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期:           2019/04/08

廣論頁/行: P107L1~P107L7

手抄頁/行: #6 冊 P195L2~P200L2

音檔起訖:   46B_0408~46B_1432

 2019  04月
 
 
 
 
 
 
 
 

 

2 How they appear in the oral tradition? In the oral tradition, the precepts are divided into special precepts and general precepts. 
【第二教授中出分二,① 別學,② 共學。】

一個是別學,一個是共學,我們看下面別學學些什麼,共學學些什麼。

The special precept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proscriptive and prescriptive precepts. 
【初中分二,① 遮止應學,② 修行應學。 今初】

別學是個別的,說有一些地方應該遮止的,有一些地方應該去行持的。那麼這個應該遮止的是些什麼,我在這個地方簡單地說一下。就是說皈依了三寶以後,只有皈依佛,不再皈依其他的;皈依法以後,只有皈依正法相應的;皈依僧以後,只有這個,其他的不皈依;換句話說其他的不皈依,這是應遮止的部分。這個應遮止的部分對我們很重要、很重要。在沒有講正文之前,我這個地方隨便提一下,為什麼要遮止,這個原因說一說,讓大家了解一下。

我們目前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這個心識的本相就是雜染,它就是跑到哪裡,像猴子一樣,跑到哪裡,就呯,抓到哪裡,跑到哪裡就抓到哪裡。你碰見什 (p196) 麼環境,看見什麼東西,心就跟它相應,這樣。而且這個不是由於你能夠作得了主的,這個概念我們要清楚。我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廣告,啊!這個做廣告的時候,中間,廣告商一定買一個節目,這個節目的內容很美,然後呢中間插一個廣告進來,等到插到這個廣告,你心裡就討厭它,所以在你理智上面你排斥它。妙咧!正因為你有一個排斥的概念,那個廣告的概念就落在你腦筋裡,哪一天你想到那件事情,你就會想到:欸,有這麼一件事情,對不對?所以你不要以為你有力量去排斥哦,不管什麼,你只要一看它,落在你影子,將來就會發生功效,你將來就會被它牽著走,這非常重要。所以修學的環境對剛開始的人,是絕端重要。所以為什麼我們講善知識、善知識,善知識不單單只是上面帶我們的,這是共同相處的,這個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了解這個道理以後,才可以談得到為什麼要遮。

皈依以後,那麼然後呢,這個已經講了「〈攝分〉中出」,今天講「教授中出」。「教授中出」,現在我們看,說分成別學、共學。那麼這個別學裡邊分成功兩部分:一個是應該遮止的,哪些不應該做的;第二應該做的,應該修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我們看文。

(a) The proscriptive precepts. The 《Great Final Nirvāna Sūtra》 states: Those who go to the three jewels for refuge come closer to the truly virtuous; They never go - To other deities for refuge. Those who go to the sublime teaching for refuge harbor no harmful, murderous thoughts, Those who go to the community for refuge do not associate with non-Buddhist philosophers, 
(p197) 【◎ 如《涅槃經》云:「若皈依三寶,是謂正近事,終不應皈依,諸餘天神等。皈依正法者,應離殺害心。皈依於僧伽,不共外道住。」】

這個就是引經上面的,說皈依了三寶以後,這個叫「正近事」,親近承事三寶,漸漸地漸漸地近了;這平常我們就說優婆塞、優婆夷,通常我們說居士—居家學佛之士。這個分別從什麼地方開始?說皈依三寶那個時候。如果是皈依了三寶以後,「終不應皈依諸餘天神」,這個你皈依了三寶,皈依了佛寶,就再不可以皈依其他的任何乃至於天神。前面說的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是這個色界第六天—摩醯首羅天。這個摩醯首羅天有兩個:一個是外道天,一個是內道天,這個指是外道天。換句話說三界之內,無色界沒有色的看不見,是最高的那個神,尚且都不皈依,何況其他的,這個是皈依了佛寶以後。皈依法以後呢,要離殺害心,前面已經說過,其他的我們不要皈依,還有尤其是傷害別人,損害別人,不要。皈依僧,不要再共其他的外道一起共住。下面解釋。

Thus, there are three proscriptive precepts: not going to other deities for refuge, abandoning harm and malice toward living beings, and not befriending non-Buddhist philosophers. 
【此說有三,謂不歸餘天,於諸有情捨離損害,與諸外道不應共住。】

不再跟那外道共住,共住是大家在一起生活,這個時候會互相有影響的。昨天我已經簡單地說過,你在一塊兒的話,自然而然不知不覺當中就沾染上了,不管你歡喜他也好、 (p198) 不歡喜他也好。乃至於像廣告,那廣告來的時候,你就是討厭它,你討厭它,這個印象落在你的識田當中,它有一天會產生功效的。我們很多人的習慣,可以說極大部分人的習慣,都是從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這個家庭,不知不覺之中就養成了,沾染上了,以後一輩子就是這個。

這是為什麼我們接近的環境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們凡夫,所以我們必定要懂得這個道理。現在很多修行人他要修行,要去關起門來自己去修的,真是!他如果說已經達到相當成就的條件,一心學定,是的,應該。但是達到這個,何等地不容易!普普通通的人,渾身心都是無知、都是雜染,你在這個地方一關的話,注定你,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定要在這個好的環境當中,去慢慢地薰陶,改善自己,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現在繼續下去。

Not going to other deities for refuge is explained as follows: since you should not even hold worldly deities such as Rudra and Visnu as your ultimate refuge, what need be said about nagas and the local divinities who are hungry ghosts? 
【其中初者謂於世間,若大自在徧入天等,尚不執為畢竟歸處,況諸鬼趣山神龍等。】

皈依了佛以後,這個佛是唯一的大師,在這種情況之下,所餘的一切,都不再是我們應該皈依的。不要說世間的龍、鬼、山神等等,就是大自在、徧入天,那就是色界頂,尚且不是。現在我們世間的那個鬼,都是統攝於閻羅王,然後呢統攝於玉皇大帝,那個都是 (p199) 欲界第二天,比起色界的這個頂—摩醯首羅,那差得不曉得多少。色界的那個頂的那個天王,尚且我們都不皈依,何況是皈依這些,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不過下面有一個說明:

While it is improper to entrust yourself to these beings without full belief in the three refuges, it is proper to merely seek these beings' help for some temporary religious purpose, just as, for example, you would seek the help of a benefactor in acquiring the means of livelihood, or consult a doctor for the cure of an illness. 
【此是不可不信三寶,歸心彼等。若於彼等,請其助伴,現前如法,所作事業,則無不可,如求施主為活命伴,依諸醫師為治病伴。】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的內心當中,所憑藉的、所依賴的是三寶,這樣,而不再皈投憑藉那些,這個指這一點而言。假定說在這個條件之下,我們生活在世間,彼此之間還要互相依賴—平常我們生活當中,你要吃的、穿的、用的,大家互相這樣的,那這個沒關係,那個沒關係,乃至於生病要看醫生等等,那個沒關係。不過假定世間的那些概念,跟佛法告訴我們的,彼此有不同、有衝突的時候,那個時候取捨的標準一定根據這個三寶,這個才是重要的。那麼這是第一個皈依佛寶以後。

The second proscriptive precept entails refraining from doing harm or injury to living beings through thought or deed. This includes actions such as beating, binding, imprisoning, nose-piercing, and overburdening humans, animals, and so forth. 
【第二謂於人及畜等,若打若縛若禁穿鼻,實不能負強令負等,意樂加行,損害有情,悉應遠離。】

第二個呢,要遠離殺害損惱心,不管他是人、畜生。或者你打他,或者傷害他種種 (p200) 的;乃至於單單令他幫助你負重,他實在載不動,你勉強,這個都不可以。這個意樂就是你的心理的,加行,就是你的行為,都不要再去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