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06/30

廣論頁/行: P117LL3~P118LL5

手抄頁/行: #7 冊 P59L2~P63L9

音檔起訖:   50B_1046~50B_1933

 2019  06月
 
 
 
 
 
 
 
 
 
 
 
 

 

The 《Precious Garland》: From nonvirtues come all sufferings and likewise, all miserable realms. From virtues come all happy realms and the joys in all rebirths. 
【《寶鬘論》云:「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

一切的苦,都是不善業,不善業,你不善業越多苦得越厲害,乃至於到惡趣去,這樣。善業呢?然後到善趣去。反正總是好的到好的地方,果報;壞的因,得到壞的,這樣。所以這個道理,決定如此。

Consequently, happiness and suffering do not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causes, nor do they arise from incompatible causes such as a divine creator or a primal essence. 
【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為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

一切的苦樂不是無緣無故來的,都有它的原因的。也不是自性,不是說天生如此的,這是外道。印度有各式各樣的外道,他們持的論調,有的人說無因生,這個順世外道,順世外道是無因生。像我們現在很多人說:「啊!這就是反正你碰運氣。」因為有無因生,所以世間的種種壞事,他總是覺得莫名其妙可以勉強得來的;得不到!它也不是自性,乃至不是自在天,「自在天等不順因」,不順因。都是從什麼?總的這個道理—善感樂,不善感苦,這個道理。

Rather, happiness and suffering, in general, come from virtuous and nonvirtuous karma, and the various particular happinesses and sufferings arise individually, without even the slightest confusion, from various particular instanc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karma. 
【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

(p60) 一切的苦也好、樂也好,種種的差別,都是從造兩種的業不同,彼此間一點不會亂,你怎麼樣的業,就感什麼樣的果。現在我們造的都是雜染之業,善中嘛有不善,不善中嘛有善,所以我們感得這個人間叫苦中作樂,這樂中是有苦啊,就這個樣。現在我們要分別得清清楚楚。賺了錢,對不起,賺了錢,有苦惱;但是你沒有錢,沒有錢也有沒有錢的快樂。這是什麼呢?就是善因當中有它的雜染之業,但是惡業當中,也有它的善因在,種種的,一點都不亂的。

Attaining certain knowledge of the definiteness, or nondeceptiveness, of karma and its effects is called the correct viewpoint for all Buddhists and is praised as the foundation of all virtue. 
【若於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為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讚為一切白法根本。】

這句話記住,這句話記住!這個道理佛法的整個的根本。假定我們對於這個由業感果確定的道理,對它一點都沒有欺罔,換句話說,你認得得清清楚楚,心裡面絕不含糊而確定不移的話,這個是什麼?這個是真正佛弟子的正見。我們所謂的正見、正見,就是什麼?就是這個,真正的正見。天下任何事情沒有一個例外的,決定從這個上來的,所以這一切白法的根本,基礎就在這裡。我們所以眼前所有這些很多各式各樣的是是非非,都從得不到正見,不了解這個。你一旦真正了解這個,得到了這個,天下太平,所有的爭論, (p61) 所有的問題徹底解決。

人家偷人家的懶,你最多只有憐憫他:哎呀,這個人真可憐哪,我有力量幫忙他。你心裡面絕不會生起一點煩惱來。他來打了你了,你也生不起一點煩惱來;他來罵了你了,一樣地如此,乃至於他殺了你了,都是如此。為什麼呀?你懂得,就是業感果嘛,他為什麼要來罵你呀,他為什麼不來罵我?欸,原因很簡單嘛!就是你前面怎麼去傷害他,現在還了債,還了債,那當然理所當然嘛!天下的所有的事情,前面的固然如此,眼前的也是如此,你也不會隨隨便便去做這種事情了,這是佛法的根本。

因為它…… 有人說佛法不是講空嗎?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沒有錯,空故緣起,緣起故空。緣起的相就是什麼?業,如是因感如是果,這樣嘛!它本不是天生有自性的,一切看你造什麼因,感什麼果。所以這個道理是佛法真正的根本,正見從這個地方建立起來。那麼現在這個第一個大原則,了解了是業。還有呢這個業,還有一個有趣的事,第二個

p. 118

2" The magnification of karma. 
An effect of immense happiness may arise from even a small virtuous karma. An effect of immense suffering may arise from even a tiny nonvirtuous karma. Hence, internal [karmic] causation seems to involve a magnification that is not found in external causation. 
【◎ 業增長廣大者。謂雖從其微少善業,亦能感發極大樂果,雖從微少諸不善業,亦能感發極大苦果,故如內身因果增長,諸外因果無能等者,】

不但如此哦!這個業還有,你造了一點點的善業的話,欸,卻能夠感發大的樂果;反 (p62) 過來,從小小的不善業,可以感發絕大的苦果。為什麼?這個業本身會增長廣大的,它會增長廣大的,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那麼這個從哪裡增長廣大起?從內身因果增長。這個因果的增長,後面會詳細講。業本身是什麼?後面詳細講,我這裡簡單地說一下。

業叫思、思已業;主要的是我們的思心所,就是行心所,這個是業。然後呢有了你這樣的思惟的行心所,然後呢譬如你想:哎,這東西好!那你就要動身發語想辦法去追求。然後你想這個東西好,譬如說你歡喜吃這個東西,然後你就跑到廚房裡邊跟人家說:「欸,這個營養,這個好呀!」對吧?你的業,自然而然你就跟著來。然後你不歡喜這個東西,你就說:「唉,這個不好啊,這個不好啊!」你的身口就跟著來了。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業。而這個裡邊,主要的主動者是誰?就是你的思心所。

所以往往造一個業,在你還沒有說話之前,你想了半天了,說,我要去說它,用什麼方式方便善巧?你嘀咕了半天,那段時候,這個業都在增長當中,如果說惡的,那就是惡業增長;善的,就是善業增長,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將來真正修行,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往往行為上面很小一點點,結果因為這個增長的關係,小的善,得到大的善果;小的惡,得到大的惡果。這個道理我們要正確地了解,這地方說這個原則,這地方說這個原則。關於後面也會詳細告訴我們,這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點,大家務必努力。聽完 (p63) 了以後,好好地自己看書,好好地自己再來重新溫習思惟。我現在繼續下去:

Moreover, it is said in the 《Collection of Indicative Verses》: 
Like a poison that has been ingested, The commission of even a small sin Creates in your lives hereafter Great fear and a terrible downfall. 
As when grain ripens into a bounty, even the creation of small merit Leads in lives hereafter to great happiness and will be immensely meaningful as well. 
【此亦如《集法句》云:「雖造微少惡,他世大怖畏,當作大苦惱,猶如入腹毒。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穀豐熟。」】

這個就是指增長,雖然你造了很少的一點點惡業,但是感果的時候,感到絕大的恐怖,極大的苦惱。為什麼?它增長嘛!就像一點點的毒,一跑到你身上,毒雖然一點點,結果把你這麼大的身體弄壞掉了,它會增長的。反過來,造了微少的一點點的福,下一世可感到絕大的快樂。就像穀子一樣,那個穀子種下去是那麼去一粒,喔唷,長出來是這麼多!長出來這麼多,各式各樣的,譬如說,我們種一個隨便的一棵樹,蘋果樹,一粒子那麼小,喔!長出來的滿樹的蘋果,說不定幾百斤,它會增長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