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週課程內容                              
本週廣論消文                              

2023.01.17 課程預習

全廣 II  94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094/

師父手抄稿(聽帶)

http://p2.i234.me/1599d/20230110d2.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117d1.php

http://p2.i234.me/1599d/20230117d2.php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http://p2.i234.me/1599/20230117/159903.php

廣論科判

戊三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布施度

               寅二、持戒度

               寅三、忍辱度

                寅四、精進度

                 卯一、精進自性

                 卯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卯三、精進差別

                   辰一、正明差別

                     巳一、擐甲精進

                     巳二、攝善法精進

                     巳三、饒益有情精進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一、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午一、明所治品

                       午二、修斷彼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一、發勝解力

                       午二、發堅固力

                       午三、發歡喜力

                       午四、暫止息力

                     巳三、依止二緣發勤精進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卯五、此等攝義

 

 

廣論原文及白話消文(讀誦)

能生此心,尤以修習業果為要,吾等若未知此為甚深教授,則為斷絶道中精髓,聰叡所愛功德之本。若爾何須於微小罪見大怖畏,無間滅除不令相續耶。答譬如毒箭略傷於身,以此不久毒遍全身,故當速割。

能提起正知正念,必定要了解修習業果道理之重要性,如果不懂得把業果當成甚深教授,等於阻絕了修學聖道精髓的機會,斷除智者所喜愛之功德根本。

既然要把握住根本,為什麼又把微小罪都視為大怖畏般的嚴重,而且隨時生起就要立刻滅除,絕不讓它相續呢?回答:就像被毒箭射傷,箭毒不久就會傳遍全身而危害到生命,所以須迅速割除。

如是惡行略傷心時,若捨不顧速遍全心,實非微小速能廣大,故於最初須滅令不生,設已生起無間應斷。

相同的道理,如果小小惡行卻置之不理,很快就會被煩惱毒攻入心脈。所以千萬不要輕忽小罪速成大害的道理,要在一開始就滅除煩惱,令其不生;假如已經生起,也要立即察覺,並迅速斷除。

如云,「如毒依於血,速能遍全身,如是罪得便,亦能遍全心。」若爾欲勝煩惱陣者,云何依止念正知耶。如云,「如執滿缽油,執劍住其後,溢則畏其殺,禁者如是勵。」謂應如是策勵廣如迦旃延那因緣,應當了知。

如《入行論》說:「就像箭毒隨著血液流動,迅速就會遍佈全身;當煩惱罪惡隨著正念忘失,也會立即覆蓋住整個心念。」那麼,如果想要戰勝煩惱敵,應該如何依止正念正知呢?回答:如經典上的一個公案:「令一死囚手捧滿滿一缽油,被持刀士兵挾持著穿越過鬧市,告知倘若油溢,立刻就會被殺。這個囚犯一定是全神貫注,不敢稍有閃失。菩薩行者也是一樣,守護戒律就如捧油,時時安住正念正知,毫不放鬆。」以上是援引迦旃延那尊者的一個公案,提示佛弟子當以此策勵自己,謹慎專注地護持正念。

P320L1〜P320LL1如是策勵一切資糧。

如是策勵之時,總諸惡行,特見睡等懈怠之因現在前者,應不忍受迎面遏止。如云,「如蛇入懷中,故應急起立,如是睡懈生,皆應速遏止。」非但斷除,應於犯罪心生不喜,謂我往昔如是轉故,乃至現在漂流生死。尤以正受菩薩律儀,而反安住學處障品極可訶責及願今後於如是罪定不令生,防護當來,於彼二心應多修習。

經過上面這樣的努力,對於和煩惱相應的種種惡行,特別是貪睡等懈怠因一旦現起,絕不能忍受,應當立即遏止。如《入行論》說:「要像毒蛇爬入懷中,馬上跳起來把牠抖掉;同樣地,當我們一察覺昏眠等懈怠因現起的時候,也要毫不猶豫地立刻消除它們。」不但要斷除惡行,應該連犯罪的念頭都不能生起。想想自己一直在輪迴裡流轉,遲至今日仍無法獲得解脫;現在好不容易受持了菩薩律儀,竟然還繼續安住在菩薩學處的違品中,實在應受嚴厲的訶責。但願從今以後這種罪業一定不再犯,如此防護未來,對於不喜惡作之心及懺悔防護之心應多多串修。

如云,「一一罪生時,應當自訶責,必不令更生,恆思如是行。」應勵修學能相續生有力正念最深之因,謂與善師善友共住及應依止多聞等因。如云,「於此等時中,謂當串習念,此因能遇師,或行應理事。」總須多聞善辨菩薩學處取捨,次於所知法義,一切威儀,恆依正念發勤精進,故於所精進處要無錯誤。

如說:「每當任何一個惡念生起時,就要趕緊訶斥、遏止它,警惕自己絕不讓它再生起,應恆常如此思惟與實踐。」更應策勵自己修學能不斷增加正念的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與善師善友共住,以及依止多聞等。如說:「於一切時中,應努力串習正念,以此作為能值遇大乘師長,或如理行事的因。」總之,必須多聞、正確辨別各個菩薩學處的取捨之要,其次對於所知的法義以及一切威儀,皆當恆常秉持正念發起精進,當然前提是對所要精進的內涵(善法)一定不能有錯。

巳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第四身心由此堪能之理。謂自在之力,如《不放逸品》說,必須善學菩薩學處,及受已不學過患極重,當視煩惱猶如仇敵,於諸難行莫覺為擔,應發心力視為莊嚴。於未修業前先修此等,破除身心於諸善事無堪能性一切怯弱,學菩薩行令成輕利。


 

()  由此能讓身心堪能

希望由滅違緣及依順緣,達到身心堪能之目的,亦即所謂自在之力;如《不放逸品》說:「必須善學菩薩學處,了解受戒而不修學的嚴重過失;應視煩惱如仇敵般努力對治,將菩薩難行學處當成未來報身及淨土的真正莊嚴,不覺得它是沉重負擔,以此而努力發心。」在尚未正修之前,要先了解修學菩薩行有如此殊勝利益,不學有這等的過患,破除對善事不堪能的障礙,避免身心怯弱,然後學菩薩行便能輕而易舉,進而獲得身心輕利。

如云,「定於修業前,令一切有力,憶不放逸論,令自成輕利。」

如《入行論》說:「為了在修業前有充分的準備,令內心產生力量,一定要先憶持《不放逸品》的教誡,經過這樣反覆有力的修習,待身心感到輕安利樂,就很容易去行善,最後連殊勝的利益也都跟著來了。」

如是勵力能發何等精進耶,謂如樹棉,去來飄動隨風而轉,自內身心於善勇悍,隨勇悍轉,此後精進能善成辦。由生精進乃能成辦一切資糧。

透過以上努力,能發起什麼樣的精進呢?回答:內心緣於善之勇悍相,猶如樹棉一樣,去來隨風自在,輕輕一提,毫不費力就能勇悍而行,如此精進可以善巧成辦;而有了精進,就能順利成辦一切資糧了。

P321L1〜P321LL3如云精進波羅蜜多。

如云,「如樹棉去來,隨風飄動轉,如是勇悍轉,由是事皆成。」又諸難行唯應策勵不應棄捨,如吉祥敬母云,「不修難行業,不獲難得位,故佛不自顧,令精進增長。」

如《入行論》說:「如樹棉花絮隨風轉動,輕柔自成;而身心緣善所緣,隨勇悍心轉動,則此精進得獲一切成就。」

雖然學處難行,還是要自我策勵堅持到底,絕不任意棄捨。如馬鳴菩薩所說:「不精進修持難行之業,不可能證得難得之果位。所以佛陀在因地時,不顧自身捨施無盡、利益無盡,只為增長精進,日夜無倦。」

卯四、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第四正修此時應如何行。隨發何精進,皆當具足六種殊勝及六波羅蜜多。精進施者,謂自住精進而安立他,餘如前說。


 

第四、正修精進時應如何行?

在發起精進修持任何善行的時候,都應具足六種殊勝及六種波羅蜜多而修,如此則精進力會格外強大。所謂「精進施」,就是自己歡喜修持精進,同時也以菩提心引導他人安住於精進。其餘五度就如之前所說。

卯五、此等攝義

第五此等攝義。應當隨念,發菩提心為諸行依而勤修習,則於精進為欲安立諸有情故,策發修學漸令增長。次於大地所發精進修為願境,於初發業所行精進隨力勤學,尤應斷除精進不共所治諸怯弱等。

第五、此等攝義 (總結)

總結來說,應當隨時憶念菩提心作為諸行之所依,並且勤加修習。為了安立一切有情成就佛果,所以我行精進;為令一切有情皆行精進,所以我要更努力策發、修學,使得精進心漸次增長。其次,應以大地菩薩之精進行作為我們的願境,努力達到大地菩薩的境界。修的時候,初發業行者對於所要精進修的內容,應隨自己的能力盡量修學,特別要斷除會障礙精進的各種怯弱。

又於所得菩提及為一切有情與樂拔苦,經極長時,集無邊資糧行無量難行,先當勇悍擐精進誓甲。《妙手問經》說,「若略發此廣大意樂,即已積集廣大資糧。」故當勤學。

又對所欲求的菩提果位,以及利益一切有情與樂拔苦,皆須歷經極長時間、累積無邊資糧、修行無量難行苦行,所以須先披起勇悍精進的鎧甲。如《妙臂請問經》說:「僅僅是略微發起精進的廣大意樂,就已經累積了廣大資糧。」所以要勤懇努力地修學啊!

若不學者,不能增長種性堪能,恆為眾多惡行染著,於餘生中亦極難學諸菩薩行。如是知已,雖尚未能如實修學,然心亦應趣向彼品,隨力隨能發勤精進,如《妙手問經》說,則於餘生少以功力無諸苦難,速能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假定不學,不僅無法增長大乘種性的能力,而且經常會被眾多惡行所染著,那麼來生要想修學最殊勝的菩薩行,恐怕再難有機會。如果已經了解這個道理,雖然行為上還不能如實做到,也一定要先從心裡趣向精進,然後隨分隨力勤發精進,步步上升,這樣才能像《妙臂請問經》所說,來生以少許力氣、無需受太大苦難,就能很快地圓滿精進波羅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