《讚》中説:「尊者長時依止的師長,有寂靜、金洲、覺賢、吉祥智等許多得到成就的大德。特别是您還具足從龍猛輾轉傳來的甚深和廣大的教授。」相傳尊者有十二位得到成就的師長,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師長。三、尊者善巧五種明處,前文即已説明:尊者善巧五種明處的情形,前文已經説明過了。所以這位阿闍黎能够周密抉擇佛陀的意旨。

P7LL1P8LL1此阿闍黎〜所有善說。

此阿闍黎於五印度、迦溼彌羅、鄔僅、尼泊爾、藏中諸地,所有弟子不可思數。然主要者印度有四,謂與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師,號毘柁跋,及法生慧、中獅、地藏,或復加入友密為五。哦日則有寶賢譯師、拏錯譯師、天尊重菩提光。後藏則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羅札則有卡巴勝位及善護。康地則有大瑜伽師、阿蘭若師、智慧金剛、卡達敦巴。中藏則有枯種三是等之中,能廣師尊所有法業,大持承者,厥為度母親授記莂,種敦巴勝生是也。造者殊勝略說如是,廣則應知出廣傳文。

第五,介紹傑出的弟子,分二:一、印度、哦日、西藏三地的弟子:這位阿闍黎在五印度、迦溼彌羅、鄔僅、尼泊爾、藏中各地的弟子不可勝數。但最重要的,在印度有四位,是與依怙尊阿底峽智慧平等的大班智達毘柁跋、法生慧、中獅、地藏,或者加上友密,共為五大善巧師。哦日地區則有寳賢譯師、拏錯譯師、天尊重菩提光;後藏地區則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羅札地區則有卡巴勝位及善護;康地則有大瑜伽師、阿蘭若師、智慧金剛、卡達敦巴;中藏地區則有枯敦、口鵝善慧譯師、種敦巴大師三位。二、最勝弟子:在這些弟子之中,能够廣弘尊者的法業,最主要承接傳承的弟子,即是度母親自授記的種敦巴勝生。造者殊勝的部分就略述到此,若想進一步了解詳情,則應參閲廣傳。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顯示法殊勝中,法者,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依怙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厥為《道炬》。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所詮圓滿;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

說明法的殊勝之處。此處所説的法,是指這個教授的根本論典,即《菩提道炬論》。依怙阿底峽尊者雖然著作了許多論典,但這當中,如同根本且最為圆滿的論著,就是《道炬論》。因為這本論典總攝顯、密教法的扼要而作開示,所以詮説的內容圓滿;以調心次第為主,因此容易受持;又以精通二大車軌的两位上師(是指通達無著廣行派的金洲大師,以及通達龍樹深見派的小明了杜鵑,這兩位都是阿底峽尊者的親傳上師。)的教授作為莊嚴,所以超勝於其他的傳承法脈。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今初

乙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聖教者,如《般若燈廣釋》中云:「言聖教者,謂無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即薄伽梵所說至言。」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所謂聖教,如《般若燈論》的《廣釋》,其中提到:「所謂聖教,是指無誤地開示想要證得甘露(意謂無死)勝位的人及天人們,要完整了知苦諦、要斷除集諦、要現證滅諦、要修行道諦,也就是薄伽梵所說的至言。」是指佛陀所有善説。

P9L1P10L1達彼一切〜斷證德類。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亦須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如《釋菩提心論》云:「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釋量》亦云:「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自若未能如實決定,不能宣說開示他故。

通達一切聖教互不相違,在此是指了知所有的教法都是一位補特伽羅成佛之道。而這些教法又隨宜地成為道的主體,或者成為道的支分。菩薩們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成辧世間衆生的利樂,而且也要攝受三種種性的所化機,為此必须學習這些所化機的修行之道。如同《釋菩提心論》中說:「想要讓他所化機如同自己所確認的那般而生起確定的認知,為此,菩薩智者們應當恒常不斷、無誤地理解所銓說的義理,從而善妙地趣行教導所化機。」《釋量論》也説到:「自己知曉所要宣說的義理,這是方便;將所了解的內涵為所化機宣說,這是方便的結果。如果對於方便所産生的結果的因,自己闇昧不明,沒有如實了解的話,那就很難為所化機如理宣説此義理。」這是因為自己如果不能如實地確切理解,便不能為他人宣説開示的緣故。

了知三乘道者,即是成辦菩薩求事所有方便。阿逸多云:「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勝者母》中亦云:「以諸菩薩,應當發起一切道,應當了知一切道,謂所有聲聞道、所有獨覺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諸道亦應圓滿,亦應成辦諸道所作。」故有說云:「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是相違因。

了解三乘道,就是成辦菩薩所求心願的方便。關於這點,彌勒菩薩曾説:「想要利益衆生的諸位菩薩們,應當透由了知聲聞、獨覺、菩薩三種道的道種智為方便,成辧世間聲聞、獨覺、菩薩三種種性的利益。」《般若經》中也説:「菩薩們應當在資糧道及加行道時,在自己的心續中生起三種道;應當在見道時,要現證空性,了知三種道(聲聞道―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智慧,獨覺道―證達能取、所取異質空,佛陀道―證達一切法無諦實;也應當在修道位時,修習所有三種道,令應斷的都能斷除,應證的都能在心續中生起,所有斷證的品類都令圓滿。而且不僅是生起、了知、圓滿三者而已,還要成辦這三種諸道的作用,將尚未攝受為眷屬的有情,攝受為眷屬;已攝受為眷屬的有情,令其根性成熟;根性已成熟的有情,令其解脫;已解脫的有情,令其究竟圓滿。」所以如果有人說:「因為是大乘行者,所以不應該學習小乘的法藏」,這種說法是相違因,這不合理,因為菩薩們為了成辦眾生的利益,必須學習所有三種種性的法。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捨?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故諸菩薩方廣藏中,廣說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趣入大乘道時,有共通與不共通两種應當修持之道,共通道就是小乘法藏中說到的皈依、業果、思惟輪迴總苦與別苦而欲從中解脫的出離心、四諦、十二緣起等三學的修持。總之,就是共下中士法類的衆多道,因此這些道怎麼會是應當捨棄的法類?所以除了小乘行者追求一己的寂静安樂等少許特殊修行内容以外,其他所有的共通法類,即使是大乘行者也都必須修持。所以在菩薩的方廣藏經中廣説三乘法類,原因亦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