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惡趣者,極難發生修法之心,設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 除了這四樣東西,地獄、餓鬼、畜生,那個東西不可能修行佛法。就算偶然生起一點點的苦逼!沒辦法修行,沒辦法修行。我們不要說到三惡趣,在人道當中最苦、最苦的,比起三惡趣是不曉得要好多少,不曉得要好多少。就算我們在人道當中,我們能修嗎?我們能修?今天牙齒痛了,今天頭痛了,今天稍微一點不舒服了;不要說有痛,唉呀,今天吃過早飯了昏沈;肚子餓了是個虛弱。想想看,對不對?這個不行啊,不行啊!所以說三惡道一旦墮落是絕無可能。還有呢, Mahamati's 《Clear Words: Explanation of the "Friendly Letter"》
explains that a deity of long life is one who lacks discrimination and
lives in the formless
realm. 這個叫作長壽天。「無想天」就是第四天—色界第四天的無想天,壽非常長,壽非常長。那個無色界天是更上去。 【《八無暇論》中,亦說常為欲事散亂諸欲界天。無想天者,《對法》中說,於第四靜慮廣果天中,處於一分,如聚落外阿蘭若處。除初生時及臨沒時,餘心心所,現行皆滅,住多大劫。無色聖人非是無暇,故是生彼諸異生類,以無善根修解脫道,故是無暇。恆散欲天,亦復如是,故說彼等亦名無暇。】 (p197)這個《親友書》當中說:這個「長壽天」,這是指無想天跟無色天,另外一個這個論當中說欲界天也是。那麼下面說一下,為什麼「無想天」不能修法呢?這個說在這個天啊,這就是色界第四禪當中的「廣果天」。他想心所滅掉的,初生的時候他有想心所,一旦進入那個天當中,想心所滅掉了。既然想心所滅掉,他定在那裡像木頭一樣,很長!到那時再出定,到臨死離開要歿的時候,他動了一下。沒有想心所,不能修行,所以他說像「聚落外的阿蘭若處」。「聚落」是大家熱鬧的,有行為在這個裡邊發生的;外面寂靜的是一點名堂都沒有的,就是這個。 那麼所以這個現行的心識統統沒有,我們要修行、修心,要把那個行心所現起,然後修改它。你現在那個行心所沒有的話,你怎麼修改呢?所以這沒有用。「無色聖人」,那麼無色界也是,但是在無色界的聖人不是,他因為證了聖果了,那個是在無色界當中。「異生」就是凡夫,為什麼呀?因為這個地方,他沒有善根修解脫道,所以叫無暇。那麼欲界當中呢,很散亂,因為這地方太舒服,所以也沒辦法。這我們大家要了解的。 【如《親友書釋》云:「此八處中,以無閒暇,修作善品,故名無暇。」】 這個八個地方啊,根本不可能修行,所以叫作無暇。這個了解了,這暇滿的特質。(p198)那麼真實的內涵啊,說留到晚上自習,所以希望各位在自習之前好好地體認一下,到那時候我一指出來的話,真正想修行的同修,馬上就可以上路。這個很重要,這個概念很重要!否則你了解一點的文字的話,往往是自害;如果說你拿了這個文字還去衡量別人的話,那根本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 p. 60 【◎ 第二圓滿。分二。】 這個圓滿有十個,兩兩分開,前面五個叫「自圓滿」,後面五個叫「他圓滿」。 【五自圓滿者,如云:「人,生中,根具,業未倒,信處。」】 這五樣東西。 【言生中者,謂能生於四眾弟子所遊之地。】 這個叫「生中」,這個叫中國,就是中道所在的這個國土,這個叫作中國。那麼這個一定是什麼?四眾遊行的地方。「四眾」,佛陀也包含在裡頭。佛陀啊,就是比丘,大比丘相,是現的大比丘相,所以「我在僧數」,佛自己在說:「我在僧數。」當然他是佛寶,但是呢,他自己是算在這個僧當中,四眾當中包括佛、僧。他遊行的地方,就是法也帶進去了。 (p199)【諸根具者,謂非騃啞,支節眼耳皆悉圓具。】 這個容易懂。 【業未倒者,謂未自作或教他作無間之罪。】 什麼叫作「業未倒」?就是沒有自作、教他五無間罪。我們常常說,唉呀,這個業障、業障啊,真正能夠障礙我們修行的就是五無間罪。造了五無間罪,不管你怎麼修行,不可能得果;你只要不造五無間罪的話,我們修行就是淨除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平常常說:「哎呀,我是凡夫啊!我業障很重啊!」那是自暴自棄!正因為你是凡夫,你業障,所以你要努力修行。大乘佛法當中,造的五無間罪都可以懺悔的,這個概念第一個要很清楚。 【信依處者,謂信毘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處,毘奈耶者此通三藏。】 真正我們心「依處」什麼,就是我們該信什麼?信這個。這個「毘奈耶」不是單單指戒,是一切世間的、出世間的好事情都從這地方。看哦!不但出世間哦,世間的所有的好事情,都從這個地方出來了。所以嚴格地說起來,你了解這一點啊,你不管你要求什麼,就是世間的也從這地方來,這個就是「通三藏」。講那個「信依處」真難啊!我們大家說(p200)信佛,我們何止信喔,乃至於出了家沒有絕對的信心,不可能出家。是,所以剛才說種善根來足足有餘,還透了三分,單單要想講真正修持上去的話,還欠一大截,我們的信心的的確確還欠一大截。 【此五屬於自身所攝,是修法緣,故名自滿。】 這個五樣東西屬於我們自己的,這個是修法必要的條件,所以叫作「自滿」。自己具足了,還要外面同樣地要有相應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