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ertainty of experiencing results of karma 還分出前後不同。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time at which you experience a resul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ertainty of experiencing results of karma:
experiencing it here and now; experiencing it after taking rebirth; and
experiencing it at another time. 第一個呢?現法就受。 Karma that you experience here and now is the effect of actions
which ripen in the very lifetime in which you do the actions. There are
eight such types of karma mentioned in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1)
nonvirtuous actions [that you have done] with a predominant [attached]
attitude of looking after your body, resources, and
existence; 有一個呢,造了以後現在就受的。那麼〈本地分〉當中,幹什麼?「增上的顧戀意樂」,那個增上的話,就是譬如說你的顧戀意樂就是貪增上的,唉呀,那貪心非常厲害,對那個身體啊,對那個財物啊,種種放不下,這個現法受,這個現法受。所以談到這裡,通常我們一般來說,尤其是修學佛法,尤其是出了家的人,大概這一點太強的不大有。好像太強的不大有,但是實際上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毛病來了!平常我們注意呀,都很注意營養,很注意身體,哎呀,動不動就忙這個,這個什麼?顧戀意樂。顧戀什麼?「顧戀其身」,這個注意喔!這樣。 所以前面已經一再告訴我們了,你真正地皈投了三寶以後,大師,誰?佛;然後呢,法,是佛告訴我們的法;僧,就是我們的同行者。我們所以出了家了以後,是,因為針對著我們眼前,我們身體要顧慮的,可是不要說:「這個醫生怎麼講的!」是,醫生講的,我們要聽他的,看看佛怎麼講的?如果醫生講的跟佛講的不一樣的時候,聽醫生的,錯了。這個要了解喔,這個要了解喔!然後呢,這個倒還是次要的,平常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一天到晚還忙這個。實際上你修行修什麼?你修那個身嘛!對,結果所以你這個身體 (p89) 是會越修越堅固,逃不走,永遠在輪迴在生死當中。這個還會現法當中就受的。 (2) virtuous actions [that you have cultivated] with a predominant
attitude of not looking after these; 喏!你能努力地反過來,這一生也會。布施啊、持戒啊這個也有。 (3) in the same way, [nonvirtuous actions that you have done with
an attitude of] strong malice toward living beings; 這個像這些東西,都是現在就受的,都是現在就受的。 Karma that you will experience after you have been reborn is the
effect of actions which you will experience in the second [next] lifetime.
Karma that you will experience at other times is the effect of actions
which will ripen in or after the third
lifetime. 所以我們決定受的當中,也分成功三部分,一個就是現生就受,一個就是第二世受,還有一個呢,第三世以後成熟,第三世以後成熟。那麼,如果說我們真正努力修行的話,這個增上生很明白地,這一生就開始,後生還要好,後生更要好!這個就是我們能夠如法的。所以的的確確念佛也好,不管做什麼也好,最後固然是成佛,然後呢,下一世固然是往生,這一生還得到種種快樂耶!當然,所有的修行都是如此,不僅僅是念佛,廣義的, (p90) 這一點我們要了解,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乃至於有很多人雖然修行了,但是好像他感到的不一定如意吧!這個概念我們要很清楚。比如以我們這裡的老和尚例子為主,欸,他就修行了以後,怎麼老是生病啊?那個就是他造了種種的善業了,現生受;他本來要,造大惡業啊,要下地獄乃至於旁生當中,生生世世被人家殺、吃、還哪,這一世一點小病就解決了。這個非常明顯的,有太多這種例子,所以對於這個概念,我們一定還同樣地要對它認識得很清楚。你認識得很清楚,對我們是一個絕大的鼓勵,然後呢你走起來覺得非常歡樂,越走越高興,越走越快樂。最後一段話說一下。 The way in which the many virtuous and nonvirtuous karmas that
exist in your mind-stream ripen is as follows: 那麼,現在我們相續當中有不曉得無量無邊的各式各樣的業,有善、有不善,那麼哪一個先成熟,換句話說哪一個先感果呢?喏!這個分出來了。第一個,重業一定先成熟, (p91) 這個業越重。那麼重的,輕重相前面已經說過了,對吧!輕重相前面已經說過了。假定說沒有特別重,輕重等的話,那麼怎麼辦呢?就是臨終的時候,那個時候哪一個東西現起。這一點是為什麼我們臨終的要助念的關係。就是他如果說求往生的,固然;就是不往生的,乃至於平常不信佛的,你臨終的時候能夠提醒他那個東西,他跟那個相應,他也好。 實際上呢,臨終的提醒不但如此,還告訴他:「哎呀,你一生造了很多好事啊,這一生苦不堪言,沒意思!你現在完了以後,生天去了。」你能夠提醒他,欸,他想起歡喜了。那個時候他心裡面這個相應的話,他想這個,就是最靠近臨終的時候,把這一個引起來,這是第二個,這樣。所以「西方當時」,他臨終的時候,一定用那個佛像、用長幡接引他等等,這個是有他的道理的,就是指第二點。 「此」—如果相等的話,那麼下面呢,習慣,就是你的習性、習性。所以前面說,不要說無故思喔,這個習性非常厲害。對我們極大部分來說,就是這個習性。而且這個習性哪,往往不是這一生造成,多生多劫,所以這個等流習氣的重,就是這個樣。我們現在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什麼呢?把這個無始的習染改過來。那麼假定是這個也沒有的話,那麼先作的先成熟,你越是前面先作的,那是先成熟。下面就是《俱舍》上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大家只要念一下。我再念一遍:「諸業」,這個業在生死當 (p92) 中,哪一個先成熟?第一個,隨重;第二個,隨近;第三個,習慣,串習就是習慣;第四個,前面上面都沒有的話,最先作的最先成熟,所以「前前成熟」。 到這地方,那麼關於這個善惡業的基本的概念都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都有了。凡是對這個道理不(編者按:錄音帶中間切斷)……清楚,整個的修行的主要的概念全部在這裡,所以下面的都從這地方一步步來的。當然這個次第很清楚,你所以今天能夠達到這個,一定還有前面的這個層次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這麼來。然後呢有了這個概念以後,不管是參禪、念佛、學教乃至於世間他為什麼這樣,他為什麼感到這個惡果,然後呢你觀察自己的話,你也曉得了。起心動念的時候固然你知道,不起心動念你也知道,為什麼你會有這個習慣,為什麼會有這個樣,每一個地方就這麼清楚、就這麼明白! |