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7/07/31~2017/07/31  (複習)

廣論頁/行  P28-L7 ~ P28-L7

廣論段落   《菩薩別解脫經》云...猶非其器。

手抄頁/行  2 P260-L4~ P263-L5

手抄段落   《菩薩別解脫經》云...就是小乘。

音檔起訖    16A_2303 ~16A_2928

 2017  07月
 
 
 
 
 
 
 
 
 
 
 
 
 
 

 

【《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那麼現在這個正住,為什麼要正住啊?要去學。既然要去學的話,執著了你的,你不行。普通一般的人執著,大家起爭論,現在你要跟著人去學,你跑到這個地方的話,一定要照你的,那怎麼辦?那當然不行!所以,尤其是這個大乘戒,小乘還比較馬虎一點。換句話說,進來第一步就告訴你:「捨自欲」,把你自己心裡想的這種想法,你希望的拿掉、捨掉,要「敬」而「重」。「重」是恭敬,什麼啊?親教軌範,那個你所依止的親教師—常常說「和尚」,所以親教師,他的軌則、他的方法,然後呢,安住在這個上頭,這個才對,這個才對。

(p264) 所以我現在還記得,好有意思,那麼大概有二十多年以前,那時到一個地方去,我自己覺得,唉呀,這個地方啊,好像這個,總是有意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辦。那個時候,我就遇見一個善知識,跑得來問我,他就說:「某人啊,你這個意見倒是很不錯欸,可是你的目的,你是來教他呀,還是跟他學呀?」我想了半天,一點都沒錯,我是跟他學,我卻要求他這個樣,這不是很顛倒嗎!這不是很顛倒嗎!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是非常值得我們仔細檢點,來仔細反省的地方。而這個裡邊真正重要的,還是什麼呢?真正重要的還是概念問題,所以習慣改倒是容易,概念的認識就比較難。我想這裡最近這裡剛開始,儘管是亂哄哄的現象,可是我看得見在座的大部分同修,在這上面做得非常好。一旦有了這個概念認識了,很快容易轉得過來,這就是好現象,我順便一提。好,有了夠不夠?看下面。

【◎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

說假定是這樣,欸,有了,夠嗎?不行!為什麼?繼續下去,看。

【雖能正住,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二事慧力,猶非其器。】

假定你沒有力量,沒有力量簡擇,就是分別觀察,然後呢,來辨別他對、不對,這個 (p265) 力量。對的叫「正道」,這個是善說。另外惡的,他不一定說開起口來跟你吵架罵你,不是的,叫相似法,叫「似道」—欸,說得好像,但是壞了。譬如說我們這樣,平常現在太多人歡喜講:「啊!這個《金剛經》是最上乘。」的的確確是最上乘,它告訴你破相,不要執著。所以我們說:「唉,你不要執著嘛!你這麼執著幹什麼?」「對啊!不要執著嘛,所以早晨你何必說一定要上早殿的時候,說那個分秒無差。反正我三點鐘睡不著,三點鐘也可以,想睡的時候,八點鐘也不妨,你不要執著嘛!」你說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啊?欸,它聽起來很有道理呀!

所以我曾經遇見過,幾年以前,他有一個同修,很想出家,後來還俗了。他因為想出家,所以跑到一個出家人的團體當中,住了一些時候,哎呀!生了不曉得多多少少煩惱。後來他臨走的時候,怎麼說啊?他說:「這個東西,它這個佛法真好,它完全講圓融自在。所以我結果跑到這地方,既不圓融,又不自在,又要那樣,又要這樣,又要這樣的。唉,實在是你們講的什麼佛法!」跑掉了。我實在是當時就有一點啼笑皆非之感,啼笑皆非之感。佛法裡面教我們不要分別是什麼?很簡單,今天最嚴格的要求之下,你了不動心,了不動心。所以真正這種真正大成就者的話,你給他讚歎,他也不動;你給他毀謗,他也不動;你給他最好的供養,他也不會為你而動;你把他把所有的供養拿走了,乃至於 (p266) 殺了他,把他身體炸掉了送到它阿鼻地獄當中,他還安住這地方,如如不動,這個叫不分別呀!這個才對呀!現在我們這個地方隨順著習慣,最好的環境,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個叫不分別的話,你說這個什麼?似說!「似道惡說」。

所以為什麼他前面告訴我們,佛法的有沒有,要靠有沒有師承正解這個內容。我們現在都隨智聰辯,翻了幾部經,覺得懂了沒有錯,正好這個配自己的胃口,完了!所以你一定要辨別得清楚,一定要辨別得清楚!你沒有這個能力的話,不行、不行!所以真正修學佛法,一定是什麼—戒,來制伏你的習氣,制伏你的煩惱。粗猛的制伏了以後,然後學定。然後你深細地觀察世間一切的法相,找到最後,原來不見一切法的自性。平常你這個執著都是錯誤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能夠安住在這個本來空性上面,不動它。如果說你單單自己安住在上面,就是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