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廣論消文平台 
 
 

2021.03.23 課程預習

全廣 II  28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86-130028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10316d3.php

http://p2.i234.me/1599d/20210323d1.php

廣論科判

上士道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

辛二、寂天教授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由是因緣於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今初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如是若須趣入大乘,能入之門又復云何。此中佛說二種大乘,謂波羅蜜多大乘與密咒大乘,除此更無所餘大乘。於此二乘隨趣何門,然能入門唯菩提心。

若要趣入大乘,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能進入大乘之門?關於這點佛陀宣說了二種大乘,即波羅蜜多大乘(顯教)和密咒大乘(密教),此外再沒有其他大乘了。對這二種大乘,不論趣向哪一種,其入門唯一途徑都是發「菩提心」。

若於相續,何時生此未生餘德,亦得安立為大乘人。何時離此,縱有通達空性等德,然亦墮在聲聞等地,退失大乘。大乘教典多所宣說,即以正理亦善成立。故於最初入大乘數,亦以唯發此心安立,後出大乘亦以唯離此心安立。故大乘者,隨逐有無此心而為進退

在一位行者的心續中,何時能生起菩提心 (此指世俗菩提心),即使沒有其他的功德,也能稱他為大乘行者;相反的,何時捨離了菩提心,即使他具有通達空性等功德,也只是聲聞緣覺乘,而不算大乘行者。對此,許多大乘教典多有宣說,而且透過正理也善能成立。所以,最初進入大乘,唯一是以發起菩提心而安立,後來退出大乘,也唯一是以退失菩提心而判定。因此,是不是大乘行者,完全是隨著有無菩提心而成進退。

P205L1P206L1如《入行論》〜故當勤學。

如《入行論》云,「發菩提心刹那後,諸囚繫縛生死獄,然應稱為善逝子。」又云,「今日生佛族,今為諸佛子。」此說發心無間,即為佛子

如《入行論》中說:「當發起菩提心的刹那,即使是仍被繫縛在生死輪迴中的凡夫,也應該被稱為佛陀之子」。《入行論》中又說:「今天發菩提心,今天就進入佛的家族,成為一切諸佛的真正佛子。」這是說發心之後,立即成為佛子。

《聖彌勒解脫經》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此說雖未學習勝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薩

《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金剛寶石,縱使它破碎了,卻仍勝過其他一切勝妙的金飾,既不失其原來金剛寶石之名,它昂貴的價值也一樣能去除世間一切貧窮。善男子!同樣的,如果發起了成佛利他的菩提心,就像金剛寶石ㄧ樣珍貴,即使尚未修學殊勝的學處,也仍然超越聲聞、獨覺一切如黃金般的功德,不僅具有菩薩之名,也能遮除一切世間的貧乏。」此說明,縱使未修習六度等殊勝菩薩行,但只要具有菩提心,便可稱為菩薩。

龍猛菩薩云,「自與此世間,欲證無上覺,其本菩提心,堅固如山王。」

龍樹菩薩說:「若想解決自己和世間一切有情的苦,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其之根本在於發堅固如須彌山的菩提心。

《金剛手灌頂續》云,「諸大菩薩,此極廣大,此最甚深,難可測量,秘密之中最為秘密,陀羅尼咒大曼陀羅,不應開示諸惡有情。金剛手,汝說此為最極稀有,昔未聞此,此當對何有情宣說。金剛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時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爾時此諸菩薩行菩薩行,行密咒行,當令入此大智灌頂陀羅尼咒大曼陀羅。若菩提心未圓滿者,此不當入,亦不使彼見曼陀羅,亦不於彼顯示印咒。」故法雖是大乘之法,不為滿足,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

《金剛手灌頂續》中說:「諸位大菩薩!這是非常廣大、甚深、難測、秘密、極密的陀羅尼咒大曼陀羅,不應該為惡劣的有情公開教授。文殊菩薩問:『金剛手菩薩!您說這最稀有、前所未聞的密法,應該對哪種有情宣講?』金剛手菩薩回答:『文殊菩薩!唯有已經進入菩提心正行而且獲得成就的人,才能聽聞。文殊菩薩!這些能行菩薩行和密咒行的菩薩行者,應該讓他們進入此大智灌頂的陀羅尼咒大曼陀羅。如果菩提心尚未圓滿者,就不應該進入密乘,不應讓他觀看壇城,也不應向他顯示手印和咒語。』

由此可知,法雖然是大乘之法,但僅以「法是大乘法」尚不足以安立「人是大乘人」,最重要的是,這位修行者必須真正發起大菩提心,真正進入大乘的行列。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僅有解了,大乘亦爾。若有此心德相圓滿,則其大乘亦成真淨,故當勤學

大乘人是依著菩提心而安立的,如果對菩提心僅止於文字上的了解或口頭上宣講,那麼對大乘道的認識也不過限於文字相,依文解義而已。若能在心裡與菩提心相應,並達到真實圓滿的量,這大乘便真實且清淨了。所以,既然要走大乘之道,便要努力勤修菩提心。

P206L1P207L1如《華嚴經》〜空性之義。

如《華嚴經》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一切佛法種子。」當獲定解,故更釋之。此如水糞及暖土等,與稻種合為稻芽因,與麥豆等種子相合為彼芽因,故是共因。如麥種子任會何緣,終不堪為稻等芽因,故是麥芽不共之因。由此所攝水糞等事,亦皆變成麥芽之因。如是無上菩提之心,佛芽因中猶如種子,是不共因。解空之慧,如水糞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故《寶性論》云,「信解大乘為種子,慧是能生佛法母。」謂菩提心如父之種,證無我慧如同慈母。如父是藏人,決定不生漢胡等子,父是子姓決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種種子,故是共因。

如《華嚴經》上說:「善男子!菩提心種是一切佛法的根本。」這句話意義重大,為獲得堅固的信解,所以下面更詳細來解說。

譬如,以水、肥料、土壤與陽光等,與稻種和合,即為長出稻芽的因;若與麥子、豆子等種子和合,則成為長出麥芽、豆芽的因。所以,水、肥料、土壤與陽光等,是稻、麥、豆發芽的共同因。麥種子不論遇到什麼外緣,一定不可能長成稻芽或豆芽來,所以麥種子是長出麥芽的不共因。有了麥種子,再加上其他相關的水、肥料等則是長出麥芽的共同之因。同樣的道理,在成就佛芽的眾多因素中,唯有無上菩提心,就像種子一般是成佛的不共因;而了悟空性的智慧,就如同水、肥料等順緣般,是成就三種菩提(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 的共同因。所以《寶性論》中說:「信解大乘並發起菩提心是大乘的種子,空性智慧是圓滿佛法的母親。」這是說,菩提心如同決定種性的父親,通達空性慧則猶如母親。譬如:父親是藏人,一定不會生出漢人、胡人等的孩子,因為父親是決定孩子種姓的不共因;母親是藏人,所生的孩子因父親的緣故,不一定是藏人,所以母親是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