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06/21

廣論頁/行: P114L6~P114L7

手抄頁/行: #7 冊 P17L1~P20LL2

音檔起訖:   49B_0000~49B_0755

 2019  06月
 
 
 
 
 
 
 
 
 
 
 
 

 

值得每一個人,大家來反省策勵一下。下面是

p. 114 (7)

As explained in the personal instructions, the benefits of going for refuge are eight in number. 
(1)You are included among Buddhists. 
【◎ 教授所出勝利分八。一得入內道佛弟子者,】

說皈依了以後正式地進入佛門,這個叫內道了,這個時候算是佛弟子。他下面說,進入佛道內弟子,

In general,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to distinguish Buddhists from non-Buddhists. However, since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Elder and Šantipa distinguish them according to the refuges they seek, 
【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然共稱許,覺與寂靜論師,以有歸依而為判別,】

真正地分別有很多種差別,有的人這樣說,有的人那樣說。可是根據現在這個地方的傳承,這個師承是那兩位,不管是阿底峽尊者以及寂靜論師,他們兩位判別這個內外道的差別,判別佛弟子的差別,都以皈依作為根據,說你有了皈依就算佛弟子,就進入內道,所以說「以有皈依而為判別」。

you should count as Buddhists those who have obtained and not forsaken their refuge. 
(p18) 【謂得歸依,乃至未捨,】

你得到了皈依以後在你沒有捨棄之前,那是佛弟子。不過這個地方注意啊!「得」皈依。皈依的時候,你有一個得到的,得到了這個皈依,什麼東西?就是這個—得皈依體。到現在為止,你們只記著哦:皈依還有一個體。這個體的真正內涵,慢慢、慢慢地以後再來詳細告訴你們,這個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好好地去學,一旦你得到了這個東西,那麼大家注意:你至少生天,如果是你想學淨土往生的話,一定往生,這個它的真正的內涵。所以下面很多地方講的、學的就是學這個東西,就是學這個東西。到現在開始學的也是學這個東西,前面學的還是學這個東西,還是學這個東西。

Thus, to initially be included among Buddhists you must uphold the three jewels as your teacher and so forth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大師等,】

所以這一個就是最開始修學佛法的第一個條件—皈依,那麼皈依了算是佛弟子。那麼在目前我們能夠做到,能夠了解的這個皈依的體是什麼?就是你至心於三寶接受他—這個才是大師;「等」字,那個才是正確的方法,這個才是共同修習的助伴。這一個狀態,不是說聽聽、講講,而是從你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皈投依靠,就這一點,就這一點。

那麼在這個地方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反省一下,來反省一下。今天遭到一點點委屈 (p19) 了:嗯!被人家埋怨了幾聲,或者今天少獲得一點利養了,或者今天有一點點小小的病痛了。這個是什麼?苦,對不對?是呀!痛苦。現在碰見了這個痛苦以後,你怎麼辦呢?就是我們平常的一般的反應,這很清楚、很明白。受了委屈,然後呢或者跟他辯,乃至於跟他吵,或者你雖然沒辦法吵、辯的話,背後跑得去嘀咕,這是我們一般狀態,世間的常態都是如此,這樣。然後呢,你稍微少了或者什麼生了病,喔唷,趕快啊求神拜佛、找醫生買藥吃,這是一般世間常態,也是正常的。我們不是說修學佛法了以後不要這些哦!

這個時候注意的—為什麼要皈依?為什麼要皈依?以前容或不知道,現在我們了解了:哦!原來了解這個三界之內無非是苦,而真正能夠幫忙我們解決苦,從根拔起圓滿解決的是這個地方的,問題在這裡,皈依他,這個才是皈依的根本原因。然後呢因為你要脫苦,所以在這個理由之下找,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誰才是你皈依的對象呢?你要脫苦,他一定要什麼條件呢?根據這樣一路一路地上來了。假定你說這個次第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然後呢你能夠如理作意經常這樣去想的話,那時必然有一個什麼現象啊?你有苦你覺得:哎呀,這個苦呀,現在要找他問題才解決。對不對?是不是?必然地產生的結果。所以說這個皈依,如理的皈依跟平常的皈依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平常的皈依,完了以後皈依,你還是浮浮泛泛的,那個時候你們懂得了吧?儘管行相 (p20) 上面你是學佛啊,實際上學的什麼呀?跟佛是了不相干。現在你照著這個次第一步一步上來的話,的確步步踏實。是嘛!就因為你有苦,所以要皈依;因為要皈依,所以找到的皈依的對象是三寶。現在這個苦現起了,那個時候你心目當中什麼?「哎呀,這個苦啊!」然後一心皈投於他。是的,被人家埋怨了幾句,你覺得很苦,那個時候你還是要去訴冤?跟誰去訴冤,跟佛去訴冤嘛,簡單哪!跟誰去訴冤?跟法去訴冤,跟僧去訴冤。這個就怕你不訴,你去訴就對了!

跟佛怎麼訴冤哪?南無阿彌陀佛。欸,對了!所以不管你遭到什麼事情,你自然而然哪只有一心念佛。你怎麼皈依法?皈依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以前會煩惱?就是錯誤不認識,現在我們不必說深談,最簡單的法告訴我們法是什麼?空,緣起。所以一切法的現起,都有它的前因後果,他假定說今天埋怨你,有理由,有理由當然總歸有原因,我錯了,埋怨我,我改呀!沒有理由,沒有理由他為什麼無緣無故?那以前一定是種下來什麼惡因,今天還了他,好高興,還了是無債一身輕。對呀!所以這個,這個時候就唯恐你不跟法訴冤。如果跟這些行持相應的叫什麼?叫僧呀!然後你去訴冤,那個人告訴你,喏、喏、喏,這個道理。啊,你懂得了,真感謝啊!是不是要這樣啊?必然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