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課程內容回顧

 

2021.03.04 課程預習 : 親善知識(一)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20013d/20210304d1.php

 

http://p2.i234.me/20013d/20210304d2.php

 

 

廣論科判

甲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甲三.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 依止勝利

丁五. 未依過患

丁六. 攝彼等義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 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丁二.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戊一. 共下士道次修心

戊二. 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 上士道次修心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第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次第分二。 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初中分二,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今初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P23L13∼P25L1 攝決定心∼調伏等三

《攝決定心藏》云:「住性數取趣,應親善知識。」又如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云:「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

《攝決定心藏》說:「真正有善根想修學佛法的人,應該要親近善知識。」鐸巴所作《博朵瓦》語錄也說:「總攝佛陀所有教授中最重要的精,就是不離開善知識」。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菩薩藏經》作如是說,「總之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蜜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賴尊重為本,從尊重出,尊重為生及為其處,以尊重生,以尊重長,依於尊重,尊重為因。」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因為能夠讓我們學的人在身心當中集聚一點點功德;乃至於淨除一點點罪障,這一切善樂的根本都是來自於善知識。所以在本論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依師的軌則道理是最為重要的。

《菩薩藏經》說:「總之要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從最圓滿的大乘波羅蜜多(六度),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乃至一切佛法,都要靠我們的善知識。一切佛法從這個地方出生、增長,一切時處都是依靠善知識,善知識是我們能成佛的主因。」

博朵瓦也說:「修解脫道的人沒有比依師更重要的。從眼前世間的事來看,我們看別人做就會做嗎?沒有人教還是不行的。何況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惡趣流轉,現在想要去一個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佛地),怎麼可能沒有善知識而做得到?」

由是親近知識之理分六,一、所依善知識之相,二、能依學者之相,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四、依止勝利,五、未依過患,六、設彼等義。  今初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如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此復說為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故其尊重能調他者,須先調伏自類相續。若爾須一何等調伏,謂若隨宜略事修行,於相續中有假證德名,全無所益。故須一種順總佛教,調相續法,此即定為三種寶學,是故論說調伏等三。

整個聖教的所有經和論的解釋中,由於眾生根性不同,佛說了種種法引導不同的眾生(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但是本論所說的善知識,是指能夠依照三士道的次第,漸漸地引導弟子漸次進入大乘佛道的善知識。

如經《莊嚴論》中所說:「善知識必須具備下面十個條件: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具足這十種德相,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依止的善知識。

這十個條件中,調伏居首。在沒有調伏自己的煩惱之前,就能調伏別人,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別人的善知識要調伏他人之前,必須先調伏自己的身心煩惱。那麼要如何調伏自己的煩惱呢?假如隨著自己的習性,碰到什麼就少少的修行一下,在自己身心相續中只證得不實在的一點功夫,這是完全沒有辦法利益自己與饒益眾生的。

所以必須把握佛法總體,次第絲毫不亂,調伏自我相續的方法,綱領起來即是依戒、定、慧三學,所以本論中所說的自我調伏的方法,就是指戒、定、慧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