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07/13~2017/07/13  (複習)

廣論頁/行  P25-L3 ~ P25-L8

廣論段落    寂靜者...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手抄頁/行  2 P206-L8~ P209-L8

手抄段落    寂靜者...還要通達實性。

音檔起訖    14B_1158~14B_1659

 2017  07月
 
 
 
 
 
 
 
 
 
 
 
 
 
 

 

【寂靜者,如是於其妙行惡行,所有進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發起內寂靜住,所有定學。】

那個就是定學。由於我們前面曉得:啊,這個是該作的妙行,所以以前不習慣不想作,現在去作;這個是不該作的惡行,以前儘管一向歡喜,現在不要作。妙行應該進,惡行應該止,這樣。那麼要想這樣作的話,是什麼啊?依念正知,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心心念念。所以如果說你能夠這樣制伏了粗猛的,進一步把已經調息的那個心,一方面呢心裡已經習慣了怎麼樣去調伏自己,一方面把粗猛的降伏了。所以進一步就用這個來調伏 (p207) 細的,這個時候得到這個心相叫做「定」。這個「戒、定」有這樣必然的層次,必然的因果關係。假定說我們這個戒就是說表面做一樣的話,那個定跟它毫無關係變得,要曉得這個。那麼那個時候,內心就發起「寂靜住」,心就安住在最寂靜的狀態,這個定。那麼有了這個定以後呢,然後把這個寧靜的心啊,再去深細地觀察,才了解世間的真實的狀態,這個叫做「慧」。所以

【近寂靜者】

為什麼叫「近寂靜」呢?它不是寂靜,完全寂靜相,但是要相當寂靜地去觀察,才能夠把世間的真正的真相看清楚,這個才是智慧。所以

【依心堪能奢摩他故】

依定學,「奢摩他」就是梵文,翻成我們中文:定、等持、等至等等。那麼這個奢摩他什麼呢?「心堪能」。我們現在是沒有力量的,胡思亂想,啊,不是向上昂就是向下沉,你要叫它聽你招呼,就是像生牛皮一樣,一動都轉不動,這樣。所以你得到了定以後,那心就如你所欲而轉,你要怎麼辦就怎麼辦,所以叫「心堪能」。

【觀擇真義發起慧學。】

(p208) 那個時候你才能夠真正地觀察那個真義,心散亂根本看不到,那是慧學。

【如是唯具調伏相續,三學證德,猶非完足。】

這個就是戒定慧三樣東西。但真正教人,這三個夠嗎?還不夠,還不夠,那麼下面還要幾樣東西。

【尚須成就聖教功德。】

還要成就聖教的功德,這個聖教功德叫什麼?

【言教富者,謂於三藏等,成就多聞。】

還要對這個經律論成就多聞。你真正地要教他的話,跟單單自修不一樣。自修你摸清楚你修的路;要想教別人的話,要廣泛地了解所教的對象。雖然你還沒有真正證得佛地,可是佛的經驗,完完整整地在說,你有了這個戒定慧的這個功力再去看的話,就這個整個的總相、別相,你有一個清楚的概念,那時去幫助別人就對了,所以他還要博通三藏。這個多聞功德,就是對教法的豐富的認識。所以,

【善知識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謂是須一,若講說時,能令發生無量知解,若行 (p209) 持時,於後聖教,能成何益,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那麼這個善知識敦巴尊者就說:這個大乘佛法當中的師長,是什麼樣呢?他呀,那一位師長說的時候,能夠發生無量知解。不是簡簡單單地就是告訴你:「就這個!」不是!他能夠各方面問題都了解、都解決,對於認識—質正量圓,這麼圓滿的認識。那麼然後你照著去修行的時候呢,他一定次第不誤,眼前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將來究竟果位是如何,所以因果之間絲毫不差,次第步驟一點不亂,這個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所以說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的真正的,正是引導我們《華嚴》這條大王路的原因在此,在這裡。那麼更進一步呢叫「達實性」,說不但是了解得透徹,還要通達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