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0.06.02 簡短課摘 by 美慧師姐

課程錄影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rq2RtQiijzIGdPy30lc-xo0kEOSaF3u/view?usp=sharing

 

 

 

全廣II4

第一個要升起的量是師生相應的量,才能得到經論裡面種種次第的內涵,上師所說的依師軌理的量,很多同學在依師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弟子相,其實應該是『先要尋覓善知識,善知識要有德相,這個弟子要具足弟子相,然後師生相應,才能夠生起道次第最初的上師相應的量,才能得到後面的量。』

在這一段上師講了特別重要的二個次第:

一、三主要道攝要次第:先是出離心,然後菩提心,然後空正見

二、依師的道次第先要尋覓善知識,善知識要有德相,這個弟子要具足弟子相,然後師生相應,才能夠生起道次第最初的上師相應的量,才能得到後面的量。

 

建立教法次第:建立僧團之前,先建立廣大的居士,把《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給很多很多的居士聽,居士把小孩送到僧團,所以師父告訴真如老師說:我把金字塔底端建立起來了居士、法人事業、慈心、文教、營隊),那您帶領這些僧眾建立起金字塔的頂端(學習五大論),這樣建立了僧團

師父的悲心和善巧,讓我們非常輕鬆地去了解什麼叫「次第」。

 

師父舉了很多例子,讓我們知道不只經論有次第,生活也有次第。我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智慧,是因為沒有次第,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我們如何徹底地離苦、如何究竟地得樂,它的次第是什麼。面對所有的人事物你必須要用次第的思維,然後一個一個的照著一定的方法去做,才能夠真正的離苦得樂。

所謂的次第是經論裡面的次第,當我們學習了經論的次第以後呢,看到我的心也有次第,一層一層看到我心中的次第了以後,我就可以步步離苦步步得樂了。當我心打開就可以看到境界的一層一層次第,它是腳踏實地的一條路,不是玄而又玄的空中樓閣。

例如:【觀功念恩】就是次第法門,我們看一個人可以同時看到他的優點也可以看到他的缺點,看到他對我的好也可以看到不好。那什麼是觀功念恩呢?就是你先看到他的優點也看到他的好,面對他的心會比較平靜,我的智慧會比較高,知道如何去面對他,兩個人都可以離苦得樂。

最初的次第是: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勝解作意】,有了這個次第,人與人之間美好。

 

配不配我們胃口不是以我們的習性來決定的是由師父上師來決定的。例:就像我去看醫生,他對我說的話是由醫生決定的,不是我心裡喜歡他對我說什麼,他就要該我說什麼,假如我喜歡他對我說什麼的話這個醫生就不叫做醫生了。

同樣的我們在學法的時候,再跟師父老師學法的時候,配我的胃口就只會害我自己,所以這邊的配胃口是由師父上師的善巧來決定,什麼是對我最好的。

 

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不習慣,後來你習慣了之後,又對另一種不習慣。依著習慣我們是走不上去的,所以師父說這兩種都要改善。當我對一個東西喜歡,就會出現一個障礙,這個叫做非理作意只要你對一個東西喜歡,就會忘記你來幹什麼了,你是來學法的不是來聽優美的旋律的,所以優美的旋律扣住你的心就是,要注意!讚頌本質上是為了學法,而不是聽優美的旋律

 

真理用什麼方式傳播的?應機!

這一句話很重要:師父舉的每一個喻,其實你在你的內心上觀察一下,都可能發現一種現行。不透過這些喻,實際上我們很難把佛法在身心上找到落腳點。

讓佛法成為生命清涼的一劑美藥,而且我們服著的時候覺得很愉悅、很歡喜。所有的喻、所有的理路,都只是為了指向這一點——也就是讓我們快樂、讓我們能夠清涼、讓我們不要活得那麼糾結。

 

 

廣論課程:

廣論P172 L4煩惱過患

煩惱生起時,會讓你的心不寂靜,開始雜染,原來因跟果就完全顛倒,不斷的擴大不斷的堅固,而且相類似的煩惱又不間斷,於自於他都損害,於現世於未來俱生罪,領受苦憂等苦

 

如何解脫三界輪迴的繫縛:學習共中士道的目的,就是從繫縛轉為解脫,關鍵在感到苦果的時候,了解這是苦果是過去的業,當下我該種下什麼因,應該種下善因,不斷地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樣智慧就產生了,在智慧攝持下所種的都是善業,善業得樂因,感得樂果,在樂果下智慧不斷地增長,這個叫解脫。

 

廣論P173L1

又云:「知煩惱相者,亦須聽對法,下至當聽《五蘊差別論》,了知根本及隨煩惱。於心相續,若貪瞋等,隨一起時便能認識,此即是彼,他今生起,與煩惱鬥。」須如是知。】

「對法」是什麼?論。經雖然告訴你怎麼,但是經上面,它並沒有這樣深細的層次說明這個道理,單單看經,我們不一定看得懂。那麼為什麼佛說經?那個道理前面已經說過,這裡再說一遍。這個是說,那些人已經到了這個條件,善根已經夠了,就針對著眼前的問題告訴他一下,他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對我們眼前的人來說,不具這個條件也告訴你,沒有用,這個沒有用,這個沒有用。

譬如說你念書,那麼你念書,中間只是有一個生字,或者一個名詞不懂,那然後呢人家把那個生字、名詞一懂, (p34) 「哦!原來這個道理。」你就全部貫穿了。

論是佛陀所講的內容,按照不同的狀況寫出來,例如藥,感冒吃這種、頭痛吃這種,當我拿到這本論我知道吃什麼藥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是什麼病,即使是學論也要由老師來帶領我們。

對法論就是在說心有多少種,境界有多少種,心對到境的時候到底有多少種變化,當你不斷地從心的種類境的種類,心碰到境所有的境界種類,不斷地去思惟觀察,總有一天你的心碰到境界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的信!假如我們好好的學經論,碰到善知識指出我們的形象,再翻閱經典檢驗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得到了,這一些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學法行次第所得到的果。

希望大家能夠將手抄稿配合全廣的思維,加深加廣。

 

Q:菩提心與利他心有什麼別?為什麼發菩提心很困難?

A:這種詳細的別要請教法師才容易得到,佛陀的菩提心難在是他的增上意樂,是承擔一切有情的苦樂而升起菩提心,菩提心與利他心最大的異是這一份承擔,將一切眾生的苦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所以才有地王菩薩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句話,也就是一切眾生的苦樂與自己的苦樂無二無別的。

 

Q:三主要道次第

A:下士道:道前基礎,前行準備

中士道:以發出離心為主,正式開始,只講了「戒」定慧還沒開始,從苦集、十二因緣裡發起對六道輪迴苦的出離心

上士道:菩提心、六度

空正見

 

廣論消文:廣論173L3-P173LL1

集業」輪迴之業

一、正明所集之業:什麼叫做輪迴之業

分二:1思業,2思已業

1思業:意業,意念上的

如《集論》云,「云何為思,謂令心造作意業,於善不善及無記中,役策心為業。」謂令自相應心,於境轉動之心所意業。

消文:

「思」是心的力量即思心所;乃心本身造作的力量,驅使與思相應的心去做事,造作種種意業,意業有三種「善、不善、無記」

「令自相應心,於境轉動之心所意業。」這句話最難了,也是關鍵,我的心遇境啟動的意業善、不善業,是相應的心,驅使善、不善業,就看平常的串習,串習在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學法行,啟動善業,按照自己的習氣就啟動不善業

 

2思已業:身語業行為上的由思所啟動的,意念所推動的身語的造作

第二者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俱舍論》云,「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於身語業分為二種,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許為與身語表俱轉之思,故二種業俱說為思。

消文:

業,是『思』和『思所發起』

思:意業

彼思所起:指身業和語業

婆沙師:有表:容易表示,無表:不知道如何表示

例:受八關齋戒:看得到受戒形式,有外在的表現,即有;戒體無外在表現,即無表

世親論師:真正關鍵唯心造,以意念為主

有部:有表無表皆為色法

唯識:有表無表皆為思

總業有三,謂善,不善,無記,此說初二。善業有二,謂有漏,無漏,此明有漏。其中復二,謂聖人相續中有,及異生相續中有,此說後者。

消文:

什麼叫做輪迴之業善、不善、無記」,這裡講的是「善、不善」

善業有二種:有煩惱無煩惱,這裡講的是有煩惱,因為無煩惱就出輪迴了,集業是講輪迴之業,所以講有漏的善業;有煩惱又分二種,一種是聖人相續中具有的有漏善業、一種是凡夫相續中具有的有漏善業。這裡講的是凡人的有漏善業

福業:欲界之善業,果是可動

不動業:色界 無色界 於此地成熟

 

其不善業者,謂非褔業。褔業者,謂欲界所攝善業。不動業者,謂色,無色地所攝有漏善業。如是亦如《俱舍論》云,「褔欲界善業,不動從上起。」

消文:

不善業是指非褔業,有煩的不善業就叫非褔業。

欲界人天所攝的善業就叫褔業。

不動業是指欲界以上的色界和無色界所攝的有漏善業。

 

 

影片:如何幫不知道生日的孤兒,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同學分享:懂得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身旁的所有的東西

輪迴之業思業思已業,真正重要的是思業

繫縛中到解脫,在苦中起煩惱,會有不如理不如法的想法,如何跨出?我們了解苦是五蘊繫縛,用觀功念恩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引導別人脫離苦,將眾生苦當作自己的承擔,增上的心開始練習

 

聽帶:http://p2.i234.me/1599d/20200524d.php

廣論頁/: P173L8~P173LL1

手抄頁/: #10 P46L11~P50L7

音檔起訖: 74A_1138~74A_1933

 

廣論消文:

二、如何集業之理:輪迴之業是如何累積起來的?藉由那些業相累積起來的?

因為沒有斷除我執人我執法我執就是沒有證得空性就會流轉生死,造流轉之業

在中士道主要談的是引業,業有二種引業滿業,例如:人、畜生是引業,在人中吃的好穿的好是圓滿,有的人吃不好穿不好是不圓滿

在中士道主要談的引業,是六道中是那一道,集業範圍是引生死輪迴之業

要圓滿引業要做而增長,任何一個業要能感果,第一要造作,第二個要增長

總諸聖者,於諸善業發生增長。預流一來,亦有造集不善業者,然諸聖者,定不積集善趣惡趣引生死業。

聖者積集的是善業(造作且增長)。預流果與一來果聖者也會造集不善業,然而聖者必定不會積集招感善趣和惡趣的生死引業。

此說善思生死過患,厭離生死意樂所起,引出世道諸善淨法,為隨順集。故當勵力,引此意樂及無我慧。

生起厭離心對治輪迴後有愛愛會造成後有後有就是輪迴造成輪迴本質是因為愛貪愛輪迴所以要有厭離心

空正見:要學習空正見,方向是出輪迴的

如是若由染汙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染汙無明薩迦耶見我見所轉,身口意所造作不善業「非福業」;行布施、持戒等欲界的善法「福業」

同學提問:

依福田力:念佛法門,三寶加持力因為佛的力量,佛陀的願力是很大很大的,假如我們相信是可以出輪迴的

出離心菩提心次第:出離心是知苦,假如我不知道苦就沒有辦法知道眾生的苦,想到如母有情的苦而發起菩提心

隨順:仍然在範圍之內

 

.

全廣 II 第 4 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258-130004

 

師父手抄稿(聽帶)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00602/159903.php

 

片連結:

 

福智讚頌【聽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3b-oVF70E

如何幫不知道生日的孤兒,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https://youtu.be/p5eTzAz_F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