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07/28~2017/07/28  (複習)

廣論頁/行  P28-L3 ~ P28-L6

廣論段落   若不完具如是器...自具是諸德相。

手抄頁/行  2 P254-L4~ P256-LL2

手抄段落    若不完具如是器...第一個正住,請看文

音檔起訖    16A_0531 ~16A_1106

 2017  07月
 
 
 
 
 
 
 
 
 
 
 
 
 
 

 

【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者過,反執為德。】

假定是你不具足這個條件的話—很重要呀!所以這裡特別強調,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該有的條件。下面究實說來,所以我們真正要學的,就是學看看我條件夠不夠,不夠,趕快努力;夠了,可以去找了。假定你是不完具的話,說法的知識,雖然「極遍」的淨—極是絕對地對,遍是普遍地圓滿—乃至於像佛一樣,這真正圓滿的,極遍地圓滿,像佛一樣乃至於,結果「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因為聽聞的人,學的人自己本身有過失,這個過失的力量強盛的關係,他老師的真正德行看不見,還覺得這個老師的錯誤。請問你看見一個錯誤的老師,你願意依靠他嗎?第一個,不願意,就是你逼不得已而靠在這地方,你看見他都是過失,你肯聽從他的話嗎?

所以我以前常常聽見這種話,聽見怎麼講?「啊,這個師徒之間萬一有了問題或者 (p255) 其他的,你就不理他,不理他,你看他怎麼樣?他就是莫奈何你呀!」就是這種味道。這算是好的喲,還沒有翻臉,還就是這個樣。那你說請問你怎麼跟他學啊?他怎麼教你?不吵還算是很好的啦!師徒之間這樣的話,不鬥爭怎麼辦?師徒之間尚且如此,你跑到這裡去,能教別人嗎?所以古來的人說:「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有大道理,如果自己家裡面都弄不好,居然說能夠治國、平天下,無有是處。他可以用「術」,但是術是一種手段,真正要想把那個東西弄得真正好的,不靠這個。世間尚且如此,何況佛門。所以說他老師的功德看不見,由於自己的過失,「執為有過」。

反過來,妙啦,他這個老師明明有過,他就反執為德。嘿,有過的地方,他覺得這個好啊!為什麼?欸,這個老師很寬啊,他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哪,就是這個道理,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有很多地方,哦,這個人很慈悲,這是個慈悲王,反正你要錢,他就給你錢,你要玩,他就讓你玩,然後你回去的時候,他總歸給你吃。啊!痛心,真是叫人痛心啊!佛法裡面是這個樣,所以在這點我們特別地注意。

Therefore, although you might find a teacher who has all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it may be difficult to recognize their presence. Thu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isciple to have these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entirety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at the teacher has all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 order then to rely on that teacher. 
【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其師亦難了知。若知彼已能親近者,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p256) 所以曉得,縱然有很好的善知識—他圓滿具足所有善知識應具的條件的那個,但是你不一定了解,「然於其師亦難了知」,為什麼?你不具足真正觀察的能力。「若知彼已能親近者」,假定你要想了解他,必定要具足一些條件;了解了能親近的,更需要這個條件,所以必定自己需要這個德相。那麼這個德相是什麼?下面休息幾分鐘,我們再來說。

那麼上面呢說明了這個一個大綱、一個原則,所以在這個原則之下,說修學佛法的人,真正能夠修學佛法的人,他必定具足這個條件才可以,才可以找到善知識,而善知識尤其是修學佛法必不可少的。所以凡是這種都是關鍵問題所在,現在我們所以不得成就的,就是這個地方,現在我們聽過這個裡邊的,實際上我相信極大部分的人,不要說不懂,乃至於聽都從來沒聽說過,「啊!原來修學佛法,還要這樣的呀!」請問這個不懂你怎麼修學佛法?這樣,就是這麼簡單法。就像我們世間很簡單的一樣東西,你說我要想去學一個工程師,而工程師哪裡去學?學些什麼?一竅不通!雖然有這個心,不行。那麼佛法也是如此,實際上要求的條件更深,原則是通的。哪三個條件呢?現在分別來說一下。第一個正住,請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