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 又引一個經,說現在這個菩薩,修學菩薩的人要求「聖教」、要「求讀誦」—讀誦就是先要懂得怎麼唸,然後就這個道理。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從哪一個人那一方面聽到的,不管他告訴你的是什麼內容,布施、持戒……六度等等,總括起來,這些無非都是積聚菩薩的「正道資糧」。不管內容是什麼,只要跟這個法相應的,少到「一四句偈」—通常所以說一四句偈,它有一個原因的,就是說一個偈子當中,它就能夠包含一個完整的內容,他只要是聽到一個完整的內容的話,那就對了嘛!那就是讓你積聚菩提資糧。 (p83) 所以這一四句偈,也不一定是說一定要四句,一定要四句,也不一定是這個情形。譬如說:我們中國祖師,隨便普通的話,三句也好、兩句也好,但是他的確有一個真實的內涵,使你能夠開竅,把你引導上去,就是這個道理,這樣。有的時候乃至於話都不講,拿起個棒大喝,把你大喝一聲,一棒打下來,欸,你開了個竅了,就對了嘛!最主要的是指這個而言。那麼在這種情況,「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要恭敬、尊重,要什麼?如法,這是唯一的報答的方法,唯一的報答。你能夠如法地去恭敬尊重,妙了,卻是增長你自己法身慧命,增長你自己法身慧命! 所以現在處處地方我總是要特別提醒,我們一開始的時候,雖然目標曉得佛,佛要徹底去掉這「我」,但是我們學佛的時候,不是說把文字上面的「無我」兩個字盤著個口頭。把那個無我盤著口頭,你心裡害怕得要命,唉,這個我這麼大,叫你拿掉這個我,痛苦不堪!不是的。剛開始的時候,是目標放正了,然後處處地方還是為你著想。嗨!你如果得到了正知見的話,你會發現真正為你著想,這樣做最好,於是你越做越起勁。等到你越做越起勁的話,那個我相對地漸漸在減輕當中,然後你跟法相應的能力漸漸增長當中,到那個時候拿掉這個我,輕而易舉!所以說正確的教授,都有這個特質在裡頭。所以我們平常的講、聽等等,如果說結結緣,哪一個都非常好、非常讚歎,如果從這個裡邊深入的 (p84) 話,這個是抉擇的標準。那麼下面再看,說: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說,看那個阿闍黎給你多少開示,假定說以那麼多開示,你就把……譬如說跟我們講一段話,那麼你就要一劫,假定講兩段話或者這個時限來看,假定跟你講這麼一點東西的話,你就要拿這麼長的劫數,幹什麼?去供養、承事他。而這供養承事要什麼?「無諂心」、「一切種」。這個無諂心就是心裡面,的的確確不是委委屈屈的;而這個「諂」的真正是,表面上面做得恭恭敬敬,心裡面不曉得打什麼鬼主意,這個就是諂。不!你就從心底正直地覺得,一心一意要去恭敬供養,這是心理上面。行為上面呢,「一切種」,在任何情況之下,各式各樣的事情去供養他。你這樣供養、恭敬還不圓滿,為什麼?跟這個法還不相應,還不足以還報這個阿闍黎對你的真正的好處,何況你非法!現在我們不要說非法的就恭敬哪,現在我們恭敬根本談不到,我們卻是如法地去毀謗,如法地去損害我們的師長,是這樣啊!那個真是絕大的錯誤。所以現在我們常常自己覺得:「哎呀,不理想啊!」 (p85) 沒有別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惡因,感得現在的惡果。 可是我們很幸運哪!儘管哪,儘管比之正法的時候、像法的時候不如,可是我們在末法當中還是第一流,最好的佼佼者,這是千真萬確,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這一點我們自己還要自慶、自幸,努力啊!趁現在在末法,尤其是在末法的條件之下,不但出了家,而且能夠聽到這麼圓滿的教授。我想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有很多聽儘管聽得高明,做也總歸覺得做不到呀!」現在這個地方,好在什麼地方呢?欸,這個道理聽起來是頭頭是道,然後做起來的話呢,卻你可以一步一步地踏上去!然後呢,還有這麼多事實的證明,經這麼說,祖師這麼講,祖師的行持擺在那裡,每一個地方給你一個千穩百當的證據、理路以及走法。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們要感到無比地慶幸,然後努力去走! 這個是我們親近善知識,應該有什麼心理上的認識,心理上準備,以及修持這個內心上頭的狀態—心相。怎麼樣把以前錯誤的改正過來,怎麼樣把錯誤的習氣消除掉,怎麼樣把正確的認識增長它,使它從現行不斷地增長。第二段當中說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